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阈中对新词群“XX族”的分析

摘要: 在语言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当代语用特点的表达,新词群“XX族”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理想认知模型、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研究分析了新词群“XX族”的基本特点和生成机制,浅论了新词群“xx族”的出现是人类认知的结果,以期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更多的语言现象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势提供借鉴。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新词群 XX族。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107—02。

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语言愈发多元化,特别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人类语言当中出现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丰富的新词群,而认知语言学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认知语言学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源并发展于美国,至今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史。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兰艾克的《认知语法基础》问世,莱考夫语言格式塔观点和托米尔的“图形——背景”论点相继提出,此外,雷科和约翰逊合著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80年代至90年代,莱考夫《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显示的的心智》与兰艾克的《认知语法基础2:描写应用》为认知语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约翰逊出版了《心智中的身体:意义、想象和理性的身体基础》;福科尼耶发表了《心理空间:自然语言意义建构面观》。

新世纪以来,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吴为善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王寅的《什么是认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高远、李福印的《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罗纳德·兰艾克认知语法十讲》,胡壮麟的《认知隐喻学》,束定芳的《语言认知研究》。

二、新词群“XX族”的特点。

新词群多为当下流行,且在原语体系中不曾出现,或突破原有含义,被社会普遍接受,或于特定群体内用以表达某种具体事物或观念的一类新生词。就新词群“XX 族”而言,以“月光族”“啃老族”“跳蚤族”“低头族”等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表述为社会某种群体性现象。

“族”,本身就有氏族、家族的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族”的解释为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具有某种共同点的一类人。可见在“族”之前赋予表证词,就构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一个群体。例如,“月光族”指每月赚的钱当月即用光的一群人。

2.目标人群为年轻人。

如“月光族”主要指工作经验较少的职场新手,在开销上缺少合理的规划性。“啃老族”,多指在家无所事事,依赖父母,不具备独立谋生能力的年轻人。

3.多带有讽刺意味。

例如,“跳蚤族”频繁跳槽,象征着新一代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和自信洒脱的行为理念,实则是心态浮躁和眼高手低的表现。再如,“低头族”是指对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的过度依赖,而忽视了真实世界存在的人。

4.应用领域广泛。

近年来,新词群“XX族”的使用范围非常广,在新闻、影视、音乐中的使用更为突出,比如歌曲《啃老族》(田振达,2014)、《月光族的爱情故事》(爱奇艺,2016)、《啃老族升级:买房买车靠爹妈 重金留学归来仍啃老》(中新网,2017),等等。

三、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新词群“XX族”。

1.理想认知模型理论下的“XX族”。

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有多种,总体上可以分为感官接触上的直接认知和思维推导下的间接认知。在认知过程中,人们通过动作、语言、已知范围、联想、判断等方面构建出了处理不同接收信息的多种认知模型,如情感、空间、时间、天气、颜色、动物、植物等;而理想的认知模型正是由多个认知模型协同运作而得的。

以“啃老族”为例,孩子在步入社会后仍不能独立生活或不愿去独立生活,依旧选择靠父母吃饭。然而父母不再年轻,家庭的压力与日俱增,鉴于此,这类人群被赋予新的称呼“啃老族”。“啃”的意思是一点一点咬下来,“老”指年岁大的父母,“啃老”一词使人们脑海中出现他们父母晚年生活受累的种种场景,继而引发辛酸的情绪,饱含对寄生的年轻人的嘲讽与不满。在动作认知、年龄认知、情感认知等基本模型上现实了理想认知模型,形成了“啃老族”的表达方式。

2.隐喻理论下的“XX族”。

隱喻属于修辞上的一种手段,即不借助“好像”“犹如”等直接表述意向的中介词,而是以某种不明显的用语间接地将寓意隐藏在所指人或物当中。随着跨学科理论不同程度的发展,隐喻已经发展成为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心理感知、语言行为和文化载体。隐喻是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它由已知的概念域B出发,通过已有的认知,建立概念域A和B的联系,从而认识概念域A。

以“跳蚤族”为例,“跳蚤”是已知的概念域B,通过生物学,我们了解到跳蚤为动物或人的体外寄生虫,雌雄成虫均须吸血,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各种跳蚤对宿主的选择性和吸血的特异性并不那么严格,经常更换宿主,目的是更好地给养自己。这与当下职场年轻人频繁更换职业的现象很相似。跳蚤赖以生存的血液好比职场生活所需的薪酬。此时,概念域B已经与概念域A “跳蚤族”建立了联系,通过隐喻,我们成功地认知了“跳蚤族”这一概念,即频繁更换职业的一类人。

3.概念整合理论下的“XX族”。

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是对客观事物的普遍认知,包含了人们彼此交流过程中的理解、交换、思考和期待,各方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空间网络。弗科尼亚和特纳认为,一个完整概念整合网络包含四个空间输入空间1、输入空间2、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可以说,网络的运行始于说话人将已知不同的概念投入输入空间1和2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组合,投射到了合成空间,继而产生了一个新事物,通过类属空间的配比,再经思维上的深加工,形成了更为抽象的新概念

以“月光族”为例,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生活格调的追求越来越高,这表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而所有这一切都以消费为前提,这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区分了不同消费群体。输入空间1的“月光”,这里的“月”并非代表天文概念上的月亮,而是代表时间意义上的周期;“光”也并非代表名词的光线,而是形容空空如也,两字联在一起产生“每月什么都没有”之义,表示的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结果;输入空间2“族”,表示具有一般共同属性的人群。输入空间1与输入空间2具有不同的框架。两者通过有机结合进入合成空间,通过对类属空间“某种消费的人群”类概念元素的组合、完善、扩展和凝缩,结合具体的语境,投射到消费领域,产生“月光+族”的语义匹配,即每个月的收入都被花光的一群人,形成新的概念内容和语义表达“月光族”。

四、结语。

当今时代,科技信息迅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工业4.0即将登上世界的中心舞台,人类的认知能力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以上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依据,对语言领域中的新词群“XX族”的产生背景及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期望为更多的语言现象提供研究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马婕.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新词特点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 (18): 241—242.

[3]汪少华.概念合成与隐喻的实时意义建构[J].当代语言学,2002(2):119—12.

[4]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杨彬.心智的门铃——英语新词认知阐释[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6]翟瑞梅.认知语言学发展历程新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3): 11—13.

责任编辑:孙瑶。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