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与项目研究综述

[摘 要]数字资源以快捷、方便的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数字资源的易丢失性让研究者不得不慎重考虑如何让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下去。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笔者发现他们对数字资源保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

基于此,本文综述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以及研究者在实践中建立的各种项目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4.096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4—0—02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资源数字资源迈进。

数字资源凭借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控制,更新速度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数字资源包括购买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自建的数据库、引进的国内外商业数据库、网上免费学术资源,等等。

随着这些数字资源越来越多,其长期保存就成了问题。

如何有效地长期保存数字资源成为图书馆界的一个难题。

从中国知网发现平台,以关键词“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为检索词检索到的文章可以看出,关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研究、讨论,主要集中在管理、技术、法律、中外比较研究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

本文仅从技术方面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进行简要的概述。

1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依赖一定的技术、方法和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出现了多种长期保存数字资源技术

1.1 数字迁移   数字迁移是一种有效的长期保存技术,它能使数字对象得到长期保存

迁移技术能适应技术更新、不断地被转移,如存储介质迁移、文件格式迁移、按需迁移,但按需迁移不能有效保证数据安全性、真实性、稳定性。

图书馆数字资源多采用物理迁移、逻辑迁移和按需迁移这三种数字迁移方式。

物理迁移是从一个不稳定的存储介质上迁移至稳定可靠的介质上。

逻辑迁移是将已经或即将过期的数字对象周期性地迁移为新的文件格式。

比较成熟的迁移工具是Microsoft Conversion Tools、PDF/A Converter、 GIMP等;按需迁移以原始文件为中心,将用户或机构需要存取的文件等数字对象进行迁移,这种迁移只在需要时迁移到目标格式,而原始文件及元数据永久保存

图书馆应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选择迁移方式。

1.2 封装技术   VEO是基于封装技术长期保存数字对象的模型。

其特?c是将信息内容、元数据信息、认证、数字签名信息与方法等进行封装,实现数字对象安全管理和自我访问控制。

1.3 硬件博物馆   硬件博物馆又叫技术保存,是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中的文件一并保存,使其保持生命力,但这种技术如果用于数据量较大的情况,实现起来很难,并且在系统维护方面几乎实现不了。

1.4 数据恢复与数据考古   数据恢复与数据考古技术也叫数据再造,它是从原始的字节流中恢复信息的原貌,保证数字资源的可读性,包括数据格式恢复、数据灾难恢复等。

这种技术有挑战性。

一般情况下,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不采用这种方法,只有在其他长期保存方法无法发挥作用时才使用。

1.5 再生性保护   这种技术是通过媒体转达,将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介质上的数字资源转移到其他介质上,如中性纸或缩微胶片上。

这种方式成本低,管理办法较成熟,但这种技术只适用于少数几种格式的数字信息保护。

1.6 仿真技术   数字信息是以非纸质介质为载体,这些载体的稳定性随环境变化而变化,造成信息丢失或衰减,当这些介质上的数字信息不能被读出时可以依据仿真技术,即将数字信息与其原始文件一起保存,并能在一个完全或部分模拟其硬件和操作系统上运行。

仿真技术可以使那些不适于用迁移技术保存数字信息保持数字资源的外观,但是仿真工具的开发与维护难度大、复杂,并且兼容性不理想。

虽然仿真技术是较为理想的保存技术之一,但是,其对技术水平及运行要求很高。

2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研究   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研究过程中,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值得去借鉴。

这些项目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数字信息如何能够长期被使用下去的问题。

从2009—2011年,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联合几所大学建立的为期二年的数字档案保存计划――AIMS(机构间数据管理模型),该计划为个人或组织的数字档案信息建立了档案框架。

ArchivePress项目(博客存档项目)由英国伦敦大学与英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合作建立,对博客内容的归档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RSS聚合功能对博客内容进行存储与管理,这个项目已在Google上进行试用。

2009年欧洲数字图书馆倡议项目将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不同类型的文献进行数字保存,并制定了数字资源的使用标准。

英国的数字保护联盟以保存全球数字信息和知识为最终目标而设立。

音像内容建档项目由欧洲发起,该项目的发起主要目的是将音像制品中的数据格式进行处理后可利用现有的数字化媒体技术进行访问与应用。

这给失去生存环境的音像制品找到了继续存在和被使用的机会。

欧洲科学数据永久性保存计划项目集中对科学信息数字资源如何延长使用时间做了研究

科学信息是宝贵的智力资本,如何从技术上解决其长期保存的问题是最关键的。

文件真实永久保存电子系统国际合作研究第三阶段是跨国合作研究项目,这涉及如何建立保障电子文件真实性的一些管理模式。

我国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体系构建、制度建设、模式研究及国外经验的介绍上。

从实践层面上,我国举办了一些相关会议,会议主要集中在对数字资源保存的组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保存技术、管理机制及与国际间的合作服务等学术性活动上。

长期资源保存项目的实践上,主要尝试了古籍资源数字长期保存和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

国家敦煌项目对敦煌文献采用统一的标准与格式进行编目形成数据库,这些文献包括图书、图像、绘画、手稿等,通过对其数字化达到了保存目的,同时方便了研究人员的使用。

大学数字图书馆网站项目是将高校及博物馆资源整合形成虚拟的陈展平台,让用户通过互联网实时观看。

中国Web信息博物馆是将国内的所在静态网页收集、存储与展示,中国记忆项目由国家图书馆在2012年开始着手实践,将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各种类型文献进行整理,如手稿、信件、实物、影像史料以不同类型文献的服务方式向用户提供。

这些实践的组织者主要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图书馆等图书情报机构。

虽然我国从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还缺乏统一的长期保存的纲领性文件及权威的规范性标准。

因此,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应该,各组织者应在合作中保持自身的特色。

3 结 语   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研究上,资金、技术、组织者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缺一不可。

资金是项目正常运行的基础,没有资金,技术与资料的获得很困难。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研究常见于图书馆、档案馆等有大量数据信息的机构或部门,这些部门在研究方面可作为组织者。

技术上应该考虑当前的技术能否适合保存数字资源,在数字资源保存的格式状态内容等方面进行预案分析,考虑其保存措施。

另外,在技术上还要考虑技术应用是否与用户的技术环境相匹配。

随着技术数字环境的变化,新的技术会对数字资源保存产生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伍进平,王建强.经济学视角下的数字资源保存[J].武夷学院学报,2013(3).   [2]王彦慈.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和管理体系研究[J].河南科技,2013(21).   [3]王婷,吴振新,高凡.国际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合作机制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3).   [4]刘葵波.数字资源保存的责任体系与合作机制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6).   [5]苏小波,常娥.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1(1).   [6]张靖,邵波.国内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研究定量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1(1).   [7]冯建福.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问题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1(5).   [8]田硕,黄国彬.近十年国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研究综述[J].图书馆杂志,2011(7).   [9]赵玉宇.国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热点问题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6).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