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道德启蒙的学校

现在,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早期教育,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甚至从零岁就开始了。然而,有不少的年轻父母,把早期教育只是理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只是教育孩子识字、读书、学外语、背古诗、弹钢琴、练绘画、写书法等,却把道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可有可无的地步。这种现象相当普遍。什么原因呢?。

有的父母说:“孩子还小,不大懂事,管教也没用;等长大一点,懂事了,再管教也不迟。”其实,这是一种糊涂认识。孩子越是“不懂事”,这恰恰是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行为习惯训练的极好时机。孩子年龄虽小,可感受能力却非常强,可塑性也极大。也就是说,小时候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作用明显,效果最好。人们常说,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画最好的图画。

《易经·蒙卦》中说:“蒙养以正,圣功也。”所谓“蒙养”,即开启蒙昧的意思。这是说,对蒙而无知的童子及早施教,使之不失其正,是圣人之功。清朝末年的《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中也指出:“蒙养通乎圣功,实为国民教育第一基址。”这是说早期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是基础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奠基的作用。

也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也就是说,小时候形成的习惯和品德,特别牢固、持久,就像是与生俱来的一样,给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人终生受益无穷。“幼儿是成人之母”,也说的是这个道理。

如果以孩子小、不懂事为由,而放弃早期品德教育行为习惯训练,由于孩子们好模仿,又缺乏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一些坏习惯和坏品德,如果等长大了再管教,就很难纠正了。如明朝王阳明说:“习与性成,则严师益友不能劝勉,醲赏重罚不能匡正矣。”许多犯罪青少年就是由于失于早期道德教育,养成了坏习惯和不良品德,长大以后恶性膨胀,走上犯罪道路的。这种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有的父母还认为,孩子小时候,是智力开发的极好时机,要抓紧时间多让孩子学习一些知识。这种想法并不错。但是,不能把早期智力开发早期品德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对立起来。其实,智力开发品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也不要忘记了品德教育的渗透;同样,进行品德教育行为习惯训练,也可以传授相关知识。小孩子的思维是行为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不论是学知识还是学品德和养成习惯,都要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同时并举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会做到知识品德双获益。

特别是从长远看,孩子品德行为习惯是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的一种重要的因素。你看,那些中小学生,文化学习好的,往往品德行为习惯也好,是“品学兼优”;而那些在文化学习上退步的学生,往往是从品德行为习惯的“滑坡”开始的,品德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常常是“厌学”、“弃学”的先导。

家庭是人生最初的生存、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家长是未成年人的首任教师,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引路人,应当切实担当起道德启蒙这个神圣的责任来。“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家长的话,容易使孩子信服、听从,家长孩子道德启蒙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应当充分发挥。

家庭道德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实现的。家庭生活对孩子来说,就像物理学中的“磁场”,生活在其中,不由自主地被“支配”,不知不觉地朝着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长时间的熏陶渍染和反复的实践,家庭影响相当深刻,甚至深入“骨髓”,很难消失,将伴随人的一生。您看,我们每个人,不论多大年龄,身上总是不同程度保留着自己家庭影响的痕迹。

因此,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孩子思想道德启蒙的学校。

责编 林楠。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