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浸润生命成长的教育

打开文本图片集。

学校概况。

在美丽的黄海之滨,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其创建于2011年9月。遵循创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精品化、国际化学校的发展定位,这所集聚灵性和智慧学校以“华润行远”为核心价值观,以“润泽教育”为办学特色,形成了学校独特的“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润泽生命,启迪智慧”的办学理念。学校现有六个年级38个班级,学生1600多名。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名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取得高级教师职称12人,教育硕士15人。是目前大连市建筑面积最大、办学设施功能最完善、师资队伍水平最高的一所公立小学。它就是——北京小学大连华润海中国分校。

课程规划的依据。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基所在。而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

学校在“润泽教育”实践中以“亲切关怀每一个”为行动策略,以润育美德生活,润化美德思想,润悟美德智慧为宗旨,创新实践润泽教育八个愿景:和蔼亲切每一个,博学精进每一个,智慧创新每一个,仁爱宽厚每一个,温文尔雅每一个,幸福体验每一个,和谐发展每一个,成就梦想每一个。

基于核心素养的“润泽教育”将引领学校的高效发展,开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学校发展之路,学校将其使命概括为六大体系,分别是:提升管理智慧(精神“滋润”,管理“玉润”);积淀教育智慧(教师“慧润”,课题“研润”);开发智慧课程文化浸润”,课程“丰润”);构建智慧课堂(课堂“涵润”,探究“悟润”);润育智慧学生(德育“温润”,活动“养润”);发展智慧家长(家校“合润”,家长“殷润”)。

学校努力营造“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校风;实践“进德修业,因材施教”的教风;培育“乐学善思,明理笃行”的学风;培养“仁爱宽厚,睿智大气”的具有中华底蕴、国际视野、多元发展、有智慧、能创新的华润智慧好少年。

国学课程方案及说明。

2016年9月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其中学校认为人文底蕴素养的培育应该以国学为主要途径。

国学课程的意义 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润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学习国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中华民族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中华传统文化学校最深厚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精神之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是思想上有大智,科学上有大真,伦理上有大善,艺术上有大美。所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应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学校以“国学润人,树魂立根”的国学文化底蕴,以儒家思想核心“仁、义、礼、智、信”为价值追求,以“润育美德生活、润化美德思想、润悟美德智慧”为主题,给予学生精神的引领、人格的涵养,引领学生与圣贤为友,做一名懂礼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并以美德塑造最好的自己,做华润德智双馨的智慧好少年。

国学课程的建构 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为确保国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将部分国家课程学校国学文化基础上进行整合融合与重新建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担任授课教师,充分利用固定课时、晨读、班会等时间确保国学校课程的教学质量。比如语文学科中加入春夏秋冬、梅兰竹菊荷主题的唐诗宋词诵读;在品生、品社课上补充双语成语故事内容;在地方健康课上增加《从字到人》《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常识;在综合实践课上丰富双语中华文化百题;在体育课中整合武术套路拳法;在美术课中融入国画技巧技法训练;在写字课上加入书法家故事,名家作品欣赏等。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广播、学校网站等媒介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每学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校课程成果展示实践活动。以诵读比赛、知识竞赛、作品展览、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为活动形式,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

