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跨年诗会_新华跨年诗会名家访谈 | 毕飞宇:唤起全民阅读热情,为南京留下精神...

原标题:新华跨年诗会名家访谈 | 毕飞宇唤起全民阅读热情,为南京留下精神财富

尽管毕飞宇一再强调“诗会上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读者一起跨年”,但他最终选择的《推拿》片段,还是让人觉得莫名地合适。毕竟,这不仅是毕飞宇创作生涯中的“现实主义高峰”,也是江苏文学史上首部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

王大夫、沙复明、都红、小马……伴着毕飞宇的朗读,《推拿》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盲人推拿师的形象,逐渐浮现在读者面前,小说贴着大地飞翔的灵动与悲悯,深深触动了台下每一位观众。回想起数年前创作《推拿》的情景,毕飞宇说,促使他下定决心写作推拿》的动力,来自身边盲人朋友希望他为他们“言说”的渴望,“哪怕我可能写得不好,但我必须提出这个话题——关于盲人推拿师的社会保障问题,关于我们对他们的忽视。”小说问世后,先是获得第八届“茅奖”,接着被导演娄烨搬上银幕,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毕飞宇坦言,那段时期是他一生中最自豪的时光,“我看到关于盲人的话题在不停地发酵,许多媒体也开始走进盲人推拿所,探寻这个群体的生活境况。我没想到《推拿》有这样的影响力,但它最终落在了这里,我确实很愉快。”。

对于跨年诗会这样的文学活动,在毕飞宇总是乐此不疲。在他看来,通过多样的文学活动激发人们阅读的热情,对铸就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学气质至关重要。“对我来说,2018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和许钧去了一趟巴黎,这一次的巴黎之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南京申办‘国际文学之都’而努力。”毕飞宇说。

南京要成为文学之都,当地的文学创作固然重要,全民阅读的沉浸氛围更必不可少。毕飞宇说:“南京生活着一批当代中国作家,我能成为其中的一个,我很自豪。但是,真正使南京洋溢着文学气质的,不是南京写作,而是南京阅读,是南京阅读哺育了南京写作南京阅读给这座优雅的城市留下了最诗意、最梦幻的城市记忆。我想,这正是举办跨年诗会的意义——以诗会的形式,唤起人们对阅读的热爱,让‘梦和远方’、让严肃思索和社会关怀成为南京精神财富。”。

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