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建筑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办公楼建筑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认真熟悉相关单位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交底等文件,编制相应施工技术方案,并按照基础、柱(墙体)、梁板的划分制定材料计划、加工计划、机具设备使用计划等。对子项工程各阶段施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1.2材料、机具和人力的准备。

f)模板加工。

模板自行加工,加工模板的场地必须平整和有足够的强度。与混凝土接触的新木方必须经过压刨刨平,方可用于加工。模板接缝采用对接拼缝,在接缝处必须附加一根50×100木方

各工区模板作业场的2/3部分设置原材料堆放区、成品堆放区及钢管扣件堆放维修区,并有标识。

g)模板存放。

模板加工完毕,应首先照模板加工图尺寸检查它的拼装,然后检查其背楞是否符合模板设计要求,模板的编号与所用部位是否完全一致。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运至堆放区存放。

要求木模堆放区地面硬化,平整度要好。每个堆放区设2个出入口,左、右两侧各设一标识牌,标明模板适用范围、倒运、保养方法、使用安全、质量等施工中注意点。在堆放区设置一工具架,用于放置自制角尺、拖布(用于模板清理)、清洗桶、工具柄、铁铲子、扫帚(用于扫除积水等)等维护、保养用具。

拆模后及时清理浮浆,用扁铲铲除杂质,再用滚刷脱模剂,并对模板进行外观检查,对表面破损、边角损坏的模板进行修补或裁边。

对处理好的模板应放入堆放区并摆放好,设专人负责模板堆放和标识工作,模板堆放应分规格、分类型集中堆放模板用红漆在背面标注其编号。模板堆放必须在其下部垫上通长的100×100木方,以保证底层模板离地100以上距离,堆放高度≤2m。若重叠放置,要在层间放置垫木,在模板距两端1/6长度处垫起,模板与垫木上下齐平。

1.3现场准备。

安装前,应将加工好的模板倒运到现场,准备好圆锯、电钻、平刨等机具。

安装柱和楼面模板前,保证塔式起重机正常运转、现场供电正常。安装挡土墙模板时,要派专人指挥起重机。

安装承台地梁或柱模板时,班组长应根据承台或柱的数量分组作业,小组的人数根据模板的大小决定;安装楼面模板时,则应根据楼面面积直接安排人力。

2、模板安装

2.1柱模板安装

a)工艺流程。

弹外边缘线→施工缝处理→钢筋隐蔽验收→安装柱模→调整模板位置→安装背方、对拉螺杆、支撑→调整垂直度。

b)安装方法。

加工柱模板时,严格按照300×300的间距背60×90的木方一道,应在模板的下边缘预留100×100的清扫孔。在装完模板、用水冲洗钢筋槽内杂质后,再用同尺寸的模板背60×90的木方将该孔密封,支撑和背方连接处应用铁钉钉牢。

对于宽度大于600的柱体,应用对拉螺杆在ф12背方外侧加固,对柱两侧的模板进行拉结。小于600的柱体,可在第一道木方后再加一道,间距为400,无须对拉螺杆加固。安装模板之前,应用海棉条将模板的拼缝密封,若缝隙过大,应先使用小木条填缝再行密封。为防止浇注混凝土造成柱体整体偏位,安装模板后,在柱的四角各加一道斜撑加固。

安装模板时应用水平尺校核模板的垂直度,若发现偏差,要及时调整。浇注混凝土之前,在模板的内侧弹出混凝土浇注高度直线,并检查支撑件松紧情况。

安装模板之前,应用胶带将模板的拼缝和因周转使用而留下的对拉螺栓洞口密封,若缝隙过大,应先使用海绵条填缝再行密封。

安装模板后,应使用ф14的对拉螺杆以600×600㎜的间距,对柱两侧的模板进行拉结,并使用钢支撑进行加固。

安装模板之前,应用水将模板内侧润湿,然后涂上脱模剂。

c)墙、柱设计计算书。

侧压力。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取为4.0KN/m2.

