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汗证之辨治

【摘要】   《伤寒论》对汗证作了全面、详尽而精辟的辨证论治,其治法主要有调和营卫、扶阳解表、辛寒清热,益气生津、通腑泻热、清宣郁热、泻热逐水开结、清热利湿退黄、和解枢机,温化水饮、回阳救逆法等。临证细辨邪正盛衰,紧紧把握病机,方能灵活运用经方,而获佳效。

【关键词】 《伤寒论汗证 辨证论治。

汗是由阳气蒸化阴津而成,《素问·决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正常的出汗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但病理性汗出自汗、盗汗、头汗等,则不仅损阴津,而且伤阳气。汗出异常为临床常见证,既可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亦可作为兼症而伴发于其他多种病证中,如糖尿病汗出、妇女更年期汗出等。对于汗证,仲景在《伤寒论》中作了全面、详尽而精辟的辨证论治。笔者在此做一总结,希同行斧正。

1 调和营卫法   桂枝汤伤寒论中不但用来治疗中风表虚症,更用于治疗杂病营卫不和自汗证。《伤寒论》中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宜桂枝汤”。仲景详细论述了营卫不和杂病自汗病机。盖卫行脉外,司固外开阖之权,营行脉中濡养五脏六腑,营卫运行,密切配合,即称营卫调和。若卫气病变,失其固密护卫之职,致营不内守,流泄于外,而发自汗之证。其营卫不和,实以卫气失固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故曰“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并指出凡因营卫不和而致的常自汗出者,皆可用桂枝汤进行治疗。   《伤寒论》将桂枝汤引入杂病治疗中,极大地丰富了桂枝汤的临床应用。54条“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宜桂枝汤主之”。本条承接53条而来,亦属杂病自汗证的范畴。病人发热自汗出,时发时止,而脏腑无病,此发热自汗出应求之于营卫杂病营卫不和所致之发热自汗,多为时作时休,且多不伴见头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状。上条曰“营气和”,此条称“卫气不和”,两条各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探讨营卫不和的病机,所不同的是前条主证为常自汗出,本条为时发热自汗出,主症虽不同而病机一致,故均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治之。“先其时发汗”,指在发热汗出之先,给予桂枝汤调和营卫而取汗,亦防止汗出太过而伤正气。   桂枝汤治疗杂病营卫不和自汗的良方,其病机为营弱卫强,临证以脉弱自汗(无论全身性自汗或局部自汗)为审证要点。不论表里虚实之证,凡符合营卫失调这一病机,皆可使用之。王媞[1]用桂枝汤加减治疗中风半身汗出38例,痊愈2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2%。肖玉坤[2]用桂枝汤加减治疗营卫不合汗出证14例,痊愈12例,总有效率100%。

2 扶阳解表法   《伤寒论》中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发汗太过,表邪未解,重伤阳气,阳虚汗漏。汗漏是指汗不停地出,出得多,非一般的出汗,阳虚甚可知,故治疗时仍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桂、附相合,温煦阳气,卫阳复而腠理固密则漏汗自止,漏汗止则阴液复而小便难、四肢拘急诸症自愈。临床上,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多汗最效,还用于产后多汗证,更是效如桴鼓,临证以营卫不调,卫虚不固为辨证要点,其临床脉症为:自汗,恶风肢冷,畏寒以背部尤甚,脉浮缓或细弱。可酌加玉屏风散、煅龙牡、五味子等,增强益气固表敛汗之力。   另外,由阳虚漏汗一症引申到凡一切液体由于阳虚不摄而外渗,诸如溢乳、二便泄漏不止、妇女崩漏、带下等阳虚而精、津、血的外泄所致的诸多病证,只要符合卫阳虚弱,卫表不固之病机,皆可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可获异病同治之效。

3 辛寒清热,益气生津法   《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白虎汤主之。”反映了阳明胃热炽盛,无形邪热充斥内外,表里俱热的基本病机,当有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渴等症,治宜辛寒清热,方用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证是在白虎汤证阳明里热炽盛之基础上,因热盛大汗出,津伤较甚,胃中干燥,而见口大渴,欲饮水数升,舌上干燥,又因汗出多,气随津泄,津气两伤,以致肌腠开泄,不胜风袭,而见时时恶风,背微恶寒,证属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故治以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止渴。此两方就汗出特点而言,多为全身性大汗出,两者的鉴别要点在于津气损伤程度的轻重。临床上糖尿病病人汗出多,伴有口渴多饮心烦,即可用两方化裁施治。

4 通腑泻热法   大承气汤证在《伤寒论》中有多条原文论述。如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反映了阳明燥实内结,腑实不通,浊热上扰之病机,症见潮热,谵语,腹满痛,大便闭结等。因阳明主四肢,虽里热炽盛但汗源匮乏,无津供全身汗出,仅见阳明所主之手足“漐漐汗出”,该症尤具有重要的辨证意义。一般而言,阳明经证津伤不甚,多为全身性大汗出,而阳明腑实重症胃肠干燥,津液耗竭,不能全身汗出,仅见手足持续少量汗出。治宜用大承气汤峻下实热,荡涤燥结,热邪去,腑气通,汗出止,津液复。临证患者手足汗出,伴有腹胀满、不大便等证,符合大承气汤病机者,即可予大承气汤施治。   此外,阳明中寒证亦可见到手足濈然汗出,但其汗出是冷汗津津,伴有手足不温,不能食,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缓弱或沉迟无力等症,为中焦湿胜阳微,水湿不运膀胱而外溢于四末所致,为虚寒之证,治当温中。总之,手足汗出多由脾胃病变所致,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临证当细辨[3]。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