[2018初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2018初二金太阳地理试卷及答案

初二地理试卷难吗?地理期末试卷答案已有了你想知道吗?下面由编整理关08初二地理期末试卷答案希望能助到!

初二地理期末试卷选择题。

我国陆地总面积约( )。

900平方千米 B960平方千米 960万平方千米 000万平方千米。

有关我国地理位置叙述正确是( )。

位东半球跨南北半球 B部分位热带地区纬较低。

领土北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心线相交处。

西靠亚欧陆东临太平洋是海陆兼备国。

3下列山脉属我国地势阶梯与二阶梯分界线是( )。

天山 B雪峰山 兴安岭 祁连山。

下面关我国各民族分布说法正确是( )。

各民族杂居聚居 B各民族聚居杂居。

汉族主要分布东部和南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西部和北部。

5下列我国省级行政区与河南省相邻是( )。

湖南 B江西 山西 甘肃。

6我国秦岭淮河线是( )。

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暖温带与温带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700年台风鲇鱼给我国部分地区造成巨损失下列台风叙述正确是( )。

多发生秋末、春初季节。

B除x藏、云贵高原外我国部分地区都受台风影响。

台风是灾害性天气带风降温和霜冻。

台风带量降水可缓伏旱。

8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主要原因是( )。

海陆位置 B季风影响 地形因素 纬位置。

9治理黄河根是( )。

上游修建型水库 B游加强水土保持。

下游加固黄河堤 下游开挖入海水道。

0下列铁路线不属南北走向是( )。

京沪线 B焦柳线 兰新线 宝成线。

河南省境通铁路线有( )。

京广线、陇海线、焦柳线 B京九线、京沪线、京广线

浙赣线、哈线、京广线 陇海线、宝成线、京九线。

目前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头等事是( )。

林业生产 B渔业生产 畜牧业生产 粮食生产。

3我国东北平原作物熟制是( )。

年两熟 B两年三熟 年三熟 年熟。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要条件是( )。

然丰富 B科技力量雄厚。

劳动力充足 位置优越。

5水分布不主要办法是( )。

跨流域调水 B人工降水 修建水库 节约用水。

初二地理期末试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6然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土地、阳光、矿产、水等都是________并且这些然界可分可再生和____________。

7根据土地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耕地、_______、_______和建设用地等。

我国了加强对土地管理和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实保护耕地我国项基国策。

8从空分布看我国水南丰北缺特别是_______地区和_______地区缺水严重。

9各种交通运输方式_______运输是我国重要运输方式这些纵横交错运输线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骨架。

0人类赖以生存基础是______________是国民济主导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早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实验区是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国地形图(5分)。

盆地。

⑴。

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

高原。

⑶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

山脉。

⑸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土地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_______、牧、副、_______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⑵但是我国土地占有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少难利用土地多备土地不足特别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矛盾尤突出。

所以了这矛盾我国政府人口控制方面把实行______________土地管理方面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实保护耕地我国基国策。

分析下表我国各类然总量人值相对状况数据回答(9分)。

种 类 土地 耕地 矿产 河川径流量 森林。

总量世界排名 3 3 6 6。

人值占世界人值 3 3 35 5。

⑴分析我国然国情基特征。

⑵指出我国然优势和不足。

⑶谈谈你对利用看法。

5 请选择合适交通工具用直线连接起。

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开会紧迫 ①火车。

B从运送批煤炭到秦皇岛运费低 ②汽车。

从重庆到武汉旅游沿途观察三峡风光 ③轮船。

从拉萨到西宁沿途参观考察 ④飞机。

初二地理期末试卷答案

3 5 6 7 8 9B 0 3 B 5。

6然非可再生 7林地草地每寸土地 8华北西北 9铁路 0农业工业 北京关村。

⑴柴达木盆地⑵四川盆地⑶青藏高原⑷蒙古高原⑸天山。

3⑴林业渔业⑵耕地林地人耕地计划生育每寸土地

总量丰富人不足;⑵我国然不仅总量而且种类多优势;然人不足、相对短缺不足。

⑶略。

5 ④ B ① ③ ②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