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高尔夫财富地图_诺亚财富怎么样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一大批爱好高尔夫运动的消费人群的出现。

有资料表明,目前高尔夫俱乐部的入会消费人群每年以10%的比例增长,而国内的高尔夫消费人群已突破140万人。

因此,围绕着这部分群体的营销所创造的财富也就成为各大品牌争夺的焦点。

高尔夫主题地产   高尔夫球场靠地产等其他产业的支撑经营已经成为业内不公开的事实。

依托高尔夫球场的风景,高尔夫主题地产的价格高也就似乎是理所当然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2005年高尔夫主题地产的价格是其他高端地产的1-3倍。

对于本来暴利之嫌的地产行业来说,高尔夫地产是暴利中的暴利

除了高尔夫球场自己投资建别墅之外,很多房地产商借助高尔夫的风水宝地在高尔夫球场旁边也不断开发地产,以毗邻高尔夫球场为宣传手段来提升地产的价值。

高尔夫球具   2005年,国内高尔夫球具市场基本上被国外球具品牌占据,而国内高尔夫球具品牌在这个本来属于暴利的行业苟延残喘。

众所周知,2005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高尔夫的制造基地,很多国外高尔夫球具品牌纷纷在中国设立自己的制造机构,国内低廉的制造业成本大大降低了这些品牌的生产成本。

而当贴上这些品牌之后,他们便身价百倍。

暴利也就成为国外高尔夫品牌掘金中国的代名词。

“国外品牌每年从中国赚取几十亿的利润,球具行业的暴利可见一斑。

”一高尔夫分析人士如是说,“随着2005年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的进入,这种状况会随着竞争的激烈而改变,但是2006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毕竟,国内高尔夫球具品牌的成长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      服务业   高尔夫这一休闲产业,在带给其爱好者打球的愉悦的同时,努力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方便的设施,因此,很多高尔夫俱乐部配备有完善的度假酒店等服务

2005年,受高尔夫的带动,以高尔夫为主题的相关服务业如酒店、航空、旅游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总体上而言,这部分产业还处于很低的发展阶段,竞争还不够充分,因此,暴利也就不可避免。

高尔夫新投资机会      高尔夫媒体   高尔夫的发展催生出越来越多的针对高尔夫人群的产品。

2005年北京大学高尔夫协会成立足以见这一大趋势,媒体也不例外。

虽然中国高尔夫已经22岁,但是,国内还没有形成强势的高尔夫媒体,许多媒体在各自的区域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基本上国内高尔夫媒体还处于战国时代。

而不断壮大的高尔夫群体也成为高尔夫媒体增长的动力。

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高尔夫媒体不断发展的一年,很多高尔夫相关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

虽然国内高尔夫媒体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十几家,但是相对与高尔夫群体的巨大需求,还是不够的,还具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高尔夫技战术书籍   起步晚,受外国人的带动,从一开始中国高尔夫职业球手就遭遇了先天的不足。

虽然22年的发展,高尔夫职业球手涌现出了象张连伟、梁文冲等,但是这对一个拥有巨大高尔夫消费群体的国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高尔夫拥有的是庞大的业余群体。

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他们理所当然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高尔夫水平。

“当打到一定程度之后,你会发现如果仅仅靠自己的体悟很难提高。

”曾经有位打得不错的选手说,“如果不是通过看阅一些高尔夫技术之类的书籍,我相信我的水平还停留在2年前。

”   因此,随着高尔夫业余球手数目的不断增长,他们对高尔夫技战术方面的书籍的要求必然越来越大。

高尔夫培训   有专家预测:中国高尔夫的飞跃将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间,尤其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认识、喜爱高尔夫球运动,将为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和后备力量;因此针对这部分群体的培训也就越来越重要。

美国有2600万人打高尔夫 ,所以美国能拥有象老虎伍兹这样的世界一号球手

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固然需要明星球员的示范和带动,但更重要的是高尔夫球运动的普及、职业素质的提高。

2004年澳洲高尔夫学院(Australasian Golf Academy)和其中国总代理亚太捷龙集团在京宣布,计划年内在中国内地开设澳洲高尔夫学院的分校。

这无疑将拉开了高尔夫培训产业的投资热潮。

新创富模式   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高尔夫产业而言,单靠某个机会而暴富的情形已经很难找到。

