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15%微乳剂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叙述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即以甲醇――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75∶25)为流动相,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分离测定吡唑醚菌酯15%微乳剂的方法。

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标准偏差为0.019,变异系数为0.1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3%,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

毕业论文网 /2/view—11440296.htm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O657.72;TQ455.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ki.jlny.2018.10.028   吡唑醚菌酯15%微乳剂是由吡唑醚菌酯加上适当的助剂和溶剂配制而成的杀菌剂。

目前测定吡唑醚菌酯的分析方法有液相色谱法

测定吡唑醚菌酯微乳剂分析方法的文章尚未见发表。

本文试验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吡唑醚菌酯15%微乳剂中的有效成分吡唑醚菌酯进行分离测定,经过反复优化试验条件,达到了满意的目的。

该方法稳定、简单,分离完全是一种较实用的检测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日本日立Primaide 1410液相色谱仪;进样器:25uL;甲醇:色谱纯;磷酸水溶液;用磷酸调pH值3.0;吡唑醚菌酯标准品:已知含量≥99.0%。

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150mm×4.6mm(i.d.)不锈钢柱,内装Agilent Eclipse XDB—C18 5■填充物;   流动相:甲醇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75∶25);   流速:1.0mL/min;   柱温:室温;   检测波长为275nm;   进样量:5uL;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吡唑醚菌酯的保留时间约为4.32min。

1.3 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配制:称取标准品0.05g(精确至0.0002g)置于100mL容量瓶中。

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试样溶液的配制:称取15%吡唑醚菌酯微乳剂样品约0.33g(准确至0.0002g)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2 结果与讨论   2.1 流动相   为确保吡唑醚菌酯与杂质的分离,用甲醇—水、乙腈—水以及甲醇—乙腈—水按不同的体积比做了多个配比试验

结果表明,当甲醇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75∶25时,分离效果较理想,且基线平稳,峰形对称(见图1)。

所以选择甲醇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75∶25)作为本方法的流动相。

2.2 检测波长   将吡唑醚菌酯标准溶液利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扫描,得到吡唑醚菌酯的紫外吸收光谱图(见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吡唑醚菌酯的最大吸收波长是202nm,次吸收波长??274nm;由于产品中各种杂质影响有效成分的测定,经过试验,选择275nm波长时,试验效果良好,因此我们选择275nm作为本检测方法的最佳吸收波长

2.3 精密度   将同一试验样品,连续测定6次,结果如表1所示。

经统计,吡唑醚菌酯的变异系数(RSD)为0.11%,该方法的重现性较好。

2.4 回收率   将样品配制成一定的质量浓度,测得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浓度为31.2mg/L。

配制标准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浓度为15.8mg/L。

将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按不同比例混合,测回收率,结果如表2所示。

2.5 线性关系的测定   用吡唑醚菌酯标准品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用移液管准确量取标准溶液2mL、4mL、6mL、8mL、10mL,分别置于5个100mL的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进样分析,以吡唑醚菌酯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吡唑醚菌酯线性方程为y=5E+07x+1E+06,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

线性相关性的测定结果见表3和图3。

结果表明,工作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用本方法测定15%吡唑醚菌酯微乳剂吡唑醚菌酯的含量,具有快速、准确、稳定等特点,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分析方法。

作者简介:孔波,本科学历,高级分析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工产品分析方法。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