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精品,图苑奇葩

关键词:乔好勤目录学图书馆学;地方文献学。

摘要:文章是阅读行走书林》一书的读后感,简述乔好勤先生的学术成果,彰显其勤奋学习,务实工作,宽厚待人等优秀品德。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2—0132—03。

乔好勤先生是我们十分熟悉、敬重的图书情报学专家,现任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图书馆馆长,70岁仍在图书馆管理第一线工作,令人敬佩。他治学态度严谨,学术贡献突出,出版学术专著与合著15种,发表论文140多篇。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走书林》是乔好勤先生将发表于期刊和论文集中的文章,包括论文、译文、述评和资料编纂合计137篇文章的汇总出版。笔者读《行走书林》获益良多,期待与同仁们分享,以彰显乔先生的勤奋学习,务实工作,宽厚待人等优秀品德。

1勤奋探索,学术成果丰硕。

从文集的自序及《我的岁月没有虚度》等篇章中,可见乔先生从小就勤奋好学,在书海中辛勤耕耘,学术成果丰硕。他的学生廖珀老师送给老师七十岁华诞的对联描述得很精辟:“勤奋播耕桃李荣,好多华果人生丽”,完整地概括了乔先生的人生轨迹。

行走书林》按内容分八个专辑,其中第一辑至第五辑,收录了乔先生不同时期的81篇文章,全是目录学图书馆学、地方文献研究和图书出版发行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精品。郑永田博士分别在《试论乔好勤目录学思想》和《试论乔好勤图书馆学思想》中进行了集中的剖析,从目录学理论研究、目录学史研究、专科目录学研究、目录学教育研究四个方面概述了乔先生目录学思想和目录工作成就,指出乔先生注重目录学研究方法尤其是目录学史研究方法的创新,注重目录学致用性的实践,为我国当代目录学研究和目录工作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从图书馆学方法论、图书馆建筑、图书馆建设事业、图书馆学教育等方面概述了乔好勤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和图书馆工作成就,指出乔先生继承和弘扬“智慧与服务”之文华精神,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为我国当代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这些科研精品凝聚了乔先生的智慧和心血,奠定了乔先生的学术地位,联想到乔先生的《中国目录学史》、《图书发行目录学》和《信息管理学方法论》等15部学术专著的出版,这些累累果实真是图书馆界的耀眼奇葩

2爱国爱乡,着力弘扬地方文化。

乔先生向来对方志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文集中有7篇相关论文体现了乔先生的地方文献研究成果。在《中国地方志地方志目录》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地方志源流和发展,对中国地方志的存佚及其数量进行统计,指出当时中国所存地方志总数约13,000种,亡佚方志约12,030种,如果按存佚比例推算,我国地方志可破4万之数,并指出查阅利用地方志的工具书有地方志简目、地方志提要目录、地方志考录,国外收藏的中国地方志目录、地方志辑佚、地方志数据汇编、地方志数据索引等几种,丰富了我国方志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3]。乔先生对地方文献的范围及其界定原则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指出地方文献界定原则(标准)为区域性原则、内容原则、出生地原则和户籍原则、出版地原则,其中,出生地原则和户籍原则的提出,更加科学合理地界定了地方文献数据,为地方文献的收藏和使用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比“寓贤”、“客籍”、“名人”这些模糊的概念准确、清晰,易于把握[4]。

1995年,乔先生调到华南师范大学工作,他热爱岭南这片富有生机的热土,对岭南文献起源、岭南早期儒学著作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发表系列岭南地方文献的文章,在《从“文化沙漠”到文化经典:汉唐时期的岭南文化与岭南文献》的讲座文稿中指出,岭南文献岭南文化记录和传播的载体,对于岭南文化的积淀、交流和发展,贡献是巨大的,并考究出岭南文献的发轫,梳理了岭南儒学的兴起及其著述,指出唐朝是岭南文献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地方文化史,倡导爱家乡、爱国家的崇高精神。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乔先生主编的《岭南文献史》,该书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从学术文化的视角,对岭南文献进行全景式的扫描,给出一个岭南文献的总体轮廓,填补了广东省内的一项空白。

3关注社会阅读,倡导全民阅读

行走书林》中“阅读论谈”部分收录了乔先生近期关于阅读现状的论文和讲座稿6篇,乔先生从小就喜爱阅读,在阅读中找到了乐趣,在阅读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他非常关心全民的阅读情况,对当前的社会阅读状况感到担忧。他在《玩转阅读》一文中指出了“高校阅读状况堪忧”,并指出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提出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阅读问题,采取措施让高校阅读热起来[5]。在《阅读,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讲座文稿中剖析了我国的阅读现状,指出阅读是个人行为,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并向人们推荐了一些共同阅读的基础书目,涵盖中华文化经典著作、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等[6]。为引导全民阅读乔先生查找我国历史上阅读的典范,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阅读的民族,“书香自古有传人”,多次在广东省各高校巡回演讲,倡导快乐阅读。在《阅读的苦涩与快乐》的讲座文稿中,指出大学正是读书时,并告诉大学生“如何读,读什么”[7]。2010年,乔先生亲自编写了《读书灯》、《读书诗》等普及性读物,审阅了《全民阅读图书馆服务》、《农村阅读》等书稿,呼吁全社会重视阅读

