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

摘 要 运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对442名初、高中学生进行测试,考察中学生应用学习策略的一般特点。

结果表明:(1)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2)中学生应用学习策略方面有随年级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在调控策略运用上女生显著多于男生,而在认知策略运用上男生多于女生。

深层加工策略和反馈调节策略存在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3)初二和高二年级学习优、差生之间在学习策略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深层加工、检索应用策略和反馈调节策略在各年级的优、差生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中学生学习策略策略量表

分类号 B844      1 引言      使学生学会学习是21世纪世界各国对教育发展的共识,学习策略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此乃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实,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学习策略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1~4]。

关于学习策略的概念,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策略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所运用的注意、编码、保持、检索和运用等信息加工的具体认知方法[5,6];另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策略学习者对认知策略的一系列选择、协调和运用技能的执行过程,主要涉及信息加工过程的调控手段[7]。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普遍认为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而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关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不仅包括具体的认知方法,还包括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行为[8,9]。

国内外研究者对学习策略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

Zimmerman和Martinez—Pons考察了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习策略运用方面的个体差异。

研究结果发现,学优生比普通学生会更频繁地使用某些学习策略,如组织和转换、自我奖惩、寻求帮助及复习记录;女生在运用调节策略上显著优于男生,而男生在认知策略上优于女生;学习策略运用次数从小学到初中逐年增长,而从初中到高中则逐年降低[10]。

周国韬等人的研究揭示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使用认知策略的频率有减弱的趋势[4]。

董奇等人指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行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11]。

谷生华、辛涛等人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初、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策略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初中的优、差生学习策略有显著差异,高中阶段在学习策略上则没有发现优差生之间的显著差异[12]。

余欣欣指出,初中男、女学生应用学习策略的水平上差异不显著,高中女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水平显著高于男生[13]。

潘颖秋等人表明,从初三到高三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没有表现出随年级增长而提高的趋势,在时间管理、焦虑和信息加工策略上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14]。

总而言之,关于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研究结果表现出较大的不一致,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学生应用学习策略特点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研究者使用的量表不一致所造成的。

关于学习策略的测量工具,学者们主要采用的量表有:Weinstein编制的学习策略测验(LASSI),包括态度、动机、时间管理、焦虑、专心、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自我测试和考试策略10个分量表[15];Pintrich和De Groot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由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3个分量表组成[16]。

目前尚缺乏适合于我国学生实际的学习策略测量工具。

本文拟编制一套适合我国中学生学习实际的学习策略量表,并对中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基本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当前中学教育中的策略教学和学法指导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选取长春市重点、普通中学各一所学校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4个年级中学生500人,其中有效被试442人(见表1)。

2.2 测试材料   2.2.1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的理论构建   根据上述学习策略的概念,本研究从信息加工流程的角度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在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为提高学习效果,有意识使用的具体认知方法和调控整个学习过程的行为手段”。

根据该定义,对长春市几所中学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优秀中学生进行座谈,进一步明确了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影响其学业成绩的主要学习方法和行为。

在分析研究文献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两部分组成。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包括2个分量表认知策略量表,主要从信息加工的过程考察中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认知方法和技术;调控策略量表,主要考察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合理地协调、安排和调整自己学习行为的调控手段。

认知策略量表包括4个维度:①选择注意策略,指学生按照重要程度分辨学习内容轻重主次的策略;②表层加工策略,指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一般性复述、加工的策略;③深层加工策略,指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组织、归纳、整理和系统化的策略;④检索应用策略,指学生正确提取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

调控策略量表包括4个维度:①自我计划策略,指学生自己安排和筹划学习活动的内容与顺序的策略;②监督检查策略,指学生有意识监督和检查自己学习计划执行情况的策略;③反馈调节策略,指学生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和结果及时调整和采取补救措施的策略;④自我总结策略,指学习活动告一段落时自己能定期回顾和总结学习中得失的策略

2.2.2 量表项目的编制与筛选   根据学习策略的理论结构,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并整理出中学生学习中有效的学习行为83项,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合并,精简为53项,作为预测项目。