新浇筑混凝土模板产生的侧压力:

式中:t0——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T——混凝土入模温度,取T=250C。

=0.22×24.0×5.0×1.0×1.15×1.01/2=30.36(KN/m2)。

式中:——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

v ——墙体混凝土浇筑速度(m/h)。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 =1.0;。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系数;110—150mm时,取 =1.15;。

F=γυ.H=24×2.7=64.8(KN/m2)。

式中: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

本工程最低的柱高为2.7,取上述两式中最小值为新浇筑混凝土模板的侧压力。

故Fmin=30.36(KN/m2)。

混凝土浇筑对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取为2.0KN/m2。

因此,柱模板承受的侧压力为:

对拉螺栓验算

对拉螺栓采用Φ14@600;则对拉螺栓承受的拉力为。

N=44.832×0.60×0.60×0.85=13.719(KN)。

而Φ14螺栓的净面积为:A=105(mm2),对拉螺栓的应力:

满足要求

模板强度验算

采用 类18mm厚,1200×1800—2400mm胶合板,胶粘剂为酚醛树脂,树种为落叶松,主要技术参数:抗弯曲强度:15.0 N/mm2,弹性模量:5200N/mm2.抗剪强度取为1.9N/mm2,模板支承方木50×100@300.模板承受的线荷载:

q=44.832×1.2×0.9=48.419(KN/m)(取胶合板宽)。

式中:0.9———荷载折减系数。

模板抗弯强度验算

偏安全考虑,按简支板验算

惯性矩,按板宽计算:

截面抵抗矩:

W1=,

满足要求

模板抗剪强度验算

偏安全考虑,按二等跨验算

面积矩:

满足要求

模板饶度验算:按三等跨验算

满足要求

模板后竖向木方强度验算

计算简图如下:

q=0。

.3×48.419÷1.2=12.1(KN/m)。

支承方木采用50×100mm,主要技术指标:抗弯强度13N/mm2,弹性模量:10000N/mm2,顺纹抗剪:1.5N/mm2。

木方强度验算:按二等跨验算

方木惯性矩:

截面抵抗矩:

满足要求

方木抗剪验算

面积矩:

满足要求

方木挠度验算:按三等跨计算。

符合要求。

模板后水平方木强度验算

模板后水平承载主方木由2×50×100方木拼合而成。

方木抗弯强度验算:按二等跨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方木惯性矩。

截面抵抗矩:

满足要求

方木抗剪验算

面积矩:

满足要求

方木挠度计算:按三等跨计算。

满足要求

2.2梁、板模板安装

a)工艺流程。

搭设底模支撑和外脚手架→铺顶板面板→复核顶板尺寸、标高→安装模板→清理梁板模内杂物。

b)加工和安装方法。

板模拼缝采用硬拼法,因此在裁板时每边应大出2mm,用刨子找直后再刷封边漆。加工模板时,以300 mm间距先配置一道横方,然后以1000 mm的间距配一道纵方,安装板模时以900 mm(横)×1000 mm(纵)的间距布置立杆,以1200 mm的间距布置水平杆,水平杆与梁底的立杆相连。

每块模板均应方正,并应使模板接缝在一条直线上,平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并用靠尺、塞尺检查平整度和拼缝宽度。

加工梁侧模时,在模板背后以300 mm的间距背一道水平方,然后以600 mm的间距背一道竖方;加工底模时以600mm的间距背一道水平横方即可。

安装时,对于高度小于600 mm的梁,用木方以400mm的间距对侧模进行支撑;对于高度大于600 mm的梁,应用对拉螺杆对两侧模板进行拉结,螺杆的间距为500mm(竖)×600mm(横),然后加钢支撑以600 mm的间距进行加固;对于梁底模,以600mm(横)×600 mm(纵)的间距布置立杆。

