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全民健身路径建设

摘要:笔者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访问法等,对西安市城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1)居民参加锻炼的组织化程度不高;2)对使用全民健身路径锻炼者指导乏力;3)器材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器材维修无专人负责;4)管理人员与居民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等。

笔者建议:1)认真做好全民健身路径的规划;2)管理法规化、制度化;3)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4)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全民健身路径;西安市城区;组织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cr7―3612(2007)03―0321―03      “全民健身路径”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是体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有益实践,也为民众健身活动提供了良好物质条件,但从目前的文献和研究动态上尚未见我市在该方面的系统的、成熟的研究。

笔者旨在为进一步发展完善“全民健身路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也将对我市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西安市城三区(碑林、新城、莲湖)所属的86条全民健身路径点。

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抽取了35条健身路径点和700名居民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涉及全民健身路径管理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初步明确国内外对全民健身路径管理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对全民健身全民健身路径的国家、地方政策、法规进行收集整理;查阅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等方面的书籍,借鉴相关的研究方法。

1.2.2调查法在研究中,为了科学、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西安市城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主要采用了调查法,以问卷调查、专家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地综合调查法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2.2.1 问卷调查法1)问卷的设计。

在制定调查问卷之前,阅读了大量有关社会调查的书籍,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遵循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三类不同的问卷调查表:第一类为居民调查问卷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资料,对被调查人口进行社会分层,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共五个标准分成不同层次;第二部分为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情况。

主要调查内容: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认知,满意度,场地设施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等;第二类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者的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组织的建设及活动形式,意外事故防范机制、相关管理办法、规定条例等的制定、协调机制、管理形式及发展趋势等;第三类为专家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对前两类问卷的内容进行效度与信度检验。

2)问卷内容的效度。

效度,也称为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

是指测量所用的指标能够反映某一真正含义的程度。

本研究采用专家调查法,对所设定的内容指标进行了效度检验。

本研究分别向西安体育学院,省、市体育局相关处室的17位专家发放了问卷

1.2.3数理统计法将问卷调查所获信息资料运用spss10.0软件包和EXCEl200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制表、制图。

1.2.4逻辑推理法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运用逻辑判断、分析、综合方法了解目前全民健身路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2 结果及分析      2.1西安市城区全民健身组织发展情况我市目前的全民健身活动主要是由社区来推动、管理、引导、实施的。

由于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单位,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

我市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把全身健身工作的重心放在社区

通过调查居民认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重心应放在社区的占到78%,反映社区在引导居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满足居民健身需求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被问及是否应建立社区体育组织时,赞同的人占91.2%,表明社区需要相应的体育组织,对辖区体育进行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因为制定得再科学的计划,如果管理人员没有适当的组织予以落实与实施,都将只是一纸空文。

在被问及小区健身组织网络的组成部分时,认为应建立街道、社区居委会、晨练点三级网络的管理人员占到了61.2%,反映出现在实行的三级网络的组织管理制度在层次的安排、管理的跨度、权力的授予,责任的明确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

调查当中也发现存在辅导站缺乏战略规划,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效率低下等问题。

说明我市在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方面还十分薄弱,仍需进一步加以研究落实,以便真正建成“纵向相对独立,上下不领导,横向加强联系,各方有交流,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网络化的群众体育组织框架”。

2.2全民健身路径组织活动情况据调查发现,很多居民因未掌握使用方法,上健身路径只是出于游戏目的,不能很好地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并且由于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单独性与重复性,很难调动群众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积极性,使得其社会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

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方式改善这种局面。

调查我市城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为:自己锻炼;与朋友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参加社区组织体育活动等,总体来讲,我市城区中使用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居民参加锻炼活动主要是自发的,非组织的,社区体育组织较为薄弱。

调查当中,据调查统计,认为应定期举行全民健身路径游戏竞赛的居民占到了75.3%,反映大多数居民希望通过一定活动形式将锻炼者组织起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认知,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也能更充分地发挥全民健身路径的社会效应。

