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三张牌【智勇立报】

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文汇报又面临着定位问题的烦恼。

徐炯先生履新后,提出了“智慧立报”的理念:帮助读者“开扩眼界,开拓思路”,以新信息、新知识帮助读者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和趋势有新的认知,以新观点帮助读者产生新思考、形成新认识,同时在天天读报、日日积累中提升解读天下事、身边事的能力。

智慧”诚可贵,“勇气”价更高      “智慧立报”,对于文汇报来说,我以为并不难。

因为文汇报的队伍,历来比较整齐,人才济济。

有些老报人,如徐铸成、柯灵等,已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不朽典范。

时下的队伍,从总编辑到编辑记者,兵强马壮。

总编徐炯是青年才俊,是有名的城市生活类报纸《申江服务导报》的创始人之一。

上下一心,众智成城。

办好文汇报具备了基础性条件。

然而,我看了多年的文汇报,又多次投稿,总感觉近年来的文汇报还缺了一点什么。

深思后,我觉得是缺了勇气

自古成大事业者,必然要大智大勇――智勇双全也。

智慧勇气是两码事,但要创大业、办大事,必须使二者相辅相成才行。

这是两条腿,缺一不可。

有勇无智不行,有智无勇也不行。

诸葛亮导演的空城计,也是智慧勇气的完美结合。

时下的中国报刊,在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上确有许多困难与障碍。

但有些报刊不仅能生存下来,而且令海内外新闻界刮目相看。

报纸可举《南方周末》,刊物可举《财经》,至于《炎黄春秋》等更高品位者就不用举了。

他们的共同经验,我以为靠的就是:大智大勇,智勇结合。

一言以蔽之:“智勇立报”,或曰“让思想冲破牢笼!”   《南方周末》在多年的办报历程中,有许多神来之笔、惊人之笔。

业界同仁有目共睹,我不想饶舌。

我只想举该报同知识分子有关的两则报道,与同行共勉。

一则是问候劳合

纳粹统治德国期间,在高压政策下,许多著名知识分子投靠了希特勒

爱因斯坦的恩师普兰克带头签名效忠希特勒

一批著名知识分子,以劳合为代表,不签名,表示不愿同希特勒合作,有的被迫害致死。

爱因斯坦则选择了逃到美国,有人去德国时,他托该人代他问候劳合,而不屑问候他的恩师普兰克,寓意深长。

再一则是永远的白玫瑰。

在盟军攻克柏林前夕,有兄妹两人,贴出打倒希特勒的标语,被纳粹党徒捉住。

纳粹党徒说,你们还年轻,只要写个保证不再贴,就可放掉你们。

兄妹两人坚决不写。

于是,兄妹二人被一起处死,这是用生命与鲜血书写的智慧勇气完美结合的人生典范,这是世界崇高知识分子人性的悲壮颂歌。

南方周末》的同仁能写出这样的报道,是既启动了大智,又铆足了大勇!   《财经》所报道的,许多都是高官与巨贾相互勾结侵吞国家巨额财产的典型。

没有智慧,没有勇气,是不敢抓、也抓不到这类典型的。

伟人说过,做人要有一种精神。

做报人也要有一种报人的精神。

这种报人精神,咱们中国并不缺。

从谭嗣同、康广仁、唐才常、沈荩、秋瑾、章太炎、邵飘萍、史量才、黄远庸、邹韬奋,到范长江、邓拓、徐铸成等,不一而足。

对于这些报界先躯,我们是敬鬼神而远之,还是应当从他们身上学一点什么精神呢?   时下有些中国报刊办得味同嚼蜡,有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

为保总编、主编、责编之位子,为保既得的利益,办报等因奉此,无所作为,混天聊日。

至于那些政治娼妓、权力奴才、金钱婢女之类,也就不屑一谈了。

宪法为准,更创新天      有人问我,现在怎么办报?我的答复是:以宪法为准绳办报

一切与宪法抵触的电话、谈话、指示,乃至文件,均可置之不理。

办报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撰此文时,全国两会正在召开。

温总理报告指出: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据新华社报道,回到驻地,很多代表委员津津乐道的一个讯息就是温总理在发言中提出,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温总理还强调,今后要“特别重视那些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法律制度建设”。

温总理还指出,中国今后要创新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文汇报既然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就应当首先、重点为中国知识分子这一日益壮大的社会群体的生活幸福、人格尊严得到保障而精心服务。

让每个知识分子读者,都过上幸福生活,都敢于站着说话,并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