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寓”突围就业困局

在合肥经开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冯耀辉看来,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和资金。

“很多进驻企业目前都处在摸索赢利点的阶段,缺乏市场导向,也没有现金流”。

下载论文网   日前,国家教育部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招聘的岗位数却比往年下降15%。

在这“史上最难就业年”里,创业逐渐成为许多大学生们毕业后去向的新选择。

在此背景下,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办恰逢其时。

4月11日,该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基地负责人冯耀辉介绍,这家号称安徽省第一家民营创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占地1.58万平米,最多可容纳200家小微企业入驻

但是,基地开放已两月有余,目前却仅有19家企业进驻

事实上,基地本身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看似风风火火,实则步履蹒跚,基地的经营者和进驻创业者们的真实生存状态究竟如何?6月21日,《徽商》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这家孵化基地……   “最吸引我的还是优惠条件”   一间约30平米的小公寓里,三两张办公桌几乎占据了空间的大部分,一张三人小沙发且算作会客的地方,书柜、衣架、小茶几等办公物什零碎地摆放在周边……这间位于合肥市经开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6层的SOHO式小公寓虽看上去简朴又略显局促,却承载着郑钰民创业梦。

创业还未满一年的郑钰民起初在这条路上走得并不顺利。

“去年夏天,我还没硕士毕业,但因为要接一家工厂的项目,必须成立公司”,于是在去年8月,郑钰民与一个老同学共同筹资100万元,在中科大附近的一栋写字楼里租了一间办公室,注册成立了光玄自控技术有限公司,主营工业锅炉控制改造业务。

然而,该项目最终流产。

之后郑钰民便一直忙于硕士毕业事宜,以至于公司业务发展始终处于停滞状态。

但投入却无法停止,除了100万元的注册资金外,郑钰民已经为公司投入了十几万元。

就在此时,同为中国科技大学校友的郑钰民冯耀辉相识于某次工作中。

年初,郑钰民被正在着手筹建孵化基地冯耀辉力邀进驻基地

“我看中的就是这里的房租、水电费减免政策”,郑钰民告诉记者,对他们这种处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来说,房租水电等费用占据了大部分的投入成本。

公司原先租赁的办公室每月有1300元的租金支出,基地的场地使用费与此相差不多,“但通过减免政策,我第一年免付房租,后两年只需支付之前的一半”。

冯耀辉介绍,基地进驻企业的场地费用实行的是“一免两减”,即第一年免收、后两年减半收取;水电费给予40%的补贴,先缴后补,补贴从缴纳的场地费用中支付。

尽管直接吸引创业进驻创业孵化基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里的房租、水电等费用优惠,但是在冯耀辉看来,基地所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在于金融方面,包括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和政策申报三种,“为这些初创期的小微企业提供了解决融资问题的渠道,这是很多基地都没有设立的”,这同时也是吸引郑钰民当初进驻基地的诸多理由。

“政府的扶持政策对我们这些创业者来说很关键,这些基地都会给我们及时地普及”,郑钰民说,“如果是我们自己单枪匹马上阵,根本不可能了解这么细致”。

冯耀辉介绍,当前基地已实现的金融服务主要也在政策申报这一块,“许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获得了相应的政府扶持资金”。

冯耀辉介绍,该基地目前有一项与邮储银行之间的合作,可为人驻企业提供10万元的无息贷款。

郑钰民正通过基地与邮储银行之间的合作,申请办理邮储银行的10万元无息贷款,“如果这项贷款申请下来,资金方面会有所缓和,届时我就可以考虑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问题了”。

眼下,郑钰民的技术团队即将接下一笔项目,准备大干一场。

据他透露,目前已经有几家风投公司找上门谈投资,但郑钰民还没有打算要将摊子铺大,“还是稳扎稳打一点,先接一到两个项目,把企业做起来再说”。

“投资是最终目的”   据冯耀辉介绍,短短的两个月内,该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共进驻了19家小微型企业,其中由大学生注册创办的共17家。

但记者在孵化基地却发现,偌大的空间里寥寥数人,显得有些冷清。

事实上,这座占地1.58万平米、拥有1890平米的办公面积、1.4万平米的可出租面积及25——100平米不等的若干办公房间的基地可容纳的企业数量最多可达200家。

对此,冯耀辉略显无奈地表示,基地进驻创业者其实并无太高要求,“但凡有创业念头的高校毕业生都可以进来”。

进驻流程也比较简单”,首先要提出入驻申请,并在基地管理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申请入驻孵化企业或项目进行频生、确定入驻孵化资格之后,即可与孵化基地签订入驻孵化协议。

冯耀辉介绍说,“协议最长不超过三年”,而对于3年内成功毕业的创业者,基地还将一次性给予10万—500万元风险投资支持后续发展。

他认为,目前企业进驻的数量太少,原因主要在于基地成立的时间不长,且当下进驻企业多为他本人依靠自己在安徽省团省委以及合肥市各个高校团委的人脉招揽而来。

“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先把量做起来”,冯耀辉说,“今年的目标是进驻60到80家企业”,而200家的企业容量,他计划在明年年底实现这个数字。

此外,基地本身的经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收入基本上是服务费用,但仍处于亏损状态”,冯耀辉透露,基地自筹建以来,累计已投入470万元,而目前每个月都有约10万元的亏损。

尽管如此,冯耀辉对于基地的未来仍充满信心。

他认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下,创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恰逢其时。

“尽管才入驻19家企业,就已带动了约120A的就业,随着入驻企业数量的增长,必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而且,冯耀辉自信地表示,他已经找准了基地未来发展的模式——“我们定位于‘孵化+咨询+投资’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旨在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与辅导、创业孵化与融资的专业化、标准化、全方位及一站式的创业服务”。

“首先,我们以公益的姿态,通过‘咨询+孵化’去帮助那些创业者。

孵化’给了创业者一个创业空间,‘咨询’是为它们提供包括注册、资金、法律、会计、政策申报等主业之外的各种咨询服务,令创业者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可以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孵化是陪他们(创业者)玩,咨询是喂养他们。

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关系,他们才会给我去投资的机会”,冯耀辉坦言,股权投资是他经营孵化基地的最终目标,“首先我要保证基地的存活,而我看中的是投资所获取的利润”。

冯耀辉看来,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和资金。

“很多进驻企业目前都处在摸索赢利点的阶段,缺乏市场导向,也没有现金流”。

因此,基地创办之初,就在产业选择上给予了一定建议。

“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基地现在正在向着四个行业靠拢”,冯耀辉说,这四个行业有两个共同点,即资金门槛低,且无大规模生产。

尽管该基地由民企创办,但政府也正在积极扶持。

合肥经开区人事劳动局副局长徐晓枫表示,他们也在积极推动相关的资金扶持政策能够及时落实到入驻基地企业中去。

“目前,我们正在筹划为基地申报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以获取相应标准的补贴资金”,此外,徐晓枫新近也正忙于起草区级政府对基地奖扶政策的新文件,预计上半年完稿,“未来,我们还打算为基地申报省级创业孵化基地”。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