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笔者近年多次给会计学专业学生讲授税收、税法和税务会计、税务筹划等课程,同时又是执业注册税务师,基于对税法的认识和理解,结合这五、六年授课的经历,尤其是税法教学实践的感受,笔者将这几年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粗论文联盟浅的认识提供出来给大家思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税法课程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我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科学院,培养的是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独立学院培养学生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最重要的是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设置必须满足我们的培养目标。  会计工作岗位的全部目的实际上就是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股东的关系,即核算清楚股东的权益,定期向股东和企业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让股东知道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二是处理好与职工的关系,定期核算好职工应得的薪酬,让职工知道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三是处理好与国家的关系,按时核算好企业对国家应尽的纳税义务,让税务局知道应该收多少税。在这三个关系中,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始终处于关键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利润分配和职工薪酬分配,不具备处理好这三种关系的应用能力会计人员就不是合格的会计人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账记错算错都不是主要的问题,但税交错的话,轻者老板受损,重者老板要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本课程通过对办税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依法纳税是公民对国家的义务,其中涉及到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法律意识等等,这些也是会计人员必备的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最低应达到企业办税员、会计中介从业人员的办税能力,并初步具备参加中国注册税务师(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等资格考试中的税法课程考试的能力。因此,税法课程对会计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二、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大力推进案例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依托,推动以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改革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财经教学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许多高校的许多课程案例教学已趋规范。由于税法课程应用性、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将案例教学法用于税法教学意义深远。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学习法,将每组学生通过角色设定从而置身于真实的企业情景中,给每组学生提供该种案例企业的性质和基本资料。然后让学生根据案例企业的具体情况判断企业应该缴纳哪些税种,计算讨论每个税种应缴纳多少税款和填制纳税申报表,之后进行纳税申报表的模拟申报、涉税业务会计处理以及讨论该种企业可以享受哪些税收优惠,甚至叫学生上讲台来分析,等等。最后,针对不同小组的讨论结果加以引导和讲述相关税种的知识点,进而指出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和纳税风险。让学生在做与讲的过程中学习税法的相关知识和应用,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通过模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做到学习所有税种的相关税法知识。这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税法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可以增加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将来的就业适应性。当然这样的教学需要大量不同企业性质的案例素材,如果仅靠教师自己搜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可能难以做到。这就在客观上要求税法教学改革不但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应重视这种以不同企业为主体的配套实验教材的开发,保证教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只有有了这样的一些实验教材,老师才可能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逐步推进税法教学的改革,提高税法课程教学效果。所以应用 论文代写。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