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构

[摘要]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大众化教育、复合型教育和精英教育三种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这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也应该多样化,从而才能有效地支持和服务于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任务。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8—0007—04。

改革开放30年来,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在与国际的交流互动中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具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由于课程体系既是教育思想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反映,又是高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具体体现,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的构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而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衔接教学大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规格的纽带,对我国输送社会所需的不同领域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教学研究型大学将逐渐成为我国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基地,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是指介于研究型教学型之间的大学,它是以教学为中心、以研究为动力的大学。加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高等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出色完成大众化教育使命的同时,还须担当起部分精英人才培养的重任。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1)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并重。教育部的文件将教学研究型大学定义为“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大学。本科教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任务,而本科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才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相结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

(2)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举。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既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反映了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是提升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动力。只有办好本科教育,才能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基础,而良好的研究生教育又反过来促进本科教育的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3)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类型上,以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主;在科研层次上,以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为主;在直接为社会服务上,以技术应用、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以及为地方建设、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作贡献为主。

2 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定位。

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有研究潜力、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强、并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技术应用型和技术开发型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在培养的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学科门类以多科性和综合性为主;学历教育涵盖博士、硕士和学士。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大众化人才培养模式大众化教育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承担的主要任务之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根本性变革。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面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大众化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这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大众化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大众化教育人才培养重任。

(2)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型大学所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培养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又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不仅在理论知识方面要硬,在实践知识方面也要更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在能力目标方面,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人才的学习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人才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3)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个领域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攻坚能力的精英人才,担当领军人的责任。尽管精英人才在某个学科领域中是少数,但就全国而言,需求量仍然较大。因此,对于精英人才培养和造就,仅靠为数不多的研究型大学还是不够的,需要有更多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和一切有条件、有可能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参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精英教育体系,逐步满足社会对精英人才的需求。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精英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选拔少量高考成绩全校拔尖的学生组成精英人才培养试点班,辅之以通才式的教育;二是在学校的优势学科或专业开展研究性教育。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精英人才一般都要经过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有机衔接的教育阶段,本科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而是基础教育阶段。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精英人才培养应坚持本科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原则,坚持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知识精深广博与学科交叉协调统一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同时精英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爱国、爱人民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要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3 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课程体系建构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过程中统一指向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系统。一般说来,对课程体系的内涵有三种理解:一指宏观的专业设置,涉及教育的学科及专业;二指中观的课程体系,涉及专业内部的课程结构问题,即专业层面的课程体系状况,具体包括课程体系的目标、结构、实施以及评价等;三是指微观的教材体系,即专业内某一具体课程教学内容。月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包含了课程体系的目标、课程体系的内容与课程结构、课程体系的实施。

课程体系的评价等多方面的活动和内容。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体而言,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是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它集中反映了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是把培养目标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中介。其二,传递、选择文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是在前人积累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基础上展开的。随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课程体系便成为学校教育中传递与选择文化的重要载体。虽然它并非选择与传递文化的唯一手段,但它却是保证文化传递与选择的系统性、完整性的最有效的方式。其三,培育人才课程体系是为了培养人和教育人而产生、发展的。它通过将不同的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组合,将社会对于人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各种课程中。可以说,关于课程体系的全部问题,都是围绕着如何培养人而展开的,都是以如何有利于培养人为准则的。

课程体系建构要从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要使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以及各类课程组成部分的课程学时比例合理化,同时要跟踪市场的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多样性的现实,实行差别化的课程体系。因此,构建合理的、适应教学研究型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成为提升自身优势和竞争力的重中之重。由于教学研究型大学所具有的特殊历史使命——承担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双重人才培养模式,因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设计也应该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建构

(1)大众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学生们在该校所学的相关课程,其中包括关注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发展的课程,也包括社会实践、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课程,还有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科学类课程,以及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人文类课程的学习。教学研究型大学要以培养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其课程体系建构首先要以整体优化为原则,即其课程体系建构不是单独强调人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强调作为整体的人的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其次,课程体系建构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经济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应用型人才。第三,课程体系建构要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目标。教学研究型大学课程的设置应该在考虑社会本位的同时,更应着眼于个人本位的实现,使其既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能够促进个人发展。同时要尽可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创新基础及背景知识,掌握专业创新设计方法,培养专业创新能力与素质。

(2)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构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教学研究型大学所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所要培养的是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构首先要在知识结构上注重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结合。其次,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还体现在对人文社会科学内各学科的融会贯通。再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要体现多学科的交叉性,同时还应该体现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上。

(3)适应于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精英人才的需求空前旺盛,因此,部分办学实力比较强,同时拥有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地方重点院校),在出色完成大众化教育历史使命的同时,还须担当起部分精英人才培养的任务。教学研究型大学中精英人才课程体系建构要重视跨学科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和前沿课程的设置,形成有利于精英人才的开放意识、国际视野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要求学生以本专业课程为基础,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学课程内容设计要体现精、深、专的特点,以拓展该类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同时,课程设置要加强方法论指导,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能发挥其才能的各种科研、学术活动,并强调科研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

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大众化教育、复合型教育和精英化教育的三种人才培养模式,这就使得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建构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来有效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而课程体系建构作为其核心环节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促进与开发,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责编 吕行。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