二是校本课程体系化。在学校文化浸润课程课程丰润文化”的实践中,学校架构了以中华国粹经典为核心的国学校课程体系。首先以楼层主题文化为主线,教学楼的一楼,以“国学育人,树魂立根”的国学文化为主题,分年段设置的国学校课程是:一、二年级弟子归、三字经、三十六计成语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三、四年级唐诗宋词诵读、中华传统典故故事100篇、创编中华美德四字歌;五、六年级唐宋八大家故事欣赏、古代著名诗人词人、诗词欣赏、中华文化百题欣赏等。学校开发的“国学校本课程,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追求,引领学生做一名懂礼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其次在文化建设中,学校还以功能性教室为阵地,发挥教师特长优势,开展教室主题文化,开发系列主题性校本课程;以中华国粹武术文化为引领,开发“崇文尚武,厚德载物”、全员参与的中华武术主题校本课程;以乒乓文化为引领,开设“国球精神育人,特色品牌兴校”的全员参与的乒乓球校本课程;以书法文化为引领,普及“立字立德,立字立人”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写字的书法校本课程;以美术艺术文化为载体,开发“童心同画,翰墨飘香”的国画、剪纸、美术校本课程,“茶韵诗香,茶礼悟道”等传承中华文化的“国粹品艺”校本课程。这些国学类、多元化、启迪智慧校本课程,直观、生动、形象、易懂,丰富了学生底蕴,开发了学生潜能,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如同一个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学校博物馆,很有创意。孩子们在这里享受与世界同步的优质教育,汲取的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的科学知识,更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中华底蕴、国际视野。学校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生命智慧教育,使师生从文化浸润走向文化自觉,从优秀走向优雅,以培养适应未来国际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学校国学课程包括智慧经典类、戏曲类、对联、诗词歌赋类、书法悟道类、国画类、武术力美类、中医养生类、棋牌类、民间艺术类、饮食烹饪类、建筑类、服饰类、传统节日类、酒文化类、圣贤智慧类15分支,每分支下又有十余小项,这200余项便是学校学校课程的体系根基。同时,依据此体系,学校开发了国學系列校本教材,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国学课程的实施 一是国学课程主题化。学校以“文化课程同行,课程文化同在”为理念,将国学课程和楼层主题文化同步实践。并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学国学,诵经典,为教师推荐《论语》《道德经》《菜根谭》《声律启蒙》《诗经》等经典,使师生共同“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二是国学课程艺术化。学校以“高雅艺术润泽生命精彩,多元发展润育美德少年”为主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课程艺术化呈现,促进学生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如同唱孝老敬亲歌和礼运大同篇的“班班有歌声,学生显风采”展演;二十四孝讲故事比赛;“诗情画意”古诗配画活动;传统节日习俗的探究性阅读成果展;《木兰辞》表演唱;“古韵悠扬”古筝、民乐社团演奏会;融入“中华民族”手语舞的大课间活动;“幸福成长,成就梦想”千人经典诵读活动;唐诗宋词经典歌曲演唱;一年一度的纪念孔子诞辰经典诵读活动等。

三是国学课程家本化。学校以华润明德家长学堂为创新平台推进了国學课程家本化进程。学校开发了系列亲子国学家本课程,包括:亲子修行学习篇:《笠翁对韵》《幼学琼林》等;自我修行提高篇,《了凡四训》《诸葛亮诫子书》等。学校还邀请专家引领家长开悟,如大连儒学学会会长张本义先生、中央民族大学徐建顺教授到校做吟诵专题讲座,家长代表张小静先生做“内圣外王”的主题交流,大连团市委书记赵红做《成功的本源》国学讲座等。学校还组织亲子书法作品展、亲子国画作品展、亲子剪纸作品展、亲子风筝节等活动,促进家长殷润,家校合润。

四是国学课程的评价。首先,建立量表进行常规性评价。(见下表)其次是设计个性化特色评价。学校为每名学生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将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收获、作品等存入档案,作为重要的过程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每一个”!

国学课程的成果 学校被评为金州新区首批弘扬传统文化示范单位,成功承办了金州新区首届传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活动,在金州新区电视台“越来越好”栏目中进行长达40分钟的传统文化专题现场直播活动,国学校课程成果即将在大连电视台展播,在中央电视台“故乡”栏目中也有过展示。学校国学特色课程实践经验在《大连日报》《大连教育》《辽宁教育》《中小学管理》《东北之窗》等媒体中都进行了相关报道。国学课程已成为学校主题文化与特色课程的一道靓丽风景!

结束语。

总之,学校努力以“国学润人 树魂立根”的国学特色课程实践来点化师生的心,浸润师生的情,滋养师生的根。使师生逐步从文化浸润走向文化自觉,从优秀走向优雅,实现学校培养“仁爱宽厚,睿智大气”,具有中华底蕴、国际视野,有智慧、能创新的华润学子的育人目标,实现学校“幸福体验每一个”“成就梦想每一个”的润泽教育美好愿景!

(作者单位:北京小学大连开发区华润海中国分校)。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