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艺术的审美表现

【摘要】舞蹈艺术是蕴含着创造和美学意义的表现体裁。欣赏舞蹈艺术作品,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代,又可使我们感悟到舞蹈艺术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舞蹈审美信息和审美价值在创作者和观赏者的相互关照之中得以体现。创作、作品和欣赏构成一个完整的审美循环系统。因此,舞蹈美的实现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舞蹈艺术概论。

我国现代舞蹈家吴晓邦说:“舞蹈属于人体动作艺术,借助于人体有规律、有组织的动作,通过观察、分析社会生活、自然,随后结合精炼的技巧以及形式,对具有鲜明形象的故事、任务进行集中体现,表现情感、思想以及生活的,即为舞蹈。”作为表演艺术的一种,舞蹈是在三度空间内,以身体语言开展心智交流的一种现象。在演绎这一艺术时,往往带有音乐伴奏。

二、舞蹈艺术审美原则。

(一)舞蹈艺术的直觉性。

评价一部舞蹈作品的艺术美,需要结合主、客观立场。美即是艺术即是直觉的表现。心里有了直觉作品(直觉到的形象)就等于“表现”了艺术

客观立场,了解舞蹈作品表达的涵义(主题内容是舞蹈的基础)。

主观立场,对舞蹈审美特征艺术规律加以遵循,认识到舞蹈的样式、风格、种类以及特殊表达方式。欣赏舞蹈时注意力应高度集中,由此方可结合持续的动作变化,认识到舞蹈表达的具体内容。

只有当主观情感处于开放、积极状态时,才可与表演者迅速建立情感共鸣。舞蹈审美欣赏过程中的主、客观契合作为最佳精神状态。

(二)审美特征

1.情感性。

英国舞蹈家认为:“舞蹈身来被认为是由感情产生的”。审美情感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审美情感舞蹈的创作和欣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创作的激情,它是美的源泉。当人类最为激动、情感最为集中时,可以结合舞蹈这一形式来表达。通过形体动作,可对最激动时的心态加以抒发,并对丰富的内在情感加以表达

2.思想性。

舞蹈与其他艺术相同,不仅是对情感表达,更可体现出思想,并且對更具概括性、更加深刻的哲理性思想加以表现。通过感性意会,观赏者可进入到理性领悟,进而获得无穷的审美感受。

3.民族性。

通过舞蹈,对民族审美情趣、经济基础、民族心理等文化现象加以体现,即为民族舞蹈。其体现出轻体生命力,展示了地域或是民族群体的跃动形象,时代感十足。通过人类的发展,由诸多专家、民间艺人对其进行提炼,最终保留的即为民间舞蹈。而这一艺术之花得以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其属于民族文化的一大构成部分。

(三)舞蹈艺术分类。

根据舞蹈特征来划分;专业舞:古典舞蹈民族舞、民间舞,现代舞蹈、踢踏舞、爵士舞;摩登舞:华尔兹、探戈舞、狐步舞、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时尚舞蹈:迪斯科、锐舞、街舞、House。结合舞蹈表现形式对此进行划分,即可划分为三人、双人、歌舞、舞剧、组舞等。

三、舞蹈艺术审美特征

直观性:舞蹈被称为活动的雕塑和绘画。美国舞蹈家认为:“舞蹈是身体的一种有节奏的运动”。某些难以用语言说清楚的精神状态和情感体验,结合诸多动作造型、姿态,更为形象地对人物精神世界、客观事物加以体现,并对舞蹈形象进行塑造。此类人体美化以及有节奏的动作,并非对普通动作的罗列,而是通过形象化舞蹈语言,在人们的眼前呈现。

抒情性:抒情性是舞蹈的基本属性。闻一多在其文章中写道:“最为单纯、直接、尖锐且充足的生命情调表现,即为舞蹈”。舞蹈可宣泄、表达人的情感、情绪,可结合丰富的动作表达精神,可以认为是对情感以及情绪的形象化。舞蹈多以人体动作作为表现语言,虽然人体动作无法较好的完成叙事活动,但却能较好的体现出复杂而又丰富的情感

虚拟性:虚拟性是舞蹈的主要表演手法,是舞蹈审美的重要特征。以“音乐——舞蹈台词”作为人物交往,对性格台词的刻画,即属于虚拟象征。

节奏性:节奏性是舞蹈与音乐艺术的共同特征。节奏将舞蹈音乐与舞蹈动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作品。

舞蹈属于表演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具有优秀的历史,是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文化艺术融合的产物,在舞蹈艺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形成的舞蹈种类也纷繁多样,为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视觉盛宴。在众多的舞蹈类型中,蕴含着大量的,且各不相同的审美信息,观赏者在欣赏舞蹈表演时,能够从表演者的身体舞动中体会情感的宣扬、个性的解放等,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审美观念,实现艺术审美价值的提升。舞蹈是对生命机能的表现,是最为直接、简单,但也极为强烈以及充足的运动生命的表现结合规律性扭动、抒情性的变化等,增强舞蹈艺术魅力。在评价一部舞蹈作品的艺术美时,评价者不仅要站在最客观的角度,同时还应结合自身的主观立场,从情感、思想、民族文化等多个方面评判舞蹈艺术审美价值。在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同时,舞蹈艺术必将获得持续、快速发展,传承舞蹈艺术的过程中,应结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审美观念,正确了解其审美表现,实现文化艺术的共同传承。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

[2]金秋.舞蹈欣赏[J].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3]黄涛.论舞蹈艺术审美特征[J].科教导刊,2010,03(中).

[4]顾兆贵.舞蹈艺术审美特征欣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04).

[5] 魏冰.情感浸润中的舞蹈艺术[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6]郭世偲.浅议舞蹈艺术审美 [ 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20).

[7]王茜.浅谈民族舞蹈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J].戏剧之家,2016(24):164.

[8]马斌.表现主义舞蹈艺术个性解读——兼评音乐剧《王二的长征》之编舞审美突破[J].四川戏剧,2016(10):100—102,106.

[9]孙晓娟.浅谈舞蹈“表”与“演”的认识[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5.

作者简介:窦心语(1997—),女,汉族,山东滨州人,学生,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舞蹈方向。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