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患者手术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论文关键词】手术前;传染性指标检测临床意义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患者手术传染性指标检测临床意义

方法对我院1998年10月至2007年11月经初步资料回顾与统计,对受血患者手术前作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共4692人次

结果其中男2964人次,女1728人次,年龄最大82岁,最小2岁,平均41岁,术前发现HBsAg阳性92人次,抗—HCV抗体阳性3人次,抗HIV抗体阳性4人次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0人次

结论手术传染性指标检测有效地防范和杜绝了输血纠纷的发生,为医疗安全、医护健康、患者早日康复做出重大的贡献。

抗—HIV抗体检测是采用双抗原夹心两步法检测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HIV1/2)型抗体

抗—HCV抗体检测所用包被抗原为合成多肽抗原和基因工程抗原(包括HCV病毒结构区核心抗原和非结构区抗原)。

HBsAg采用夹击心法原理检测血清原理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乙肝表面抗原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一步双抗原夹心法原理(ELISA)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当前医疗管理标准,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7年11月对临床手术科室明确提出,凡行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应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体)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而有关供血者更是在输血前必须做以上4项指标检测,目的是保证患者用血安全和医务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1、资料与方法      我院1998年10月至2007年11月经初步资料回顾与统计,对受血患者手术前做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共4692人次,其中男2964人次,女1728人次,年龄最大82岁,最小2岁,平均41岁,手术前发现HBsAg阳性92人次,抗—HCV抗体阳性3人次,抗HIV抗体阳性4人次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0人次

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应用仪器:洗板机,酶标仪、水浴箱、加样器、生物安全柜等检验必须硬件设施。

所用检测试剂分别是: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在有效期限内使用,严格按操作说明书操作。

所有操作一律按仪器说明书和项目检测规程,认真操作。

阳性检测结果进行复核并双人签字,向上级医师汇报,做备案登记。

2、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方法原理      HBsAg检测是在微孔板条上预包被纯化乙肝表面抗体,配以酶标记抗体及TMB等其他试剂,采用夹击心法原理检测   人血清原理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乙肝表面抗原

抗—HIV抗体检测是采用双抗原夹心两步法检测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HIV1/2)型抗体

采用多种HIV—1和HIV—2的特异性抗原制作预包被板及酶结合物。

当待检样本中存在HIV抗体时,在反应过程中形成“固相HIV抗原—HIV抗体—酶标记HIV抗原”的免疫复合物,加入底物后形成显色反应。

抗—HCV抗体检测所用包被抗原为合成多肽抗原和基因工程抗原(包括HCV病毒结构区核心抗原和非结构区抗原)。

待测样本加入已包被抗原的反应孔内孵育,若标本中含有抗—HCV抗体,则该抗体与微孔内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酶结合物,经孵育后,酶结合物连接至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在TMB底物参与反应的情况下,产生显色反应。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