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拨备模式的国际比较与中国模式的关联分析

一、引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各界认识到,银行业的贷款损失拨备与资本监管等制度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特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引发了对国际会计和监管制度应适时改进的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目前大多数国家实施的基于已实现损失拨备体系加剧了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

2009年4月二十国集团(G20)伦敦峰会就降低金融会计准则的复杂性、完善贷款损失准备等达或共识,呼吁会计标准制定者与监管人员通力合作,以改善价值评估和损失拨备的标准。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的冲击,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陆续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减值等一系列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前瞻性拨备方案。

英国金融服务局于2009年3月公布《特纳评论》,认为财务报告中应包括一个能预期未来潜在损失的缓冲器,如可以建立经济周期准备金。

西班牙等国实施动态拨备制度被认为是跨周期、前瞻性拨备的一种形式,引起了各国监管层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关注和讨论。

英格兰银行和金融稳定论坛(FSF)2009年推荐将动态拨备作为识别和测度贷款损失的选择性工具。

动态拨备的基本思想是以跨周期的平均资产损失作为提取拨备的主要依据,在经济形势较好时累积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以备经济下滑期使用。

动态拨备的缓冲能力降低了经济下滑期银行由于资本不足导致危机的可能性(Balla和McKenna,2009)。

②目前国内外研究和讨论最多的动态拨备国际经验是西班牙案例,如张晓朴、奚莉莉(2004)③、孙连友(2008)④、Fernandez de Lis等(2001,2009)、Balla和McKenna(2009)等。

其实,西班牙案例只是前瞻性拨备的一种探索模式,已实施动态拨备的国家还包括乌拉圭(2001年)、哥伦比亚(2007年)、秘鲁(2008年)、玻利维亚(2008年)等,且各国实施模式以及实施效果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代写论文 周小川(2005)曾指出,在没有足额、真实拨备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监管形同虚设,人为算出来的资本充足率、账面利润根本不能客观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自1988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拨备制度经历了初步建立、局部调整和重大改革,并逐步实现了与国际拨备会计准则的接轨,近年来银行业的拨备充足性得到了较大改善,银行业抵御风险能力趋于增强。

危机发生以来,银监会出于宏观审慎监管考虑,强调以丰补歉的逆周期监管思路,出台的某些措施已具有动态拨备雏形。

如2009年国内银行信贷增速达到创纪录的31.7%,银行业短期盈利普遍较高,但潜在信用风险上升,银监会在6个月内将2009年度的拨备覆盖率要求从100%提高到130%,再到150%。

但中国目前的拨备制度整体并未有效体现出逆周期性(银监会财会部动态拨备课题组,2010)⑤,而就中国而言,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使得银行放贷行为的顺周期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

实施动态拨备是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内容。

中国应借鉴西班牙等国的动态拨备制度,研究符合国情的前瞻性拨备制度。

对此,我们需要考虑如下问题:(1)中国是否需要实行动态拨备以及实施时机?(2)应构建怎样的动态拨备机制?基于规则还是基于相机抉择?动态拨备的触发和冻结机制如何设计?(3)危机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银行监管正在酝酿改革,中国的拨备制度改革如何与国际拨备会计准则接轨?本文基于预期损失模型分析了动态拨备的作用机制,比较研究了西班牙、乌拉圭等5国实施动态拨备模式及其实施效果,并结合国际监管会计准则拨备改革的趋势,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毕业论文 二、动态拨备原理: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框架根据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商业银行面临的损失可分解为三个层次,即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其中预期损失贷款损失准备来覆盖,非预期损失由资本来覆盖(见图1)。

资本抵御非预期损失是以贷款损失准备金抵御预期损失为前提的,如果银行低估预期损失或少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则银行的资本金必然受到侵蚀而降低其应有的功能。

图1 银行的风险缓冲示意图资料来源:Cavallo和Majnoni(2001)。

目前大多数国家实施拨备体系主要基于已实现损失,这种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拨备制度加剧了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

在经济上升期,银行实际信用损失较低,银行预期到未来信用风险的上升从而少提拨备导致风险低估、利润高估,刺激了银行信贷条件放松和信贷扩张;在经济下滑期,不良贷款上升、专项拨备增加,银行利润减少、信贷紧缩,从而放大了商业周期的波动幅度。

现有动态拨备方案主要由动态一般拨备专项拨备两部分组成。

其基本原理是拨备规模依赖于贷款头寸和长期平均的预期损失率,在经济形势较好时人为累积更多的动态一般准备以备经济下滑期使用。

当经济形势较好时,实际损失低于长期预期损失率,该会计期间专项拨备低于预期损失银行通过动态拨备存量的累积来弥补这种专项拨备的低估,经济下滑期专项拨备高于预期损失,这种差额就通过释放累积的动态拨备存量来抵消,净利润受到贷款损失实现时间的影响较小,从而起到弱化拨备和信贷行为周期性的作用。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为进一步说明动态拨备作用原理,本文拓展了Cavallo和Majnoni(2001)考虑商业周期因素的贷款损失拨备模型(以下简称C—M模型),以探讨已实现损失预期损失拨备规则对银行利润和信贷行为等的影响。

⑥C—M模型假定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均为周期性变动的外生变量,本文内生化了贷款的决定,即在给定周期性变动的不良贷款率条件下求解银行的最优信贷供给,以检验理论上拨备规则对银行信贷顺周期行为的影响。

为简化起见,    规则1:已实现损失模型银行贷款定价时充分考虑预期损失,但不事前提取拨备(相当于一般拨备等于0),实际损失发生时提取专项拨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银行利润函数中,贷款利率减去资金成本乘上贷款存量L表示净利息收入,再减去运营成本和按实际贷款损失b*L提取的专项拨备,得到银行的税前利润。

为简化考虑,不考虑银行的准备金和资本充足率约束。

则利润函数为: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规则2:预期损失模型银行设定贷款损失拨备等于预期损失,实际损失发生时提取专项拨备动态一般拨备等于预期损失专项拨备间的差额。

则利润函数为:可见,不良贷款率对银行利润和最优信贷供给的周期性影响被消除了,影响收益波动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信贷需求的周期性波动(为简化考虑,本模型中没有进行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