高尔夫所催生出来的产业逐渐成熟的情况之下,整合各自的资源也就成为2005年新的创富模式的主要着眼点。

一站式服务   高尔夫贵族化的特征直接限制的是打球者的数量。

“单单靠球场经营很难弥补自己的经营成本。

”也就成为高尔夫球场运营的一大困境。

为了摆脱球场惨淡经营的状况,在高尔夫发展的22个年头,很多球场逐渐开始摆脱单一提供打球服务,而是开始球场多元化经营,给球手们提供“一站式”服务

撇开高尔夫球场以高尔夫球场经营的名义发展暴利高尔夫主题别墅不说,2005年很多高尔夫球场开始把自己定位在提供商务休闲服务上。

也就是说,球场将不仅仅是打球的地方,很多高尔夫球场还为一些公司提供年会服务等;而球场就成为整个商务或者是休闲的一个“配套项目”。

比如一些高尔夫球场,除了打球之外,还提供狩猎、公司会议、旅游等服务

目的就是为球手们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加球场的使用频率来降低经营成本。

点对点沟通   2005年,针对高尔夫人群点对点的营销成为高尔夫行业的一大趋势。

而整合各方资源,为球手提供一体化服务成为2005年中介公司发展的一大亮点。

球手的角度而言,他们已经不能满足单纯的订场服务所给他带来的打球的便利性了,而是希望能提供多方面的打球服务

因此,在成功地将国际上流行的分时共享概念移植到国内的高尔夫市场运作中之后,很多地方的高尔夫中介就开始整合酒店、航空、旅游等资源,以满足球手多层次的需求。

高尔夫行业新趋势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一大批爱好高尔夫运动的消费人群的出现。

有资料表明,目前高尔夫俱乐部的入会消费人群每年以10%的比例增长,而国内的高尔夫消费人群已突破140万人。

庞大的消费人群的出现,带动了高尔夫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预计2006年中国高尔夫产业将接近490亿元,中国高球市场在未来5年内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因此,2005年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与高尔夫人群接触,希冀从中分得一杯羹。

传统产业与高尔夫人群结合   传统产业在通过传统手段在市场上很难有大突破的时候,他们将目光转向了与拥有巨大消费能量的高尔夫人群的结合上。

2005年,在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用品专卖店,你都可以看到传媒公司的液晶屏不断播放相关产品广告,足以见传统产业进一步与高尔夫人群结合,毕竟这部分人群有巨大的消费能力。

2005年,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赞助高尔夫业余比赛,因为通过高尔夫比赛能掌握一部分高尔夫球手的数据,从数据库营销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TCL赞助高尔夫精英赛,除了笼络了一部分群体之外,也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何乐而不为?另外,招商银行推出的白金卡,为自己的信用卡客户提供高尔夫的延伸服务,将传统产业与高尔夫相融合。

淘金中国   蓬勃发展的中国高尔夫运动所带来的巨大消费市场成为国内外品牌觊觎中国高尔夫市场的根本。

2005年,在上海的高尔夫展览会上,出现了很多国外高尔夫品牌的身影。

在国外品牌占据中国高尔夫市场,国内球具品牌还没有形成竞争力的时候,这些品牌的纷纷进入当然是必然的,因为在国外高尔夫市场已经非常成熟。

此外,国外高尔夫选手越来越倾向于参加在中国举办的一些高尔夫赛事。

除了在中国高尔夫职业化程度不高之外,更重要的是来中国能获得巨额收入。

比如一些高球明星来中国参加大赛,除了获得高额的比赛奖金之外还有不菲的出场费。

有资料显示,亚洲甚至是中国成为高尔夫球手品牌的“淘金乐园”。

高尔夫赛事   作为高尔夫的重要推广手段来说,高尔夫比赛将越来越成为中国高尔夫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1995年第一个职业赛事举办开始,高尔夫赛事迅速发展。

如TCL高尔夫精英赛、大佛杯等。

2005年的汇丰冠军杯将高尔夫职业赛事推向了一个新的平台。

随着中国高尔夫职业化进程加快,赛事必将成为2006年新的发展趋势。

高尔夫行业新话题      打假   仿冒盛行造成了国内高尔夫球具市场假货的泛滥,严重影响了正品的销售。

市场上有这样的传言,卖出10套Callaway球杆,只有1套是真的。

这无疑让世界几大知名品牌制造商痛苦不堪。

打假也就成为行业的话题之一。

2005年 11月底,由Acushnet公司、Callaway、Cleveland等公司以及TaylorMade—Adidas高尔夫共同组成的“美国高尔夫球制造商反仿冒团体”联合发布通告:中国政府将对制造伪劣高尔夫产品的企业以及销售假冒高尔夫产品的零售商开展新一轮的搜查。

随后的大围剿行动从北京一直到厦门、广州、东莞、中山和深圳,共没收了价值约4000万元人民币的数千件球具、鞋、衣服和球等高尔夫假冒产品。

随着高尔夫中国的发展,球具品牌、政府也将更进一步加大对假冒产品的打击力度。

中国制造   高尔夫22年的发展虽然没有催生出强大的高尔夫品牌,但是已有的制造业基础、廉价的劳动力却让中国成为世界高尔夫的“制造工厂”。

“不管是日本还是美国的球具,市场上买到的大部分是内地和台湾生产的。

”“中国制造”也就成为2005年为数不多的新名词之一。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Taylormade、Callaway、Dunlop、Mizuno、Honma、Wilson、Gpr、Cleveland、Cobra、Goldsmith等球具商纷纷将加工订单重点放在内地和台湾地区。

其中Callaway、NIKE等牌子的球杆大都在广东生产。

个中原因主要是中国的制造业加工成本低廉。

在美国生产一支球杆的成本是35美元,在中国一支球杆的成本只要60美分到1美元。

内地并不熟悉的台湾复盛工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高尔夫球杆头生产商之一,几年前,复盛已在广东中山设厂,意在抢夺内地巨大的高尔夫球杆球具加工市场资源。

复盛今年的高尔夫球杆头的预计销售量同比增长28%,由去年的351万支提高到450万支。

据2005年的官方数据表明,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杆头来自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

标着美国品牌球具40%均在亚洲进行装配和生产。

很明显,中国已经成为球具加工大工厂。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