选取高一学生107人对这些项目进行了初测。

根据初测结果将其中区分度不高、因素负荷不大的项目剔除,最终保留35个项目,构成正式的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的项目全部采用5点评分,按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每种学习行为应用的频率进行评定,从不使用=1分,偶尔使用=2分,有时使用=3分,经常使用=4分,总是使用=5分。

在5种情况中选择一种。

2.3 施测程序   由两名心理学研究生担任主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

其中对高一学生于45天后再次施测该量表

以各年级教师提供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总分作为学生学习策略的预测效标。

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全部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从学习策略测量的全部数据中抽取公共因素,并通过斜交旋转法求出最终的因素负荷矩阵。

运用KMO和Bartlett′s Test对研究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适当性进行考察,其中认知策略量表的KMO指数=0.905,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字2=2013.20,p      3.2 量表信度   根据量表的施测结果,本研究计算了各项目与所属的维度、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各维度、分量表与总量表的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以及各量表项目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琢系数和重测信度,结果见表3。

从表3结果可见,各测题与所属各量表的相关系数范围在0.38~0.80之间。

认知策略与调控策略量表和总量表的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分别为0.85、0.85和0.87;Cronbach α系数0.87、0.89、0.93也表明各量表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

重测信度0.60、0.63、0.64也基本达到同类量表信度指数,表明本量表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3 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的一般特点      对中学生学习策略各维度的应用水平进行4(年级)×2(性别)的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结果见表4、表5。

MANOVA分析结果表明,学习策略各维度的应用上都有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除了反馈调节策略外,学习策略的各维度在应用上都有极其显著的年级主效应(p    3 Weinstein C E & Mayer R E. The teaching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Wittrock M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New York: Macmi Uan, 1986. 315~327    4 周国韬,张平等. 初中生在方程学习学习能力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 心理科学,1997, 20(4): 324~328    5 Rigney J W. Learning strategies,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In: in 0′Neil H F eds, Learning Strategies. 1978. 165~188    6 Mayer R E. Learning Strategies,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Academic Press, NC. 1988. 11~23    7 Nisbet J & Shucksmith J. Learning Strategies. Routledge & Kegan Paul Plc. 1986: 5~6    8 刘儒德. 论学习策略的实质. 心理科学,1997, 20(2): 179~181    9 Pokay P & Blumenfeld P C. Predicting achievement early and late in the semester, 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82(1): 41~50   10 Zimmerman B J & Martinez—Pons M. Students difference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relating grade, sex, and giftedness to self—efficacy and strategy us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82(1): 51~59   11 董奇,周勇. 10~16岁儿童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成分、发展及作用的研究. 心理科学,1995, 18(2): 78~93   12 谷生华,辛涛等. 年级、学业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4): 131~135   13 余欣欣. 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37(1): 61~65   14 潘颖秋等. 北京地区中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调查研究. 心理科学,2000, 23(6):694~698   15 Weinstein C E. LASSI User′s Manual. H & H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7   16 Pintrich P R & De Groot E V.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82(1): 33~40   17 刘志华等. 初中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 1994, 17(4): 198~204      USING OF LEARNING STRATEG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Zhang Xiangkui,Zhang Lin,Wang Yi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Department of Social Psych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Department of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Anshan Normal College, Anshan 114005)   Abstract   Using the Learning Strategy Scale to test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bout applying learning strategies with 442 subjects selected randomly from two middle schoo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rning Strategy Scale for Middle—School Students was very reliable and valid, and could be used to measure these learning strategies. Applications of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junior school students were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from the senior school students, but both decreased with grade. The girls′ performances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e boys′ on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regulating strategies, while the boys′ performances were better significantly than the girls′ on the cognition strategi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grade and gender on the applications of both the deep—processing and the feedback—regulating strategies. 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between the students whose learning achievements were better and those whose learning achievements were worse in Grade 2 in both junior and senior school. Moreov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deep—processing, retrieval—applying and feedback—regulat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middle—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strategy—scale.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