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生活服务类报刊的生存之道】 生存之道

服务报刊的成功故事发生在北京、上海等这样的大城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大型城市才有资格涉足这一领域。

传媒的市场建构往往是依靠“地缘关系”(如地方性媒介)、“业缘关系”(如专业性媒介)、“人缘关系”(如对象性媒介)来实施的,服务报刊在中小型城市也有立足的空间。

在中小型城市,受众的构成成分相比于大城市来说更加单纯,他们的社会行动能力(社会话语权、决策权、消费模式及消费力等)更容易掌控和引导,因而,虽然面临许多发展的限制,在中小城市生活服务报刊也可以有一番作为。

就现在一些地区来说,区域特征明显的生活服务报刊发展相对滞后,其中比较重视内容刊物借鉴并模仿《精品购物指南》,想做一份为读者提供休闲、娱乐、消费资讯的报纸,大致方向是对的,但没有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

地区性服务报刊有着自己的先天不足。

传统报刊的收益主要依靠广告和发行两大块。

发行量越大,吸附广告的能力也就越强,广告收入就随之增加。

而一份新的生活服务类出版物要想打进一个新的市场,需要极大的投入。

首先,它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有一定的公信力,才能起到“导购”的作用。

其次,在发行上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吸引广告,才能有“购”可“导”。

作为生活服务报刊,在消费市场没有成长起来的情况下,采取免费发行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免费发行的推广优势明显。

目前各种刊物内容上的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在差异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价格自然会成为是否受读者青睐的一个敏感因素。

免费报刊的一种优势来自于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但是为了控制报刊的成本,必然要在采编成本环节上做压缩,因此经常带来内容质量的下降,而且在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号召力时,对于广告商的过于依赖,会使刊物面临着沦为完全的广告刊物的危险。

烟台发行的刊物《天下行》为例,该刊创立于2005年底,初期主要立足于汽车、时尚方面的相关内容,逐步涉足美容、旅游、购物等方面,采用会员制和商联俱乐部的形式,杂志免费赠送,目前主要在烟台各大汽车销售商店面以及部分商场、酒店、餐厅内发送,会员大都来自于汽车销售商提供的购车者以及旅游公司、时尚会所的会员。

该刊目前采编人员近20人,但大部分基本属于市场维护、开发人员,广告任务大于采编任务,刊物内容策划主要围绕广告展开,比如2006年4月刊,单是烟台百盛导购广告就占用了20页,虽然力求不变成单纯的广告刊物,希望在广告之中加入故事策划,加强页面的可读性,但由于采编力量有限,以及广告商的意图主导,以致文字故事完全沦为广告的陪衬,失去了杂志的本色。

如果一味追求广告而放弃了杂志本身内容的可读性,失去了读者,那么前期的投入与市场开发也都会付诸东流。

作为刚进入市场生活服务报刊,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尝试适当缩小目标受众的范围,专一于开发部分市场

比如作为时尚导购刊物,可以高端定位,将目标定为高收入时尚人群,专门开发一部分人群,并在他们心中树立品牌形象。

这样做看起来开始的市场比较小,但是就生活服务报刊来说,虽然所有的人都是消费者,但是消费能力的层次和需求是不一样的,对于以引导消费为目的的刊物来说,高端的定位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建立。

比如《瑞丽》,并不是所有看《瑞丽》的人都能买得起杂志上面的东西,甚至上面许多产品都是距离读者特别是二级城市消费者比较遥远的,很多商品在烟台不一定见得到,但是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是大多数人的渴望,总有很多人希望看看“高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如果刊物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就会在消费者中形成号召力。

就像标尺一样,在某个地区中,大家要追求一种“高档”的生活就要先看看这份刊物是怎么说的。

因此,通过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倾向和消费行为差异,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准确找到适合生存的空缺位置,适应读者阅读行为的偏好,地方生活服务报刊便可在瞬息万变的媒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