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过天晴”的探讨 雨过天晴

在积极推进党报的市场化改革,努力实现“三贴近”的大趋势下,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吸引读者共同办报,是搞好报道、提高办报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吸引读者稿件“咬文嚼字”,可在编读之间加强业务交流,增强报纸读者的互动。

近日,一桩关于雨过天青”词汇用法的笔墨来往,让笔者感受颇深。

7月2日,《河南日报》一版刊发笔者采写的关于《行政许可法》实施第一天落实情况的消息:《昨日,我们目击现场》,其中有“7月1日,雨过天青的一个夏日……”的句子。

稿件见报后,河南报业网网络中心收集的“手机短信评报”中反映,一些读者来电对“雨过天青”一词提出异议,认为是否是“雨过天晴”错用为“雨过天青”。

笔者在撰写稿件时,使用这一词汇本是有意而为,意在体现一种“万象更新”的氛围,并非笔误。

得到这一信息后,高度重视。

本着为读者负责、为报纸质量负责的态度,多方请教专家,查找资料。

目前已在各种典籍中查出,“雨过天青”一词有几种出处:   一、《红楼梦》第四十回中有这样段落:   贾母笑道:“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

”   二、在明朝万历年间谢肇浙所著《文海披沙集》中,有“雨过天青破处,这般心情作将来”的诗句。

三、在《中国古玩――古陶瓷鉴定要点》中有这样的掌故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

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所以,五代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

四、据凤凰卫视1月23日消息,曾荫权以雨过天青喻香港。

文章说,香港去年经历风雨后,新年伊始雨过天青是好兆头,寄语港人掌握新一年的契机,大家一团和气,经济更上一层楼。

搜集以上掌故,旨在与广大读者相互交流,树立精益求精的业务风气,努力减少报纸差错。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