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表演专业的启示

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加拿大的CBE/DACUM模式等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我国高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表演艺术 启示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人才的定位、培养途径与方法、及教育体系的构建等组成要素。我国高职艺术院校多为中专艺术学校等升格而来,起点低、规模小,整体上还处在规模扩张发展时期,在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许多问题和矛盾也是在逐渐暴露出来。在此种情况下,介绍和研究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一、国外几种典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TAFE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是按岗位需求,把应具备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并将行业标准转换成课程。课程逐渐向能力本位转化,不再追求学科体系的逻辑严密性,而是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按照能力单元要素来开发学习模块。在整个课程设置中不设公共基础课,只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TAFE学院的学习、实训条件不仅数量上充足,而且技术上都是比较先进的。教室就是实验室,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为一体。教室一般摆满了教学用具及一般性试验设备,边讲边练。TAFE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全部是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专职教师至少有三年的实践经验,受过大学教育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培训,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还要求定期去企业进行专业行业实践。在TAFE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州政府直接领导,成立TAFE教育专家委员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履行教育研究并向学院提供教学忠告和咨询,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学院并把教学效果和实际情况提供给教育专家。

2、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双元制”,它被人们称为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双元制”的德文为“Dualsystem”,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同时也是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与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其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双元制”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一种成功的职教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员一般每周在企业里接受3—4天的实践教育,在职业学校里接受1一2天的理论教育职业学校的课程安排是,大约有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双元制”模式职业学校服务于企业培训,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企业不仅会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高质量产品的研制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保持,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3、美国的社区学院

美国社区学院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当时美国的经济也处于迅速发展期,社会需要各种类型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社区学院收费低(年平均学费为1518美元)、学制短、灵活实用的特点深受中、低收入家庭欢迎。从办学目标来看,社区学院包括职业教育、转学教育、普通教育和社区服务。社区学院的蓬勃发展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95年,美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了81.01%。社区学院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根据美国联邦教育部1997年度统计资料,美国社区学院的总经费中,政府拨款占近70%。社区学院通常都会与当地的工商业界建立良好的关系,所以有时学校也会邀请公司企业的主管或专业人员前来讲课,与学生分享实际经验及各行业的最新信息。这些课程可以是学分的或者是非学分的,主要看是为了学习工作技能还是为了个人的兴趣。美国高职技术教育不仅与中等教育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紧密衔接,而且与普通高等教育密切联系,并且内部机构合理,学制齐全,体系完整。

4、加拿大的CBE/DACUM模式

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其核心思想是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开发和学习环节的确定,取决于社会与经济发展以及用人部门对人才的要求。其实质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胜任职业岗位所必备知识与技能的合格人才,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贯彻能力本位思想原则。加拿大的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与工业界结成紧密的伙伴关系,而这种关系主要是通过工业界的行业协会来实现的。行业协会积极支持职业技术学院更新教学内容并积极促成加拿大各省的职业技术学院相互承认学分。还将职业认证体系与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的课程紧密结合起来。行业协会的职业认证使教育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更有吸引力,因为参加这些培训课程的毕业生成绩合格即可得到职业认证,使学生在就业时更有竞争力。

二、我国高职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不能适应文化市场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市场对表演艺术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社会既需要我们培养专业精、技能过硬、将来成“名”成“家”的艺术苗子、舞台演员,但同时也需要我们输出懂艺术、会经营“一专多能”、复合型的人才。但从传统的艺术中专转型而来的高职艺术院校对培养复合型表演艺术专业人才缺乏应有的条件和力度,一时难以适应文化市场对表演艺术人才的需求。

问题二:表演艺术专业教学质量明显下滑。社会上普遍反映现在的大学生专业技能不过硬,跟以前的大学生相比差距较大。一个原因是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每一年报考表演类专业的考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其实真正有条件的考生却越来越少了。另一个原因是教师素质有所下降。全国开办表演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40所。这些院校除了有表演艺术教育功底的戏剧院校、电影院校和戏曲学院,还有一些学科相近的传媒大学也开办了表演专业,甚至于那些和表演艺术八竿子打不着的理工科类大学也都纷纷办起了表演专业。这些表演专业需要专业教师上万,不知道是怎么一夜之间就满足了。

问题三:教学内容单一,办学模式陈旧。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越来越市场化。舞台在变化,社会需求也在变化。社会对表演艺术人才的需求已变为对这样一些人的需求,他们既能写、能唱、亦能跳,台上是演员,台下是艺术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而我们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这些要求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可以这样说,“重艺术轻文化”、不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职艺术院校办学的一大硬伤。并且艺术类高职院校相对于其他职业院校来说,普遍存在着转型慢、市场嗅觉迟钝的问题。面对急速变化的市场,高职艺术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思路和方式上显得陈旧、落后。

三、对我国高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启示

尽管上述几种国外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其不同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背景,但是,由于它们建立在职业教育科学的基础之上,对我国高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会产生重要的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政府坐镇,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国家应以《职业教育法》、《劳动法》为主体,出台相关高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明确演艺院团、相关企业在高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高职表演艺术人才中来(演艺院团、企业是高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最终受益者,然而目前演艺院团、企业投资高职艺术院校、与高职艺术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发挥主导作用,为高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另外,加大宣传,更新人才观念,让人们认识到表演艺术人才与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同等重要,为高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表演艺术人才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演艺技能应用型人才,凸显一个“职”字,以满足现代社会文艺市场第一线演艺人才需要为己任,按照演艺职业岗位的要求,努力提升学生演艺职业技能,主动走向社会文艺主战场,赢得演艺院团、企业的满意。同时,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地方演艺院团、企业的变更,理智地确立在专科层次,根据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适当提升到本科层次,切忌盲目拔高,以免“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3、以技能培养为中心。适应文艺市场要求,培养一专多能的 “复合型”演艺人才。也就是培养既能唱,又能跳,还能演,还会一点主持和经营的表演艺术人才。为此,应科学调整专业课比例,合理整合文化课(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加大实习实训力度,突出表演技能锻造,培养符合现代演艺职业岗位要求的表演艺术人才

4、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打造一支既具有丰富舞台实践经验、具备合格表演艺术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教学教育背景、娴熟的教育教学技巧的数量足够、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要求在专业带头人的指导下,定期去演艺院团、企业进行专业行业实践,及时了解专业信息,学习和增强新的表演技能。

5、院校主动出击,加强校企合作。高职艺术院校习惯了按照上级行政指令招生、培养人才,较少关注市场,这使得高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艺术院校要根据地方经济特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文艺发展状况,设立专门的校企联络小组、建立演艺职业教育集团,主动与演艺院团和相关企业沟通,根据演艺院团、企业的意见和未来市场走向,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创新“课堂+舞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销对路”的高职表演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方.表演艺术管理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孙艳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3]易介南.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办学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4]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5]李静、翟斌.高职艺术院校人才培养 思考[J].艺术教育,2009,09.。

[6]赵宁宇.表演艺术教育的困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02.。

[7]黄明智.论高职艺术院校表演人才的培养[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12.。

[8] 娄春辉.国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J ]. 商场现代化, 2007 ,06.

(2009年湖南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JGA2009020)。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蒋晗玉。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