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摘 要:为提高民办高校学生胜任学业能力,文章从知识技能获取能力、自我改变能力思维特质学习动机四个方面分析了民办高校学生胜任学业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学业胜任力的路径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业胜任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36—2   1 当前民办高校学生胜任学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民办高校学生胜任学业能力的现状   借鉴张文格[1]研究成果,可从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四个方面阐述民办高校学生胜任学业能力的现状。

1.1.1 知识技能获取能力不足   知识技能获取能力是指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应用能力,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能力、课后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知识转换能力等等。

一是民办高校学生课堂学习不积极。

主要表现在课堂到课率不高;不少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打瞌睡、开小差时有发生;与老师互动不积极;等等。

二是课后实践参与性不高,应付差事的现象较突出。

三是多数学生自学能力较弱,不能举一反三,将知识转换为技能能力不强。

1.1.2 自我改变能力不强   自我改变能力是指按照正确的目标做出自我调整改变的能力,主要包括自信心的树立、意志力的加强、心理承压能力的加强、责任感的增加等等。

一是不少民办高校学生学业自信不足,甚至有自暴自弃的现象。

二是学习意志力不足,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存在畏难情绪。

三是一些学生心理承压能力不强,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四是部分学生责任感缺失,不能肩负起对学校、社会、家庭的责任。

1.1.3 思维特质不突出   思维特质通常是指在大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方法,主要包括有无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思维等等。

当前,不少民办高校学生思维特质不突出,不能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认为老师所教的都是“真理”,不能提出质疑,批判性、创新性不够。

1.1.4 学习动机不够纯正   学习动机是指在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包括对本专业有无兴趣、价值取向如何以及成才的意向如何等等。

一是不少民办高校学生入学前对本专业了解并不多,甚至没有兴趣,造成很多学生的厌学现象。

二是学生学习价值认识不清,不能认识到大学学习是今后人生发展的基础。

三是成才意向不强。

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基础较差,对成才意向并不强烈。

1.2 原因分析   1.2.1 部分学校教育理念还有偏差   一是某些民办高校满足于招生数量,而忽视招生质量。

民办高校生存问题是民办高校领导者考虑的首要问题,所以某些民办高校往往只满足于招生数量,而对生源质量并不太关注。

二是部分高校对学生和学校的关系认识不清晰。

不少人甚至认为学生与学校是老板与员工、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畸形关系,所以对学生学业关心不多,只要学生不罢课、不出事就行。

三是部分学校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

教师、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软硬教学资源欠缺,部分课程设计跟不上形势发展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

1.2.2 学生自己努力程度不够   一方面,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模糊,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有难度的课程更不愿下功夫。

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由于学习基础不好,如若课程学习跟不上,更容易引发学生自卑心理,不能胜任大学学业

1.2.3 家庭环境的错误引导   不少民办高校学生家庭条件富裕,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上民办高校只是为了混张文凭,况且不少人认为大学学习完全是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从不关心,甚至认为大学学习没必要那么苦,学好学坏一个样,学生学习压力明显不足。

2 民办高校学生学业胜任力提升路径   民办高校学生学业胜任力提升本质上是学生自身学业能力的提高。

然而,如何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学业胜任力,不仅要从学生自身(内因)找方法,还要从学校、社会、家庭等(外因)多方面找措施;不仅要从显性特征要素着手,更要从隐性特征要素下功夫,从思想上促进学生提升学业胜任力。

2.1 要创新教育理念   2.1.1 牢固树立读书先做人的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民办高校同样如此。

民办高校学生能否胜任大学学业与其做人的基本要求、基本准则存在必然联系。

一个品德优秀、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必然会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认真、勤学苦练、努力提高自我。

相反,一个品德较差的学生往往会不思进取、投机取巧、考试混及格、毕业混文凭。

为此,一方面,民办高校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摒弃浮躁的、急于求成的方法措施,从根本上培养高尚的人。

另一方面,学生要在大学学习期间,要切实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2.1.2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理念   民办高校学生学业胜任力实际上是一种胜任大学学业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获取能力技能提高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等。

现实中,不少民办高校往往只注重学生知识的灌输,不太重视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只关心学生课上的表现,不太关心课后实践技能的提高;只关注考试成绩,不太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

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了某个定义、掌握了某个知识点,更要注重如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2]。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