2.3全民健身路径管理现状认为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对全民健身路径管理居民占到87.2%,表明群众对现有的管理水平不尽满意。

从表1可以看出居民认为责任为保险公司的占到40.2%,为生产厂家的占31.5%,为当地体育主管单位的为18.5%,为居民自身的为9.8%,数据显示保险公司与生产厂家应为事故负主要责任,这应成为日后管理机关制定安全事故防范规章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一些的问题。

在对器材的管理维护应采取的形式进行调查时,认为锻炼者与小区(街道办)共同管理,并不收取费用的占42.3%;锻炼者与小区(街道办)共同管理,适当收费的占35.1%,体育部门派专人管理,不收取费用的占15.2%;其它占7.4%。

这与李相如等人调查的全国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形式略有不同,在李相如等人的调查居民更倾向于社区(街道办事处)和锻炼者共同参与管理,以专人管理为主,锻炼者协助其管理和维修,可以适当收取少量的费用,用于场地器材的维修。

这可能与西安市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体育消费观念尚未形成有关。

在对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进行调查时,排列序位的依次是领导不重视(在第一位中占78.5%); 缺乏足够的资金(在第二位中占58.2%),责、权、利不明确(在第三位中占62.3%),在对管理人员的调查中,有71.2%的人员认为应将小区体育工作纳入到全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考核之中,认为只有采用将体育工作与管理人员自身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才会极大调动各层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做好全民健身工作。

2.4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的协调机制据调查,对全民健身路径持消极态度的居民为18.7%,认为综合管理水平较差与很差的居民为34.8%,认为全民健身路径因选址不当而扰民的为39.2%,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为26.2%。

管理人员认为在对全民健身路径进行具体规划时,应吸取民众意见的占72.3%。

全民健身路径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人员与居民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出现信息不能充分流通,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整体效用下降。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术语,指交易中的一方知道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道。

一个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需要买者和卖者之间有足够的共同的信息。

调查中发现有的还小区出现因选址不当扰民而引起居民、街办、体育主管部门都不满意的出现。

3 对策与建议      3.1认真做好全民健身路径的规划 全民健身路径的前期规划是全民健身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西安市应在选址、布局、器材的组合等方面遵循严格科学的步骤,具体如下:   1)确定当前全民健身路径须达到的目标;2)认真分析当前全民健身的环境;3)分析实施部门现有的各种资源,集中精力做好最擅长的事;4)识别优势与劣势。

充分发挥组织的比较优势;5)重新评价所须达成的目标;6)制定全民健身路径发展战略。

3.2管理法规化、制度化将全民健身路径各项管理要求法规化、制度化是全民健身运动得以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全民健身工作得以实施的前提保证。

3.3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我市的资金主要仍由政府提供,渠道过于单一,所得资金远不能满足居民健身锻炼的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职能,拓宽集资、融资渠道。

主要可采用合法渠道联合办体育,扩大媒体宣传的社会影响,争取更多企事业支持,鼓励社区居民适当捐助和投资等方式。

另一方面,探索以市场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

3.4大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需要我们积极、稳妥地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

具体做法如下:1)制定中、长远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2)严格建立规范程序,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质量;3)重视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素质;4)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

3.5建立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的协调机能 1)发挥社区体育组织作为沟通渠道的作用。

社区体育组织作为第三方组织,鉴于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即区域性民间性社团组织,横向型中介组织,邻里型网络组织,它以贴近生活实际,联络社会感情,促进地区活性等特征,创造了群众体育组织的新模式。

2)请群众加入到管理过程中来。

全民健身路径实施的过程中,应从一开始就邀请所在区居民参与其中,从规划、选址、投标等方面都听取居民的意见,这虽然会增长执行的难度,但因其透明化的决策机制,会显著减小事后的矛盾与冲突。

3)坚持“以人为本”。

市场经济提倡Customer―oriented(以顾客为中心),而我们应倡导Citizen―oriented(以居民为中心),只有想居民之所想,办居民之所需,解决好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就一定能将全民健身路径中出现的问题协调至最优状态。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