4关心图书馆学的发展,倾心栽培后辈学人。

在“书评、序跋”部分收录了乔先生书评、序跋文章31篇,从这些篇章中可见乔先生关心图书馆学的发展,非常重视图书馆学界的成果推荐。如为王绍曾的《清史稿艺文志补编》两次撰文以示庆贺,赞该书为“中国目录学史上的盛事”、“不朽的业绩”。《〈目录学概论〉评介》、《〈中文工具书使用法〉评价》两文介绍治学“问路”之工具书的重要性。《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指南》具体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和《外国文学作品提要》两书的体例、内容,为满足广大读者扩大阅读需要提供了及时周到的帮助。

冯建福,吴春玲:科研精品图苑奇葩冯建福,吴春玲:科研精品图苑奇葩乔先生还非常乐意栽培后辈学人,曾为从未谋面的安徽省绩溪县图书馆章汪春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献索引》作序,赞其刻苦自励、竭诚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为汕头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吴琪编的《医学文献题录累积索引》作序,赞其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有鉴于以往的导读书目大多偏重中国古籍和社会科学,乔先生为华北工学院图书馆编的《工科大学生必修书目》作序时指出为理工科学生编书目十分有意义,是大胆的尝试,编者采用学科加课程的编排方法,在编撰方法上也是一种创新[8]。

图书馆人在实践工作中的点滴进步也让乔先生无比兴奋,他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担任馆长时,多名员工得到乔先生手把手的培养,并走到更高的发展平台。笔者有幸在那里工作,担任乔先生的助手3年,受益良多,体会更深。在乔先生的倡导下,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在四月举办“读书活动月”等各种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会、插图艺术展、书法比赛、专家报告会、评选优秀读者、书评竞赛等。图书馆借助书评传播文化,征集学生书评装订成册,乔先生亲自为每辑的《岭南学子书评集》小册子作序,鼓励学子积极阅读,大胆创作。“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乔先生可谓全心全意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尽心竭力栽培后学。

5尊师重道,和谐友爱。

在“书林杂弹”部分收录了乔先生关于图书馆的一些掌故、杂文等9篇,他考究了《老子未必是馆长》和《曹雪芹书箱与春柳堂藏书》;介绍了国外科学家事迹和图书馆学和书业奖项;撰写了个人的成长史和师友的交往历程,其中《问道珞珈情自浓》、《师门三记》、《6601班,永难忘却的身影》三文集中回顾自己求学时代师友的亲密情谊。如回首大学时代彭斐章、谢灼华两位导师的事迹[9];深情地回忆三件往事来庆贺彭斐章老师八十华诞[10];还记载了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在艰难岁月中蹉跎求学的生涯,其中有诗人气质的郑植、爱好印度文学的罗慕磊、共享烧饼的邱昶、有个性且体育有天赋的梁明江、难忘的马大姐和杨素容大姐、校花王桂环,更有共历困窘的“同穿一条裤”的陶炼、俞君立等,篇中出现的同学有30人之多[11],文中再现学友们的“文武”兼修、一颦一笑、聚散离合,所有的一幕幕都钤印于心。可见乔先生是尊师重道、和谐互助的典范。

6结语。

行走书林》一书是乔先生50年书海辛勤耕耘的结晶,是图苑奇葩,更是科研的精品乔先生以他宽广的胸襟、务实的作风、渊博的学识与和谐创新的人格魅力深受人们的爱戴,被民间誉为广东省图书馆学界综合得分名列前茅的老专家之一,他是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第一届研究生,是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中国图书馆学人自尊、自信、自强和中国图书馆员求实、开拓、创新的生动写照,更是“智慧与服务”之文华精神的现代演绎[12],他为当代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永田.试论乔好勤目录学思想[J].图书馆论坛,2008(8):129—132.

[2]郑永田.试论乔好勤图书馆学思想[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8):129—132.

[3]乔好勤.中国地方志及其目录.行走书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23—527.

[4]乔好勤.地方文献的范围及其界定原则.行走书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28—537.

[5]乔好勤.玩转阅读——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其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5(6):103—105.

[6]乔好勤.阅读,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全民阅读阅读的个性.行走书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32—640.

[7]乔好勤.阅读的苦涩与快乐:论由苦涩阅读向快乐阅读的转变.行走书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63—672.

[8]乔好勤.工科大学生必修书目序.行走书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15—716.

[9]乔好勤.问道珞珈情自浓.行走书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81—787.

[10]乔好勤.师门三记.行走书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88—789.

[11]乔好勤.6601班,永难忘却的身影.行走书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90—795.

[12]郑永田.试论乔好勤图书馆学思想[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8):129—132.

(编校:崔萌)。

1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