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内部治理困境与对策研究

注: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科研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本论文得到杨运姣老师的精心指导,特此感谢。

毕业论文网   【摘 要】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非政府组织成长迅速,它活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汇聚了民间公益的各种力量,依靠自身的能力在社会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但是,它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其发展十分缓慢,这一部分是由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另一部分得究其内部治理因素。

本文以绍兴市一米阳光爱心社为例,分析了绍兴市一米阳光爱心社的发展历程、积极经验以及发展困境,为政府更好地引导非政府组织发展、推动国家社会良性互动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内部治理;问题研究;解决对策   纵观世界大局,非政府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形成了“全球结社革命”。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的数量也在近几十年经历了“爆炸性增长”。

经过40多年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影响颇有成效,它不仅满足了公共需要,还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要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一、非政府组织的内涵概述   非政府组织(NGO),一般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具有民间性、公益性、自治性、志愿性、非营利性等特点的社会组织

英文全称为“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般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由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对于非政府组织,国际上有不同的称谓,并未统一。

比如“非营利组织”、“第三政府”、“志愿组织”、“公民社会”等。

二、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   对于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很多学者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非政府组织是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中坚力量;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与民众沟通、联系的良好平台;非政府组织是提高国际水平,扩大国际交往广度的重要渠道;非政府组织是创新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公共服务是重要提供者;非政府组织有利于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的平稳发展

三、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内部治理困境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数量剧增,社会功能日益凸显,不断引起的社会各界关注。

这些发展困境有些是因外部制度环境而形成,有些则是由于内部的原因所导致,它们制约着组织的良性发展,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

本文从内部治理困境这个方面详细分析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

1.“双重管理体制”导致非政府组织注册困难   在西方国家里,非政府组织里最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是“理事会”。

理事会有最高决策权,代表着社会利益,这有利于组织的行为能有序进行。

但这一机制在中国不存在。

“双重管理体制”将所有重要权力都赋予了“业务主管单位”,而且规定只有党政机关及授权的机构才能担任“业务主管单位”,从而把一切正式社团置于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

2.组织治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中国,由于市民社会先天“发育不良”,大量非政府组织发展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松散,内部治理问题比较严重。

最首要问题的是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大多是由个别的管理者发起,成立规模较小,多采用扁平化的职能制组织结构,主要由负责人和志愿者构成,虽设有理事会类似的机构,但通常仅是流于形式。

3.照搬外国理论,没有本土化管理   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对组织内部管理中,简单模仿西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难以实现本土化管理;组织内部成员对其价值和目标难以形成认同,缺少战略管理规划,行动少有一贯性;组织成员缺乏专业学习和培训,专业能力极低;组织领导带有个人色彩倾向,缺乏合理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由于经费紧张,缺少有效吸引人才的机制,NGO难以招募和留住优秀的有能力的专业人才,致使人才匾乏。

四、个案研究――以诸暨市一米阳光爱心服务社为例   1.机构介绍   诸暨市一米阳光爱心服务社始创于2009年7月,是以网络为沟通平台,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宣扬志愿精神的组织;其单位性质是有社会爱心人士利用非国有资产、自愿组织、从事非营利性社会爱心活动的社会组织

从成立到现在,诸暨市一米阳光爱心服务社诸暨市开展了一系列公益项目和活动,如“一米加餐”活动、“慈善超市”创办、“捐衣吧”构建、“一米饺子”活动 等等。

这些公益活动中有些产生了不小的社会效益。

2.个案内部治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化能力不足   绍兴市一米阳光爱心服务社在最初,是由一群热心的志愿者网友在无偿的参加公益活动,直到现在,也很少有专业的高学历的人员加入。

很多人都是来自不同行业的各种爱心人士。

绍兴市一米阳光爱心社这个组织团队仍然是非常业余的,具备的人道主义救助知识以及慈善领域的工作经验非常少。

对于志愿者们的跨领域扩展工作,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实际上,在“一米饺子”、“一米超市”的运作中,由于专业能力的不足以及人工材料费的大量支出,造成现实收入情况常常趋于负数,连几位长期工作员工的工资都很难拿出,可见组织发展的窘境。

(2)资金链短,流动资金欠缺   资金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

组织的负责人虽然有很多的想法去尝试解决组织资金紧张的现状,积极与企业构建良好关系,用项目去搞活组织内部经济,但前期打造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风险重重,解决资金少的问题极为重要。

2.志愿者管理机制不健全   自非政府组织出现以来,大部分志愿者他们都具备不以“利益”为目的的崇高使命,而对管理的重要性却忽略了。

组织的参与主体具有局限性;志愿服务大都尚停留在“廉价劳动力”阶段;另外,由于任务的短期性和地位的不明确性,志愿者难以融入到组织内部环境中去,可能会对组织的职能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3.个案发展中提出的对策研究   (1)进行本土化管理,提高专业化能力   德鲁克认为,每一个组织的目标和职能是把专业化的知识融入日常工作中去。

要具备专业化的能力必须要依靠一个专业的团队,而专业的团队就要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入这个公益组织的队伍,给绍兴市一米阳光爱心服务社带来新的内部治理理念与治理模式。

要注意的是,组织要大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这块,招募优秀高素质人才壮大服务团队,以充实组织的人才建设基础,以更好的引导非政府组织发展

由此可见,专业化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逐渐深入的过程。

(2)完善组织内部收入结构,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资金问题是困扰许多国内非政府组织生存的大问题。

对于非政府组织而言,筹措资金是为了实现“服务大众”这一最终目标,为满足群众的需求而不断谋求资金的扩大。

除了提高筹资效率外,筹资方式进一步多元化也是必要的,要进一步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成为政府政治社会生活最佳的辅助工具   (3)完善非政府组织内部管理机制   为解决目前个案组织所面临的问题,亟待要制定相应有效的制度安排,实施自主治理

非政府组织治理结构上要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方面履行作为公共组织所承担的公共责任;另一方面组织要学习借鉴外国的优秀经验,使理事会不再成为“虚设品”,形成自身合理的内部治理机构,使内部各机构形成权责明确、分权制衡、运转协调和科学决策的统一机制。

五、总结   经过这7年的探索与思考,绍兴市一米阳光爱心服务社的负责人对组织实体化尝试中出现的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组织的负责人说,全职志愿者很难在最初的社团里扎根,这还需要大量的资金依托才能有招募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一米阳光最大的特色在于有尊严的帮扶,但志愿者团队目前所遇到问题说明我们做的还不够。

我们应根据本土特色去立项,去广集社会精英加入团队,寻求合理的定位。

绍兴市一米阳光正是有着阳光般的信仰和热忱,不断调整组织内部治理机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公益组织,打造最响亮的民间公益品牌。

参考文献:   [1]李红艳,非政府组织管理研究[D].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2   [2]李弧平,丁海.第二域的兴起[M].上海:复口.人学山版社,1998:55.   [3]周军.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治理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4]李春潮等.近海养殖区专用水温自动检测系统[M].科技信息(科技教育版),2006   [5]王 娟.吴 湾.浅析网络草根组织志愿者管理困境[J].经济管理者.2012.   作者简介:   江妍(1994―),女,浙江省奉化市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