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疼痛知识教育对手术后病人疼痛认知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术前疼痛 知识教育 手术 疼痛认知镇痛效果。

2007年以来我们对50例病人实施疼痛教育,在疼痛认知度及术后康复方面与50例未实施疼痛教育病人进行对比性研究,以探讨术前疼痛教育对手术后病人疼痛认知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在我院住院手术病人共100例,均为择期手术病人。纳入标准:年龄≥18岁,无内科合并症,无精神障碍,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且自愿签署同意书进入本研究者。排除标准:不能理解疼痛强度表者,对止痛药物过敏者,有吸毒史及药物滥用史者,行腹腔镜手术者,未行手术出院者,医务工作者或曾经进行过类似研究者。

1.2 实验分组。

分为实施疼痛教育实验组)和未实施疼痛教育对照组)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8~55岁,平均38.5岁,骨科手术13例,腹部手术30例,妇科子宫次全部切除术7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8~56岁,平均39.2岁,骨科手术16例,腹部手术28例,妇科子宫次全部切除术6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病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1.3.1 术前疼痛教育

实验组首先统一教育内容(手术过程介绍、术后常见症状、恢复情况、疼痛的概念、疼痛评估的方法、术后常用镇痛方法及其优缺点、疼痛可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等)。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后一对一首次实施疼痛教育,在手术前再次巩固疼痛教育内容。对照组未予疼痛相关教育

1.3.2 疼痛认知住院期间疼痛情况调查问卷。

根据Hunt[1]制定的疼痛控制态度量表及Lloyd [2]关于止痛药物成瘾性及呼吸抑制问题内容,设计病人疼痛认知住院期间疼痛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有过手术疼痛经历、疼痛知识、住院期间疼痛情况等。调查表由责任护士在术前用同一指导语评估病人术后疼痛镇痛认知度,一对一完成。

1.3.3 术后疼痛程度评估。

术后疼痛程度的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10cm的疼痛评分横线上,左端表示无痛,右端表示剧痛,中间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请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程度,记号处的数值就是VAS值。在术后由护士询问和记录每位病人疼痛程度、不同镇痛需求(镇痛泵、肌注杜冷丁、口服止痛片、疼痛呼叫的次数)的比例、术后2h疼痛分值、术后第2d下午疼痛值、过去24h疼痛分值、术后最痛分值、首次肛门排气和首次下床时间、24h和48h睡眠时间、住院天数等。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疼痛认知情况比较。

实验组病人疼痛认知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具体见表1。表1 两组病人疼痛认知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病人术后不同镇痛需求比较。

从表2中可见,实验组病人使用PCA镇痛术后呼叫疼痛、应用镇痛针和药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表2 两组术后不同镇痛需求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