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师的自我嬗变

摘要: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是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培养质量的新标尺,其“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也将规范到业已为师的思想品德教师思想品德教师只有积极研习与贯彻落实其新理念与新要求,努力探索教师专业化,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嬗变,提升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思想品德教师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10—02。

2011年10月8日,教育部提出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并正式公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下文简称《试行》)。就高师院校这一教师培养工作来说,它就是纲领性的文件。同时也给在职教师带来不小的震动,因为,2005年秋季,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国际教师教育论坛上,有关专家指出,将来按照《试行》的标准衡量,我们在职的绝大多数老师都不合格。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19门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面对《试行》和“新课标”(2011年版)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变化,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如何应对才能更好实现自我嬗变,提升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标准(试行)》是高师院校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编写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教学、评价和管理活动以及政府部门促进和评估教师教育机构工作的依据;它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规范教师教育的大方向,又对教师教育课程起着指导作用,是教师教育质量的新标尺,是教师专业化的有力保障。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行动背后的指导思想。“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是《标准(试行)》的三大基本理念。《标准(试行)》是为师范生的美丽转身与嬗变为一线教师而量身定做的,也将规范到业已为师的一线教师。据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还需要300万到500万名教师。虽然教育一日都不可或缺的是教师,但摆在我们思想品德教师面前且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我们何以为师?我们有何嬗变自信?

思想品德教师队伍中,但凡富有职业责任心和时代使命感的都会信心满满地以《标准(试行)》来规范制约衡量自己,与时俱进地在课堂内外贯彻落实《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标准(试行)》的“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基本理念,要求我们:一要抓住一个本本:一切以育人为目,遵循参与式教学模式:确立教学目标→生成问题→转换任务→学生活动(学习组织形式)→作业;二要在实践取向中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三要发扬咬住青山不放松、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气。其实,古今中外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无不闪耀着“育人为本”的人性光芒;由孔子到陶行知,由苏格拉底到杜威等等都倡导教育的“实践取向”;出于對个人生活幸福的关注而主张“泛智”与终生教育的夸美纽斯认为:人的一生,学习程序从生到死,分为七个阶段及其各自教育任务的论述,无不昭示人类需要终身教育,即“终身学习”。

我们没有赶上经过《标准(试行)》打磨出来才从师任教,但我们可以补一补探索民主教育真谛的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教育理论,并在实践中不妨学一学、想一想、试一试;陶行知先生已经做出垂范,并发展了他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形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我们还可以学习古希腊三哲: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与其学生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与其徒孙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甚于一切,但吾爱真理尤甚于吾师”的这一以“真理”高过一切的抱负。体会罗马时代的西塞洛、坤体良的以实用为主旨,以及辛尼加、普鲁塔克的生活教育理念。还有提倡全人教育的拉伯雷、孟登;主张“泛智”和终生教育的夸美纽斯;力主陶冶说、经验论与白板论的洛克;高唱自然教育的卢梭;注重社会教育的富兰克林;提出良心制裁的康德;爱心感人的裴斯塔洛齐;教育“学”之父的赫尔巴特;倡导幼儿教育的福禄贝尔;国民教育之父的曼恩;“敬爱儿童”的爱默生;致力改善校园环境的巴纳;课程改革健将斯宾塞;创办儿童之家的蒙特梭利;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皮亚杰等等。自从亚里士多德开创了“教育遵循自然教育思想之先河,许多睿智的教育家参与其中,进行漫长的探索与研究,如果进而对夸美纽斯的客观化自然教育理论,卢梭的主观化自然教育理论,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第斯多惠和斯宾塞的心理化自然教育理论和杜威的成长论自然教育理论等四种样态,进行较深层次的学习、分析与考察,我们会相应了解面向自然界“秩序”的自然教育理论、面向儿童本性的自然教育理论、面向儿童心理特点的自然教育理论和面向儿童成长的自然教育理论;借助对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深刻理解,我们会更好理解把握新课改的要义与脉络。这既是思想品德教师嬗变自信的内含外显,也是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基本途径的应然选择。

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基于《标准(试行)》和“新课标”(2011年版)的自我嬗变,努力探索教师专业化新途径,真正实现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美丽转身,才能有效提升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EB/OL].(2011—10—08).黄勇樽.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摭谈[J].思想理论教育,2012,(20):63.

[6]林玉体.西方教育思想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7]刘黎明.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的四个范式[J].教育史研究,2011,(3):8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自治区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教育学科教学团队”(项目批文:桂教师范[2010]52号)和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桂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农村初中政治教师专业化视角”(项目编号:2011C0106)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黄勇樽(1966—),男(壮族),河池学院政治与法律系副教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中学思想品德(政治)课程教学论。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