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下的土地经济效益

摘 要:土地利用和开发是保证农村生产生活的主要方法,不同类型的土地,能够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而如何选择在适当的土地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活动,就属于土地利用模式管理的内容。

土地应用良好的管理实践,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地利用效果,并且达到图例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文章针对不同土地土地特性以及利用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所选例子进行探讨,总结不同土地利用模式管理实践下的土地经济效益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土地利用模式管理实践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3—0144—02   不同地区的农民拥有不同土地利用经验和效果,也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生产习惯等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土地形态进行分析,并对土地利用模式管理实践效果进行分析,简要的阐述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的土地生产模式

1 土地利用的差异性分析   土地利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与经济的综合反映。

不同地区的农民,会有差异很大的生产行为,而这些生产行为不完全是因为气候、土地政策等原因导致的。

而是在很大一定程度上由农民所在地区土地形态和特点所决定的。

特别是农民在对土地进行耕种或作业时,农户对土地利用模式以及利用方法,都会对土地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使土地土壤的养分、保水保肥能力产生变化。

土壤中的养分、保水保肥能力都直接影响了土地质量的演变,并从此影响了土壤经济效益

可见,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会使土地利用效果产生区别。

而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则能够有效的指导不同土壤成分下的土地利用

目前我国的土地成分非常丰富,利用形式也不同,例如我国的紫色土壤,作为我国特有的土壤结构,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境内,占地面积约为1.6×108 km2。

而这其中,仅有4.0×106 km2的土壤作为耕地利用,占四川省耕地面积总数的60%左右。

紫色土壤土壤特性较为不稳定,在土壤中属于发育不典型土壤,紫色土壤土壤体较薄。

其土层厚度≤100 cm,部分地区仅为30 cm左右。

紫色土壤土壤结构较为松散,无法做到有效的抗冲击,在遇到雨水冲击后就会散碎。

并且在雨水条件下形成板结表层,板结表层的土壤结构为上湿下干。

上述特性都是紫色土壤水土流失严重且质量逐年退化的主要原因。

2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简述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户通过在土地进行耕种作业,从而从土地中获取经济利益,以支持自身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由于农民的这种土地需求,使得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从一定程度上要求和促进了土地利用模式的改进和探索。

农民的土地利用模式管理实践则通过土地的受干扰程度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土地利用模式管理实践,能够直接影响土地的未来质量、演变过程以及土地的未来收益。

可见,对农民进行土地利用模式的革新和管理,对农民进行土地利用的指导和引导。

则能够使农民在提高自身经济收益的同时,尽量的对土壤进行正面的影响和研究。

我国的主要的土地利用模式管理实践地区,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山丘、丘陵地区以及经济发达地区

本文主要通过对丘陵地区土地利用策略和效果的研究进行,并且通过对其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土地利用模式管理实践土地利用的影响和实践

3 土地选择和分析   3.1 土地选择   本文选取丘陵地区的试验区作为研究对象。

地区处于丘陵地区,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为18 ℃,并且由于其地区特色,全年的日照充足,降雨量大但是分配不均匀。

降雨主要的集中在夏季和秋季两个季节。

整个地区的气候条件、日照条件以及降雨条件都十分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实验田中主要的作物为粮食作物,其中大部分为玉米、红薯、小麦等,而经济作物中仅有花生和油菜两种,种植的模式较为单一,对土地利用和影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2 土地利用模式分析   对所选土地进行模式利用,主要分为五种模式:   第一种为粮、豆、粮间、套作模式(FBF)。

第二种为菜经、菜间、套作模式(vEv)。

第三种为粮、经、菜间、套作模式(FEV)。

第四种为单一粮、经模式(MONO)。

第五种为果、粮、菜间、套作模式(FFV)。

上述五种模式同时进行实验研究,并于同时进行收获和计算。

3.3 设计和实验   对所选五种土地利用模式进行投入实验,实验室对马铃薯、蚕豆、小麦、榨菜、玉米等作物进行随机的分配和种植,以保证各个实验部分的基本前提相同,而在对作物进行施肥时则控制肥料的比例,对肥料的种类则要保持相同。

3.4 样品的收集   对样品进行收集则开始于实验期间每年的7~8月,主要是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中旬。

对样品的采集则要按照多点混合取样法进行

主要的内容是对土地进行水土比法测定,以测定土壤的pH值,并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检测土壤中的有机质。

用半微量开氏法对土壤中的全氮进行检测和分析,并使用碱解扩散法进行碱解氮的测定。

3.5 结果分析   通过软件对上述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FEV)模式下的土地利用后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次是(FFV)模式,第三是(VEV)模式,(FBF)模式排第四,(MONO)模式则为最末,证明了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的土地利用效果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同

4 结 语   不同地区的农民拥有不同土地利用经验和效果,也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生产习惯等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土地形态进行分析,并对土地利用模式管理实践效果进行分析,简要的阐述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的土地生产模式

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差异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呈现出不同效果

政府对土地利用的政策也有一定的关联。

通过对文中所选择的实验地区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地利用,通过不同利用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能够得到对土地的影响更为正面,土地利用效果以及经济效益更高的利用方法。

作为我国的土地利用优势,值得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政府的大力引导。

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模式实践管理尚在起步阶段,需要各界的支持和努力。

通过对土地利用模式进行管理实践,能够有效地提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为子孙后代造福。

参考文献:   [1] 王成,赵万民,谭少华.不同土地利用模式管理实践下的土地经济效益响应[J].农业工程学报,2009,(10).   [2] 李艳丽.不同土地利用模式管理实践下的土地经济效益响应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   [3] 张飞.不同土地利用模式管理实践下的土地经济效益响应[J].无线互联科技,2013,(7).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