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一、农业产业化基础的急待加强(一)“农业产业化”概念的提出农业产业化是1993年山东省在农业和经验时,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战略而首先提出来的。

进入90年代,山东实施按产业化组织农业生产的新思路,组织引导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化服务、化管理,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潍坊市于1993年初率先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战略。

同年4月,山东省农委组成专门调查组赴潍坊及其所辖县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按产业化组织发展农业的初步设想与建议》的报告。

1993年7月18日和8月19日,农民日报》两次刊登了时任山东省农委主任的王渭田同志的文章《产业化发展市场农业的重大战略》。

这篇文章是已知全国性报刊上有关农业产业化的第一篇文章(姜奇平,1997)。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更是在全国掀起了农业产业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潮,并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以超常规的篇幅和版面介绍了潍坊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并配发了题为《论农业产业化》的社论。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我国《国民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改革”,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发展联结农户的中介组织,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化转变。

” 毕业论文 (二)农业产业化理论研究的现状近几年理论界围绕农业产业化作了广泛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实质和基本特征;②农业产业化产生和发展的条(原因)和客观必然性;③农业产业化与农村改革、农业发展的关系;④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⑤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在上述几个方面中,大家对第二方面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在其它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见分歧。

农业经济杂志社的综述(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1997)理论界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实质的认识至少有11种观点

本文认为,意见分歧是由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造成的。

总的说来,对农业产业化研究,从分析角度看有人侧重从宏观进行研究,也有人侧重从微观进行研究,而从“产业”这一中观层次,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加以全面研究的却较为少见。

有很多同志侧重从宏观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角度来研究农业产业化

他们大都认为。

农业产业化,与论农业产业化理论基础“衣业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等是个问层次的概念,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形式。

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 他们大都只提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而一般不深入讨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内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问题。

由于研究问题的立足点不同,他们对农业产业化认识也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①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认识农业产业比c即农业产业化农业咆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与其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关联产业的协作与联合,而不是“质”的归一。

对于这种观点来说“农村经济产业化”比“农业产业化”的提法更恰 当(秦少伟,1997)。

②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来认识农业产业化

即由于受的制约,农业还不太像 毕业论文 产业,要用现代技术和现代来改造传统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的工厂化生产”。

总之,要把农业“化”到工业方面去,或者“化”成工业那样(陈吉元,1996)。

③从农业产业的分化和综合来认识农业产业化

农业不仅包括农林牧渔业,而且包括与农业相关联的工业和服务业,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全部的总和”(张慎,1996)。

农业产业化已不仅是农业与其关联产业的协作和联合,而且是它们“质”的归一。

这种观点与第二种观点正好相反,它不是把农业“化”到工业方面去,而是要把农业关联产业“化”回农业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