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效用的再认识

太极拳既是祖国绚烂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又是凝聚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光耀夺目的明珠。他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他的根深深扎入中国传统的哲学、养生学、医学、美学等多学科的广袤深厚的领域。是一项老弱妇孺均可练习的健身运动。正是由于太极拳富有的深层文化内涵、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再认识太极拳社会特性和功能,对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和民族传统文化,对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时代的现实意义。

一、太极拳社会特性。

1.民族历史性。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有清晰的师统承传。山西的王宗岳、河南温县赵堡的蒋发、陈家沟的陈氏家族等多家门派。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各流派太极拳都有了极大发展,呈现出后继有人,蒸蒸日上的很好局面。

太极拳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富有深层文化内涵、具有明显健身效果,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传统健身养生和防身运动。在中国武术中,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族气质的,莫过于太极拳了。太极拳合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一种意气运动,而且每个动作螺旋缠绕都呈圆形。充分体现华夏子孙追求和谐圆满的民族风范。

2.传统文化性。所谓的太极,是我们古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认识、思辨、体悟而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其表明无知无欲和阴阳分化两种状态,太极拳的基本原理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特别是《老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无不是达到天人合一、心物一元、物我两忘的融融状态。

太极拳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在长期发展中人们赋予它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其理论根基坚实,显现出高贵的文化气质。由于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儒释道三大主流教派在思想、文化、理论上相互渗透、融合,因而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不仅限于道家思想,而几乎吸收了全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着醇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3.竞技表演性。太极拳有科学的、完整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拳架等套路;有成熟有效的训练程序和训练方法;有克敌制胜的技击、实战功能。在国际武术联合会两年一届的世界武术锦标赛及其下属会员协会组织的武术比赛中,以及在亚运会、东亚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中都设有太极拳比赛。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申奥项目中,慎重地写人了“太极拳”。

为了弘扬太极拳文化,举办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和永年、邯郸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特别是焦作市每两年在当地举办一次国际太极拳年会,被太极拳爱好者视为展示与拼搏的盛会、交流和学习的课堂。每届都吸引着大批海外学人前来参与,国内外太极爱好者汇集一堂、切磋武艺、共叙友情。从1992年开始的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4.祛病强身性。太极拳有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的功效。太极拳舒缓柔和,轻松自然,是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者强身壮体、康复延寿的有效手段。依据当今有关科学调查测算,人的自然寿限可达到130-150岁。要提高人类的自然寿命没有什么仙丹妙药,关键在于加强自我保健。无数事实证明太极拳是保健卫生、延年益寿的好选择。

太极拳能醒脑清神,调节神经,对慢性顽症有辅助物治疗的作用,特别适合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修炼。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使人的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通过太极拳使身心得以全面适度运动,使周身血液畅流不息,保证了脏器、细胞的正常活动,可以使身体机能日趋健全,使人体力充沛,不易衰老。

太极拳强调身心皆修,注重精神和体魄的平衡发展,宜于塑造心理、生理都健康的新人。现代医学健康的标准已不再是身体上“没有疾病的状态”,而在精神(心理)卫生方面也有具体的标准。太极拳能使身心皆修,在练习过程中不但可以获得健康的体魄,也可以养成健全的心理,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富于同情心理,乐于助人,不怕挫折,明辨是非,不信鬼神。所以太极拳的修炼可以造就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人。

5.群众参与性。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行云流水,松静自然,雍容大雅,莫测端倪。故老弱妇孺均可练习。太极拳动作舒缓大方,易记易学,对场地、服装、器械等没有过多特殊的要求,是广大群众健身的好运动,群众参与性极强,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太极拳长期以来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和推荐。周恩来也曾亲自派顾留馨先生赴越南教胡志明主席练习太极拳,藉以治疗胡志明的疾病。此事已被传为中越友谊的一段佳话。邓小平更是推崇太极拳,曾为日本友人书赠“太极拳好”的题词,并由此更加推动了太极拳在中外的大推广,大普及。

6.国际交流性。太极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刻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养身、修身、健身者。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应把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特点的太极项目推向奥运会,让太极文化在世界各地不断传播,为全人类的文明和健康服务,太极拳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中华民族致力于将太极拳奉献给国际体坛造福世界人民,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不同肤色的锻炼者正不断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入到太极拳锻炼的队伍中来,采用太极拳健身和通过太极拳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者。我们的东邻日本,十年前练习太极拳的人群就已超过百万之众。正如2001年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发给第一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的贺词所说:“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的太极拳现已走向世界”。

二、太极拳社会功能

1.全民的健身娱乐功能太极拳是一种集技击与养生为一体的意气运动,太极拳、剑、扇、球等套路在音乐的伴奏下翻飞舞动,既是一种健身强体的好运动,又是一种娱乐休闲的好方法,对锻炼、表演者来讲,是一种极好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锻炼,对观赏者也不失为一种健康休闲、调节身心的方式,在农村、城市,直至世界各地都可以看的到太极拳的身影。

2.深厚的文化教育功能太极拳是华夏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太极拳以包容着中国道家、儒家和理学家思想和伦理的“太极学说”立论,依太极之理规范拳技体系,靠太极之理,解释拳械技法,借太极立名,而称之为“太极拳”,是武术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范例,包含着“更快、更高、更强”奥运理念,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强调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维方式正好是友谊、团结、和平的思想基础。

3.精湛的表演竞技功能。每每盛大体育及文艺盛会的开幕式、晚会、闭幕式上。都能看到无比精彩,有着中国符号的,集美感与动感于一身的太极功夫表演。在第三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闭幕式上,海内外太极拳好手相聚一堂,用精妙绝伦的太极功夫表演为本届太极文化交流盛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国际武术联合会每两年一届的世界武术锦标赛及其下属会员协会组织的武术比赛中,以及在亚运会、东亚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中都设有太极拳比赛。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指日可待。

4.显著的强体祛病功能。随着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延长了,老龄化社会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养老的严峻问题,以节奏轻缓,轻柔圆活为特征的太极拳非常适合这些老年人的运动特征,为老年人带来健康的福音。现今社会体重超标和肥胖症患者日益增多,这一群体很难选择到适宜的锻炼项目,逐渐离开受体重限制的项目,将目光投向了太极拳运动。从繁杂的家务中解放出来的广大家庭主妇,也把太极拳锻炼视为利用余暇增进身心健康的好途径。

5.新的经济增长功能。自改革开放以来,太极拳得以快速、蓬勃发展,名扬海内外,给太极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市场,从1992年开始,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成功地举办了七届,参加年会的共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多名运动员和爱好者,数十万人前来旅游观光、洽谈贸易。仅中国·焦作第二届国际太极拳年会期间就签订了42个贸易项目,其中外资项目10个,总投资1.451亿美元;内资项目17个,总投资6.3559亿人民币;其他贸易项目1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6.中西文化的融通功能。东方文化向人类展示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西方文化向人类展示了人类的物质世界。人类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融合,将构筑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这正是东方文化必须崛起,东西方文化必须融合的根本所在,是大势所趋,是太极玄机!

三、结论。

太极文化是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与和谐发展;太极拳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并推动了中国文化和谐发展;太极拳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及养生观念的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太极拳已成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太极拳国际品牌价值为物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创造了无限商机;太极拳社会特性和功能,特别是其独特的文化健身和包容功效,对强身健体,社会风俗,安定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可以从太极拳中领略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也可以看到先辈们在太极武苑中,艰辛拓业的足迹和汗水,它必将鼓舞我们循着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去进一步发掘,探寻太极拳乃至太极拳哲学的精奥,使之造福于世界各族人民。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