安装示意图:

c)板模板设计计算书。

在该节我们仅对模板构架的稳定性进行演算,如果满足要求,则其它的构架也满足要求

荷载。

钢筋混凝土重量:25.0×0.12=3KN/m2。

模板方木:0.5KN/m2。

施工荷载:2.5KN/m2。

荷载组合:(0.5×1.2+2.5×1.4+3×1.2)×0.9=6.93(KN/m2)。

模板强度验算

采用 类18mm厚,1000×1800mm胶合板,胶粘剂为酚醛树脂,树种为落叶松,主要技术参数:抗弯曲强度:15.0 N/mm2,弹性模量:5200N/mm2.抗剪强度取为1.9N/mm2,模板支承方木50×100@300.模板承受的线荷载:

q=6.93×0.915=6.34(KN/m)(取胶合板宽)。

——模板抗弯强度验算

偏安全考虑,按简支板验算

Mmax=ql2/8=0.0656 KN·m。

惯性矩,按板宽计算:

截面抵抗矩:

W1= b= Mmax/W=0.0653*1000*1000/49410=1.32(N/mm2)<15N/ mm2。

满足要求

——模板抗剪强度验算

偏安全考虑,按二等跨验算

VMAX=0.625ql=0.625*6.34*0.3=1.19KN。

面积矩:

τ1 =VS1/I1b=1.19*1000*37057.5/444690*915=0.108N/mm2<1.9N/ mm2。

满足要求

——模板挠度验算:按三等跨验算

W=0.677*ql4/100EI1=0.677*6.348*3004/100*5200*444690=0.15<L/250=300/250=1.2mm。

满足要求

模板支承方木验算

模板支承方木采用50×100方木间距为300mm,采用Φ48×3.5钢管配Φ48扣件作方木支承时,支承方木的水平钢管的跨度取为1000mm,方木主要技术指标:抗弯强度13N/mm2,弹性模量:10000N/mm2,顺纹抗剪:1.5N/mm2。

方木计算简图如下:

q=0.3×6.93=2.08(KN/m)=2.08(N/mm)。

——木方强度验算:按二等跨验算

方木惯性矩:

截面抵抗矩:

MMAX=0.125*ql2=0.125*2.08*12=0.2392KN·m。

δ=MMAX/W=0.2392*1000*1000/83333=2.87N/mm2<13N/ mm2。

满足要求

——方木抗剪验算

VMAX=0.625ql=0.625*2.08*1=1.30KN。

面积矩:

τ2 =VS1/I1b=1.30*1000*62500/4166667*50=0.39N/mm2<1.5N/ mm2。

满足要求

——方木挠度验算:按三等跨计算。

W=0.677*ql4/100EI1=0.677*6.93*10004/100*10000*4166667=1.13<L/250=4mm。

符合要求。

支承方木方、水平钢管强度验算

采用抽拔套管钢管作竖向支撑时,50×100@300方木下水平支承采用2×50×100方木组拼进行支承,管套管支撑立杆双向间距为900×1000mm。水平连系杆步距为1.2m.抽拔套管上段为Φ48×3.0钢管,销钉为Φ12。Φ48×3.5钢管主要技术参数:面积A=489mm2,截面抵抗距W=5.08×103(mm3),回转半径i=15.8mm.惯性矩I=Ai2=15.8×489=122074(mm。

4)。

——水平支承方木强度验算

计算简图如下:

F=2.08(KN)。

q4=7*0.05*0.1*0.9*4=0.126。

MMAX=FL/4+q4L2/8=2.08*1/4+0.126*12/8=0.709KN·m。

W=bh2/6=166666。

δ=MMAX/W=0.709*1000*1000/166666=4.25N/mm2<13N/ mm2。

满足要求

方木抗剪验算

面积矩:

VMAX=0.688*F*L+0.625ql=0.688*2.08*1+0.625*0.126*1=1.50KN。

τ2 =VS1/I1b=1.50*1000*125000/8333333*50=0.45N/mm2<1.5N/ mm2。

满足要求

方木挠度验算:按三等跨验算

W=1.146*FL3/100EL+0.677*ql3/100EI。

=1.146*2.08*10003/100*10000*8333333。

+0.677*0.126*10004/100*10000*8333333。

=0.0105<L/250=4mm。

满足要求

方木局部承压验算

δC=F/AC=2080/50*100=0.416N/mm2<2.9N/ mm2。

满足要求

水平支承方木在立杆支托处的局部承压验算

δC1=2F/AC1=2*2080/100*100=0.926N/mm2<2.9N/ mm2。

满足要求

立杆顶端传来集中荷载:

