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内隐特质观与社交失败后反应的关系_常见的导致创业者失败的特质

摘要以60名儿童被试考察儿童特质观与社交失败反应关系。

结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越越积极地应对社交失败;()社交失败越赞固存观儿童提出积极群体加入策略比例越低而消极策略比例越高;越赞发展观儿童提出积极策略比例越高而消极策略比例越低;(3)持固存观儿童比持发展观儿童更倾向将社交失败归因己我评价也更消极但两者社交坚持性、社交预期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隐特质社交失败反应。

分类B8。

问题提出。

日常社会生活儿童群体加入尝试常常被伴拒绝或忽视[,]但他们应对社交失败反应差异很[,3]有儿童表现出无助反应如把失败归因己能力不足重复无效策略或放弃有效策略甚至从交往退出;有表现出掌握取向反应如把失败归因策略不当或努力不够尝试更有效策略并坚持社交任等。

显然前者容易被排斥伴群体外而者则可能被伴群体接纳。

研究发现儿童应对社交失败不反应与其隐特质观(对体人格特质是固定不变还是可改变认识)密切相持固存观( r认人格特质恒定、不可改变)儿童倾向做出无助反应而持发展观(rl r认人格特质可以改变)儿童更可能做出掌握取向反应[,,5]。

目前有关儿童特质观与社交失败反应关系研究基是西方化背景下进行有研究发现不化背景下儿童社交成败认知归因存较差异[6]这种归因上差异可能会影响到儿童应对社交失败反应。

鉴研究拟考察我国儿童特质观与社交失败反应关系以揭示不化背景下儿童应对社交失败致性与差异性以及我国儿童社交领域适应不良某些原因。

研究方法。

被试。

从所幼儿和所学选取幼儿班、班、学、、6年级儿童各3名(男女各半)共60名平年龄分别5岁、56岁、77岁、0岁、岁。

研究材。

借鉴已有研究[7]基础上研究选取聪明―不聪明、善交往―不善交往、诚实―不诚实、方―气、细心―粗心、胆―胆共特质作测儿童特质观材。

社交情境实验材包括玩具娃娃若干和录音机6台。

3研究程序。

次施测先让儿童评价己社交能力接着采用结构访谈法通问题考察其隐特质观。

研究发现对固存观和发展观进行选择者会分引发0岁及以上被试高赞反应率[,8]。

故我们让0岁和岁组被试采用6量表说明对固存观赞不赞程。

从“非常”到“非常不”依次记6~分得分越高说明越赞固存观。

以问题平得分作被试隐特质观指标。

研究表明7岁前儿童难以理并说明对固存观赞不赞程[8]故研究降低问题难考察~7岁儿童特质观。

以“聪明”特质例先问“你班里有些学比较聪明对吗?”待被试做出肯定回答接着问“人聪明不聪明他己不能改变还是能改变呢?”即让被试对固存观和发展观进行选择并用3量表说明对其选择赞程。

若赞发展观从“非常”到“有”分别记~3分;若赞固存观从“非常”到“有”分别记6~分。

二次施测次测周进行采用假设故事情境考察儿童社交失败反应。

具体方法主试用玩具娃娃设置伴群体活动情境让被试想办法加入其(你跟他们怎么说他们就让你与他们起玩呢?)以考察儿童初次群体加入策略

然让被试初次社交请遭拒绝并通系列问题考察其失败坚持性(你走开还是继续想办法和他们说说呢?)、群体加入策略(你再想想办法继续和他们说说吧你怎么和他们说呢?)、情绪体验(刚才他们不让你和他们起踢球丢沙包你觉得难不难?)、归因(刚才他们什么不让你和他们起玩呢?)等反应。

其我评价、坚持性采用0、计分情绪体验采用四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反应越积极

用录音机录下二次施测访谈。

访谈编码。

把录音逐写面材由名研究者对儿童群体加入策略归因进行编码。

儿童群体加入策略分6类①问候或赞美他人;②直接提出加入请或询问;③提供己信息如姓名、特长等;④惠性策略如向伴提出某种回报性处;⑤建议改变游戏角色、等;⑥嘲讽或威胁伴。

前5类策略可归积极策略6类消极策略

儿童社交失败归因分3类(不包括7名做任何归因儿童)①游戏规则如“这游戏3人玩就够了加上我就多了”; ②身原因如己策略不当或能力不足;③他人原因如伴偏见等。

从各年龄组随机抽取6名共30名被试材名编码者独立进行编码两人对群体加入策略社交归因编码致性分别85%和905%。

3结与分析。

3社交失败儿童群体加入策略变化。

儿童使用积极消极群体加入策略数量及其策略总数所占比例(r 化)分别进行(前测)×(性别)×5(年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见表)发现从策略数量看社交失败儿童提出积极策略数量减少而消极策略增多;儿童提出积极策略数量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多。

从两类策略策略总数比例社交失败儿童总体上提出积极策略比例降低而消极策略比例升高;进步分析发现岁和5岁组儿童社交失败提出积极策略比例明显降低而消极策略比例明显升高但其他年龄组儿童社交失败前提出两类策略比例显著差异;女孩积极策略比例高、消极策略比例低男孩。

3儿童特质观与社交失败群体加入策略关系。

相关分析发现儿童特质观与失败策略总数、积极策略数相关不显著(r06r009>005)与消极策略数及其占策略总数比例显著正相关(r03<00;r00<005)与积极策略策略总数比例显著相关(r0<00)。

