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姿颈前推举动作的肌肉工作特征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毕业论文网   摘 要 本文选取“坐姿颈前推举动作,以从事举重专项训练两年以上8人和从事其他体能类项目专项训练两年以上8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动作分析和肌电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在坐姿颈前推举动作中,除斜方肌外,三角肌前束、胸大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随着握距的增加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且该动作最适合三角肌前束的力量发展。

关键词 坐姿颈前推举 握距(SW) 表面肌电(sEMG) 表面肌电平均振幅(aEMG) 贡献率(work/loading)   一、前言   表面肌电图是从肌肉表面引导和纪录到的肌肉活动时神经肌肉生物电变化的一维时间序列信号,是肌肉中许多运动单元的动作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叠加的综合结果,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关联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的活动,故为运动解剖学进行肌肉工作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也为肌肉活动生理反映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指标[1][2]。

因此有必要对人体主要肌肉的运动功效进行研究,以更加客观准确地揭示肌肉的运动功效规律。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从事体能类项目专项训练两年以上共16人,均为成年健康男子。

健美组(BB):从事举重专项训练两年以上8人;普通组(CON):从事其他体能类项目专项训练两年以上8人。

(二)实验方法   本实验共设置了3个握距,分别为肩宽的75%、100%和150%。

让受试者完成坐姿颈前推举动作

三、研究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坐姿颈前推举动作中,除斜方肌外,三角肌前束、胸大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随着握距的增加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且该动作最适合三角肌前束的力量发展。

四、分析与讨论   (一)在进行坐姿颈前推举动作时,肩关节是运动核心,使肩关节产生运动的肌肉,其收缩贡献率应该是最高的。

本实验的结果也证实这一点,即在不同握距下,三角肌前束是平均振幅和贡献率最大的肌肉斜方肌其次。

因此,坐姿颈前推举的完成,主要是以肩部肌群――三角肌前束斜方收缩为主。

坐姿颈前推举动作的另一个重要动作是前臂在肘关节处伸,该运动的外在表现最醒目,环节运动幅度亦最大。

健美专业人员进行推举练习时,容易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伸肘上,更多地依赖肱三头肌的收缩力量完成伸肘动作

本研究中,对于各种握距三角肌前束斜方肌的贡献率健美组大于普通组;而对于肱三头肌,普通组则大于健美组,即健美组完成坐姿颈前推举动作三角肌前束斜方肌的依赖大于普通组;普通组完成坐姿颈前推举动作对肱三头肌的依赖大于健美组。

因此,在进行坐姿颈前推举练习时,应该提示练习者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肩关节大肌肉群的收缩上。

(二)随着握距的增加,健美三角肌前束收缩力和贡献率逐渐增大;普通组三角肌前束收缩力和贡献率逐渐减小。

从推起阶段来看,健美三角肌前束收缩力逐渐增大,贡献率无规律性变化;普通组三角肌前束收缩力和贡献率逐渐减小。

对于放下阶段,健美三角肌前束收缩力和贡献率均无规律性变化;普通组三角肌前束收缩力和贡献率逐渐减小。

以上对比均没有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变化原因可能为:三角肌前束的主要功能是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随着握距的增加,三角肌前束收缩力和贡献率呈规律性变化,对于健美组,在运动过程中,表现为首先调动上肢近端环节的肌肉收缩,即三角肌前束;而对于普通组,由于对动作的理解较弱,表现为肱二头肌随着握距的增加收缩力和贡献率增大的幅度较三角肌前束大,所以三角肌前束收缩力和贡献率相对有减小的趋势。

五、结论   (一)随着握距加宽,坐姿颈前推举动作对肱二头肌的刺激加强,对胸大肌和肱三头肌的刺激减弱,握距改变对斜方收缩的影响最小;对于健美组,随着握距加宽,坐姿颈前推举动作三角肌前束的刺激加强,对于普通组则减弱。

在推起阶段,其变化同上。

(二)在坐姿颈前推举动作的不同负荷与握距条件下,三角肌前束均是最为重要的肌肉斜方肌和肱三头肌次之。

在推起阶段和放下阶段的结论与其相同。

(三)由于随着握距的增大,斜方肌的数据没有规律性变化,原因可能是没有分析出进行该动作主要依靠的是斜方肌的哪束肌肉;此外,没能理解进行该动作斜方肌的具体工作特性。

这也正是今后从事此领域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万德光等.现代力量训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9—190.   [2] 王保成.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04—309.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