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沉香精油工艺条件研究

作者:邓红梅 周如金 童汉清。

【摘要】 以国产沉香药材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物料粒度4因素对沉香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的影响。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影响因素次序为萃取压力物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结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沉香药材粉末过40目筛,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此条件下沉香精油得率为0.62%。

【关键词】 沉香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萃取工艺。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树脂的木材,系《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是临床上常用的理气药。其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降气、温中、暖肾助阳的功能。主治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1]。沉香含挥发油的量较高,具有浓郁的香气,是沉香挥发性药效的主要成分,其含挥发油的量直接与药材的质量相关。   水蒸气蒸馏法是目前提取沉香挥发性油的常用方法,不仅时间长,而且在提取过程中易造成热不稳定及易氧化成分的破坏与挥发损失,对部分成分有破坏作用[2]。因此,寻求一种能保持药材原有组分而且更快捷的提取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新型物质分离精制技术,具有在接近室温的环境下进行萃取,不会破坏生物活性物质,而且操作方便,能耗低,无污染,分离能力高,无溶剂残留等特点[3]。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4~6],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用于沉香挥发油的提取尚未见报道。本课题主要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物料粒度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沉香精油影响,探讨最佳的萃取工艺条件,旨在为沉香药材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沉香药材,购于电白观珠镇沉香生产基地,经茂名市中医院陈林副教授鉴定为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树脂的木材。HA120—50—01型1L—SFE二氧化碳萃取装置,由江苏南通华安有限公司研制。

2 方法。

2.1 超临界CO2萃取流程见图1[7]。将沉香药材粉碎筛分,精确称取100 g装填萃取釜中,当系统各部分达到设定温度后,控制CO2流量平均20 L/h,设置温度压力等参数后开始萃取。达到设置的时间后,减压收集精油(黄色透明油状物,有浓郁香味),计算萃取率。

图1 超临界CO2萃取流程图(略)。

2.2 单因素实验。

2.2.1 萃取压力萃取率的影响沉香粉过30目筛,称取100 g,控制CO2流量平均20 L/h,在萃取温度为40℃,萃取间为2 h,萃取压力分别为12,15,18,21 MPa时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考察萃取压力萃取率的影响

2.2.2 萃取温度萃取率的影响沉香粉过30目筛,称取100 g,控制CO2流量平均20 L/h,在萃取压力为15 MPa,萃取时间为2 h,萃取温度分别为35,40,45,50℃时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考察萃取温度萃取率的影响

2.2.3 萃取时间萃取率的影响沉香粉过30目筛,称取100 g,控制CO2流量平均20 L/h,在萃取压力为15 MPa,萃取温度为40℃条件下,分别设置萃取时间为1,1.5,2,2.5 h,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考察萃取时间萃取率的影响

2.2.4 物料粒度萃取率的影响沉香粉分别过40,30,20,10目筛,各称取100 g,控制CO2流量平均20 L/h,在萃取压力为15 MPa,萃取温度为40℃条件下,萃取时间定为2 h,考察物料粒度萃取率的影响

2.2.5 正交实验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各因素及水平值见表1。

表1 L9(34)正交实验设计(略)。

3 结果。

3.1 萃取压力沉香精油萃取率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萃取压力增加,不但会增加CO2的密度,还会减少分子间的传质距离,增加溶质和溶剂的传质效率,有利于萃取物的提取。但当压力过大,萃取收率不升反降(见图2)。因为高压下CO2密度比较大,黏度也比较大,传质性能变差,萃取能力减弱,而且超临界压力越高,CO2密度也增加,其萃取物的成分越复杂,其选择越差,影响萃取物的品质,还会使设备投资增加。综合考虑,选择18 MPa为最佳的萃取压力

图2 萃取压力沉香精油萃取率的影响(略)。

3.2 萃取温度沉香精油萃取率的影响萃取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的变化主要对萃取效果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随着温度升高,加大了萃取物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饱和蒸气压,提高了溶解度,萃取率相应提高;同时温度上升促进物料分子的扩散,也能使萃取率增加。另一方面,温度升高引起CO2流体密度下降,导致CO2流体的溶剂化效应下降,使物质在其中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萃取率减小[8]。从图3可以看出当温度从35℃升到40℃时,萃取率升幅明显,但温度继续升高时,萃取率升幅减小。因此确定最佳萃取温度为40℃。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