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在高原训练的可行性探析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 毕业论文网   摘 要 体育界久负盛名的高原训练理论已经在诸多运动项目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被证实为一种有效提高运动员心肺功能的训练手段,而体能训练体育舞蹈训练和学习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将体育舞蹈高原训练理论进行有针对性地结合,探寻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体育舞蹈训练理论的发展拓宽思路,为推动体育舞蹈理论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体育舞蹈 高原训练 可行性探析   一、体育舞蹈训练内容及特点分析   (一)身体姿态   身体姿态和身体机能是舞者学习和提高体育舞蹈专项能力的基础。

长期的身体姿态训练,有助于发展身体形态,提高舞蹈动作质量。

体育舞蹈中重要的身体姿态训练包括:柔韧,重心,平衡和力量。

(二)协调与控制能力   一个舞者的协调与控制能力决定了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流畅性。

良好的芭蕾舞训练有助于提高舞者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

同时,协调与控制能力训练还包括对称的变换练习等。

(三)技术动作   体育舞蹈中的技术动作主要包括:基本舞步,身体的站位姿态,重心转换的运用,音乐节奏,引带与被引带的运用,不同舞蹈技术风格的展现和不同技巧的运用,双人舞合力的运用等。

舞者除了要要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以外,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最新的理念和跳法。

(四)体能   在体育舞蹈中。

良好的体能能让选手在比赛中充分展现自我的舞蹈技术,保证其完成动作的质量,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体育舞蹈高原训练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原训练的优势   高原训练是指在适宜的自然高原地区或人工模拟高原条件下所进行的有针对性地低氧训练

这种训练条件下,运动员不仅承受高原低氧环境下氧摄入不足,而且还要承受运动训练负荷引起的缺氧。

由此引起的双重刺激使运动员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进而充分调动机体内的机能潜力,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和抗缺氧能力,短期内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从国内外诸多文献中查实,高原训练对众多运动项目的成绩提高具有显著地相关性,包括:中长跑、马拉松,竞走,游泳,自行车,皮划艇,足球,柔道,武术,摔跤,垒球,排球,铁人三项等。

1.云南昆明高原训练的环境优势   昆明地处云南省中部,绝大部分海拔在1500—2800m之间,昆明城区三面环山,市中心的海拔高度为1891m。

昆明的气候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暖夏凉秋爽、四季气候宜人,被誉为“春城”。

年平均气温为14.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7.5℃,全年无夏季。

因此从地理环境和气候来看,昆明为进行高原训练提供了绝佳的环境支持。

2.高原训练的项目优势   (1)中长跑运动员昆明高原训练安排   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高原训练之前,先在平原上进行1~2周的有氧训练,经过短暂的调整后,再上高原,以减轻运动员高原反应。

昆明高原训练时间安排在4~6周。

中长跑运动员昆明后,第一周的训练以适应性越野跑为主,负荷总量和强度为平时训练的60%左右。

在适应期过后的10天左右,增大训练量和训练负荷,从10—15天开始,训练量要达到平原训练时最大量的90%~100%。

高原训练结束下山后,根据不同的比赛或者训练需求,安排恢复性训练

(2)柔道运动员在青海高原进行高原训练的安排   柔道运动员高原训练安排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适应期,约两周,在高原进行,以有氧训练为主,专项训练为辅,强度和持续时间要适量。

第二个阶段为专项强度复合期,专项训练比重大,达到60%~70%。

采用的训练手段应以完善技术动作,模拟比赛和实战比赛为主。

目的是在高原低氧条件下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增强在极端困难比赛条件下技战术动作的稳定性。

第三个阶段为调整期,采取挑战训练的方法,进行赛前心理、技战术等方面的准备。

(二)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不同项目高原训练实践资料的研究和分析,结合体育舞蹈训练提出以下建议:   1.在进行体育舞蹈高原训练时,先在平原进行1周左右的适应性训练,以低强度的耐力性练习为主,包括基本步伐和套路的练习,双人练习和单人练习的比重各占一半。

2.进入高原后的前5天,训练强度保持中等偏上的强度,除了基本的步伐练习和套路练习外,增加有氧训练提高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逐步增加双人舞练习的比重。

3.进入高原后的第2~3周,为专项技术强化阶段,训练强度训练量逐步增加到平原训练的90%~100%,在训练中强调节奏和技术动作的准确性。

双人练习占主要的练习方式,进行大量的成套竞技套路的训练,如五支舞连跳等。

模拟比赛训练,强化技术意识,提高临场发挥水平,强化针对性训练

日常训练中穿插短跑、冲刺跑等项目,提高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

4.高原训练后的调整期为1~2周,回到平原后,调整运动量,回复体能,为比赛或者训练合理安排训练手段。

在调整阶段训练量不宜过大,但是应保持一定的训练强度,防止出现退步现象。

参考文献:   [1] 王清,冯连世.高原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 彭春梅,叶文平.对体育舞蹈训练内容体系和训练方法的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63—171.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