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基础上,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进行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索。

论文网。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及学者们开始注意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无疑课程体系改革是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要紧紧围绕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职责要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生产工作流程为主线,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 1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   1.1 课程结构合理化 传统的课程结构具有鲜明的学科体系烙印,不能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特色。为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模块化。模块化课程结构是由若干个不同模块组合成,每个模块包含相关单元,而每个单元是根据生产工作流程中的专业技术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特点是精选教材内容,突出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使学生专业能力显著提高。   1.2 课程设置实用化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是实行以能力为基础的系统教育模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学习,应以职业能力为定位目标, 因此,课程设置时需经过与生产一线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以及专业教师等的充分论证,才能设置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学时分配计划。 作文 /zuowen/   课程的重组整合是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通常整合后的课程所涉及的面比较宽,例如:动物繁育技术、牛羊生产等课程课程的重组整合还包括课程添加、删减和学时的增加或减少等。   1.3 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目的,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长期任务,我们将不断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改变实践性教学比例偏低的现象,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比例的合理化,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之比达到1:1,甚至更多。   1.4 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 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在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2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以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作为切入点,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有用之才为指导思想,从而实现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来促进本专业的发展。   2.1 进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研究   对“2+1” 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采用“EPTE”、“订单式”和顶岗(就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新人才培养方案主旨是:1.5(前3学期学习基础理论与单项技能)+0.5(1学期进行工学结合)+0.5(1学期学习整合的专业课)+0.5(1学期进行顶岗就业),学生在校学习2年,在企业学习、顶岗1年。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目的非常明确,以适应行业发展对劳动力水平的需求,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在学校—企业—学校—企业中完成学习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从最初的理论理解到动手操作和感性认识开始,到学会岗位操作,再到解决技术问题,逐步培养起必须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2.2 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以我校畜牧兽医专业2009级学生为例,学时学时为2528学时,其中,职业素质课(公共课)592学时,占23.4%;职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专业课)1456学时,占57.6%;顶岗就业实习480学时(16周×30学时/周=480),占19 %。其中实验教学、实训教学、生产实践实习和技能训练总课时1374学时,占总课时的54.4%;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选俢课的理论授课总学时1154学时,占总课时的45.6%,专业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教学比例为1:1.19,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重。   2.3 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建设 根据对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分解,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第1~2学期学习职业基础模块,第2~3学期学习职业技术模块,第4~5学期学习职业方向技术模块,第6学期在校外订单企业、联合办学企业或其他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其中,职业技术模块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方向技术模块满足学生即时就业的需要。   根据新型课程体系的要求,校企共同参与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引入畜牧兽医行业标准,强化岗位能力,按照生产流程要求,将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有机结合,根据核心能力制定教学大纲。以整合课程内容为重点编写教案,通过教学过程的历练,最终形成教材。将原来《家畜内科学》、《家畜传染病学》等9门传统课程整合为《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3门核心专业课程;为了避免重复,把带有共性内容抽提出来,单独组建《兽医实用技术》1门专业基础课。

代写论文   合并、削减内容重复和实用性不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将原《家畜遗传育种》、《家畜繁殖学》整合为《动物遗传繁育》,而且重点以繁殖技术讲授为主,遗传育种仅以基本概念和杂交改良为主;将原《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整合为《动物解剖生理》。   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调整课程的内涵与外展结构:将传统课《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内容由原来环境因素、基本概念为讲授重点调整为实用性强的现代牧场的规划与设计,使学生真正掌握如何正确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能进行现代牧场的规划与设计,并把课程名称更改为《现代化牧场规划与设计》。   2.4 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建设不是靠个人力量所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各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建设的重点,各教研室至少应配备3人以上的教师来担任。按照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以培养“双师”素质和建设“双师”结构为核心,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引进7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在畜牧兽医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动物营养与疾病防治专家;培养骨干教师6名,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10名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使教师队伍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85%以上,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专业能力强、专兼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5 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