群体加入策略绝对数量相比儿童提出积极消极策略策略总数比例可能更地反映儿童社交问题情况。

故分别以儿童提出积极消极策略策略总数比例因变量采用等级回归考察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交失败积极消极群体加入策略社交失败积极消极群体加入策略影响儿童特质观对其失败积极消极策略影响。

等级回归分析每步变量都是强迫进入回归方程结(见表)表明控制了性别、年龄和失败策略影响儿童特质观不仅能够显著地向预测失败积极策略比例而且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失败消极策略比例

33儿童特质观与社交失败归因、我评价、坚持性等反应关系。

初步分析发现儿童归因、我评价等方面不存显著性别差异故以下统计分析不再考虑性别作用。

儿童社交失败3种类型归因属记数数据采用x检验考察儿童特质观与社交失败归因关系。

故以所有儿童特质观总平数(9)作划分标准把儿童分持固存观(隐特质观得分高总平分)和持发展观(隐特质观得分低总平分)两组。

结表明两组儿童社交失败归因显著差异(x696<005)相关分析发现前者比者更多地将社交失败归因身方面(x675<005)。

儿童社交失败前我评价进行(前测)×(特质观)×5(年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特质观主效应显著(,50)=07000持固存观儿童我评价比持发展观儿童消极;年龄主效应显著(,50)=3005前测与年龄交作用显著(,50)=393<00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岁组儿童社交失败我评价显著社交失败前其他年龄组社交失败前我评价无显著差异。

对不年龄儿童社交失败社交预期、坚持性以及情绪体验进行(特质观)×5(年龄)方差分析结(见表3)表明从整体上看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越越乐观地预期社交结坚持性越越强情绪体验也越越积极

持不特质儿童社交预期、坚持性、情绪体验方面不存显著差异。

讨论。

儿童应对社交失败发展特。

加入群体活动是儿童日常生活具代表性社交情境儿童使用群体加入策略则很程上定着他们能否顺利加入群体活动并被伴接纳[9]。

研究发现遭遇社交失败儿童提出消极策略增多而积极策略减少这说明社交失败儿童社交活动产生了不良影响。

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增儿童提出积极策略越多而且也越越乐观地预期社交结并坚持社交失败情绪体验也越越积极这说明儿童逐渐学会积极地应对社交失败

儿童特质观与社交失败反应关系。

研究以~岁儿童被试从认知、行和情绪等多方面揭示了我国儿童应对社交失败些特。

从认知方面看与西方研究不研究只有83%持固存观和%持发展观儿童社交失败归因身方面可以说绝多数儿童更倾向把社交失败归因他人或游戏规则方面。

国研究也发现我国学生倾向把社交失败归因他人或外部因素而较少归因身因素并且认这种归因是种“防御性我归因”[]。

我国儿童与西方儿童社交失败归因释存较差异这差异原因及其对儿童社交活动影响则有待进步探讨。

值得是研究持不特质儿童社交失败归因仍存定差异与持发展观儿童相比持固存观儿童较多地把社交失败归因己我评价较消极

从行方面看尽管持不特质儿童社交失败使用群体加入策略总数无显著差异但其不性质策略占总策略比例显著差异儿童越倾向赞固存观社交失败提出消极策略比例越高而积极策略比例越低儿童越倾向赞发展观社交失败提出消极策略比例就越低而积极策略比例越高。

这定程上支持了西方研究结论[~,0]。

其原因可能是持固存观儿童社交失败与己较低社交能力系起他们又倾向认己社交能力是固定、不可改变因就更可能采用消极方式方法应对社交失败

有研究发现日常实际生活使用威胁、嘲讽他人等消极群体加入策略试图加入群体活动儿童都遭到伴拒绝或忽视[]。

因若持固存观儿童将类策略真正运用日常伴交往那么他们更可能继续遭到伴拒绝或忽视。

但是从任坚持性与情绪反应等方面看研究并没有发现持不特质儿童社交失败坚持性以及情绪体验方面存显著差异这与西方已有研究不致。

这说明遭遇社交失败我国儿童任坚持性、社交预期以及情绪体验还可能受其隐特质观以外因素影响。

5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越越积极地应对社交失败;()社交失败越赞固存观儿童提出积极群体加入策略比例越低而消极策略比例越高;越赞发展观儿童提出积极策略比例越高而消极策略比例越低;(3)持固存观儿童比持发展观儿童更倾向将社交失败归因己我评价也更消极但两者社交坚持性、社交预期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参考献。

llz , G rl l lr′ r r gr l vl, 98, 5(3) 986~99。

rl , K , L , l lr′ l gl l r rr r r l lr vll lg, 997, 33() 63~7。

3 Gz , k Lr ll l rl rl l lg, 980, 39() 6~55。

G , k lr′ kg b r l r g l r l vl, 998, 69() 39~03。

5 Lr , Kl , B , l lr′ r l bl l g bvrl l r l rl, 989, 9() 59~7。

6 rbrr R , ll rlrl r l rb lg l, 00, 39() 39~9。

7 王美芳 儿童特质认知发展及其与失败反应关系 北京师学博士论, 00, 6~3。

8 k lr r rl v, rl, vl ll lgl r, 999。

9 Bl , Ll B lg rgr r krgrr r l Lgg, , rg rv l, 003, 3 5~66。

0 B , k vl r xl lvl l l vl, 986, 57(5) 79~87。

井维华, 韩仁生 学生交往成败结归因分析 心理科学, 003, 6(3) 57~60 相关热词 特质社交失败关系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