F4=2F+0.126×1=2.08×2+0.126=4.286(KN)。

水平连系杆荷重:

0.0384×1×2+0.0132×3)×4×1.2=0.56(KN)。

立杆自重:0.0384×5.08×1.2×3=0.702(KN)。

——立杆强度验算

取上下杆连接处为上段立杆验算截面:

截面上所承的力:

N=4.286+0.56+0.702=5.55(KN)。

=1200+250=1450(mm)。

查表得:Φ=0.654。

δ=N/ΦA=5550/0.654*489=17.35N/mm2<205N/ mm2。

满足要求

——销钉抗剪验算

τ=N/AC=5550/113.1*3=16.35N/mm2<170N/ mm2。

满足要求

3模板拆除。

3.1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求。

各构件模板拆除的时间根据同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确定,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见下表:

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混凝土要求。

竖向结构侧模 混凝土强度≥1.2Mpa。

悬臂构件底模混凝土强度≥100%。

梁底模≤8混凝土强度≥75%。

>8混凝土强度≥100%。

板底模≤2混凝土强度≥50%。

>2,≤8混凝土强度≥75%。

>8混凝土强度≥100%。

3.2柱模板的拆除。

首先应拆除对拉螺杆, 然后自上而下卸掉支撑件, 并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混凝土表面分离开, 最后将模板拆下运走清理。

在拆卸、搬运模板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碰坏混凝土表面,模板拆除后及时保护柱或墙的角边。

3.3梁、板模板的拆除。

首先应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杆,下调楼板模板支柱顶翼托螺旋100左右,使模板下降,再分段分片拆除板底连接性的木方模板,最后拆除剩余的水平杆和支撑系统。

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保护下部的柱、墙表面不被模板碰坏。对于拆下的模板木方和加固件,应及时组织人员清出现场,修整清理后统一按规格堆放

4、质量保证措施。

4.1模板制作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

板面平整1用2m靠尺检查。

模板拼缝高差±0.5用2m靠尺检查。

模板高度+3、—5用钢尺检查。

模板宽度±0、—1用钢尺检查。

对角线长±3对角拉线, 用直尺检查。

模板边平直3拉线, 用直尺检查。

模板翘曲L/1000放在平台上,对角拉线并用直尺检查。

孔眼位置±2用钢尺检查。

4.2施工质量要求。

安装后的模板要求符合下列要求: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轴线位置(mm)5。

底模表面标高(mm)±5。

截面内部尺寸(mm)基础±10。

柱、墙、梁+4,—5。

层高垂直度(mm)不大于5m6。

大于5m8。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mm)2。

表面平整度(mm)5。

4.3施工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由模板安装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

混凝土吊斗不得冲击底模,造成模板几何尺寸不准。

模板支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允许发生下沉和变形现象,接缝一定要严密,不能漏浆。

在拆模时要遵循后支先拆的原则,若模板与墙体难以脱开,可采取在模板底部用撬棍撬动模板。严禁在模板上口撬动、晃动和用大锤子砸模板

5、成品保护。

不得在配好的模板上随意践踏和让重物对它进行冲击;应分类堆放木方;若在支好的顶板上焊接钢筋(固定线盒),必须在模板上加垫铁皮或其它阻燃材料;在顶板上打弯预埋管线时不得直接以模板为支点,须用木方作垫进行。

根据图纸精心设计模板,尽量少木方的拼接。

将多余扣件和钉子装入专用背包中,按要求回收,不得乱丢乱放。

将拆除模板按标识倒运到模板堆放场地,由模板保养人员及时对模板进行清理、修正、刷脱模剂,标识不清的。

模板应重新标识;作到精心保养,以延长使用期限。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