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排龈膏技术无创性排龈

【摘要】   目的探讨当需要将固定修复体的边缘放置于龈下,如何才能在牙体预备时尽可能避免损伤周围组织,采集准确印模以获得精美持久的修复效果的排龈方法。方法对50例门诊患者的90颗牙进行冠桥修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取模前应用排龈线和排龈排龈。结果90颗牙均取得良好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排龈线或排龈排龈均能帮助取得清晰的软硬组织界限。但排龈膏无需麻醉,无牙周组织损伤,可以做到无创性排龈

【关键词】 排龈膏 无创 排龈

大多数学者认为修复边缘应置于易被清洁的区域。因此龈上边缘最符合生理要求[1]。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龈上边缘不易满足患者及修复条件的需要,如前牙区龈上边缘设计即使使用全瓷及颈瓷等技术也不易完全满足美观要求。当存在龈下龋坏及充填体、冠折至龈下、釉牙骨质界及根部敏感以及临床冠过短需颈部外形固位时,不得不改变边缘位置的设计,采用龈下边缘修复体的边缘是确定冠与牙齿生理结合的关键,边缘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发生牙周疾病的可能。印模是连接医生和技工的重要环节。医生应尽可能使印模准确记录基牙的解剖结构、预备体边缘、邻牙和牙周组织,操作的同时不损伤基牙的牙周组织。这样制作出的修复体才能与牙齿完全密贴。固定修复中颈缘的推开经常会导致牙龈组织损伤。因此,在排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退缩牙龈能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根据牙齿的部位、龈沟深度和龈组织解剖特点采用不同的颈缘推开方法:牙龈切除和组织退缩牙龈切除技术指去除在游离龈内侧的外上皮细胞,目前有两种方法:电外科和旋转式牙龈刮除法。电外科技术排龈需特殊设备,需麻醉,技术复杂,佩戴起搏器的患者禁用,且有牙龈永久退缩危险;旋转切除技术排龈需要良好的技术,多数需麻醉,为不可视操作,易出血。二者均造成牙龈组织损伤,临床上很少使用。组织退缩,临床常用排龈线排龈技术,本文介绍目前最新推出的一种无创性退缩技术——排龈排龈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门诊50例冠桥修复患者,共90颗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颗牙;分别采用排龈线(对照组)和排龈膏(观察组)排龈后取工作印模,进行观察对比颈缘效果。

1.2仪器设备对照组采用美国ULTRAPAK公司生产的不同型号编织排龈线、专用排龈器;观察组采用法国碧兰公司的Expasyl排龈膏(含高岭土和氯化铝)、专用注射器。

1.3操作方法均由作者1人完成。①按常规完成所需牙体预备;②对照组选用与龈沟宽度一致的排龈线,用专用排龈器放置理想后排龈10~15 min。于取模前去除排龈线,用常规印模材取模,灌制模型。观察组用专用注射器,缓慢从牙颈部注射排龈膏的膏体至龈沟内。停留1~2 min。用水气枪完全去除膏体后,常规印模材取模,灌制模型。

1.4评价标准临床通过5倍放大镜及锐尖探针对印模和模型进行评价:①优良:印模及石膏模型表面光滑,颈部可见清晰肩台,连续一致没有明显间断,与龈缘之间有清晰可辨的界限,印模边缘清晰,没有明显的断裂。②较差:印模及石膏模型上,肩台不连续、粗糙,软硬组织界限不明显,印模边缘不清晰,有断裂,有1项即为较差。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