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思考

【摘 要】 由于高校学科研的专业化决定了图书馆服务学科化的特点。因此,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保障体系,要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实现由文献提供向学科知识服务转移的创新型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促进高校科研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高等院校;图书馆学科建设;学科服务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增强核心竞争力, 凸显办学特色, 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一流的学科必须要有一流的学术队伍和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学科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信息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咨询服务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为教学科研提供主动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提供学科服务正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学科服务的概念与内容。

学科服务图书馆面向某一特定学科,以学科馆员为核心,通过学科信息存取和学科情报分析来满足用户学科活动中的信息需求,并帮助用户提升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的一种专业化服务

学科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学科馆员运用图书情报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对口专业的基础知识,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等,为科研教学人员提供专业信息服务。一方面,学科馆员研究和总结用户所从事学科专业的发展情况和用户信息需求情况,及时调整采藏策略,完善馆藏体系,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更趋专业化、科学化和合理化。另一方面,根据学校科研教学的发展,学科馆员主动为用户提供其学科或相关学科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

二、学科服务的主要特点。

1、信息服务个性化。

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为“点对面”的发散型服务,以本单位馆藏文献为中心进行整理加工面向广大用户提供检索、咨询服务。新时期网络信息服务工作是“面对点”的整合型服务,以个体用户的需求为前提,着重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于开发利用,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2、工作人员知识化。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工作要求信息工作者具有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获取信息的综合能力,不只是信息加工、整理、传播者,更是网络导航员,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还要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技术,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服务职能多元化。

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不再仅是一个拥有文献的为读者服务的机构,而是一个拥有丰富信息资源的检索机构,已从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借阅场所”变成现代意义上的“文献信息中心”,读者已不把图书馆看作藏书楼,而是把图书馆视为快捷准确查取所需文献的中继站。现代图书馆服务职能已从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料,变为满足读者的各种信息需要。

4、服务内容全面化。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普及与应用,极大地拓宽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范围,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服务内容除了指导和帮助读者使用图书馆、获得馆藏文献信息外,主要是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搜索引擎、电子版工具书等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经过综合处理的二、三次文献信息产品,更加全面、系统地回答读者提出的事实性咨询问题和专题性咨询问题。

5、服务手段现代化。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加快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了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购买了大量的电子出版物,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建立了图书馆局域网并通过校园网连接了中国教育科研网及因特网,创造了开展信息服务的现代化条件。同手工服务操作相比,现代信息服务手段具有更大的优势,表现为信息处理能力更强,检索方式更灵活,获取信息更准确、更快速、更全面、更便捷。

三、学科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及途径。

构建一个完善的、有效的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体系,实现由文献提供向学科知识服务转移的创新型服务模式。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构建与学校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专业建设相关的学科知识服务体系。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和龙头,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综合平台。一流的高校必须有一流的学科。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一些学科经过长期建设,取得了较高的水平。并占据了某一学科领域的主导地位,形成了特色,产生国际影响,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地位,并且促进学校在一个更高起点上建设新的优势学科,不断扩大优势学科群和优势学科覆盖面,大幅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保障重点学科文献信息的需求,每年投入200余万元采购相关信息资源,已引进了较为全面的网络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全文类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Elsevier、Springer Link、ACM(美国计算机协会) 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电子期刊数据库等。同时,还引进了EI、中国会议论文数据库、世界煤炭数据库等重要的摘要数据库。还应该加大外文期刊、外文原版图书的收藏力度,保障重点学科学科研的需求。

2、加强基于重点学科的特色数据库建设。

一般来说,重点学科有较长的发展过程,图书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建设,基本上会形成一定的专业特色收藏,如丰富的古籍藏书、老版本图书和不再版的专业工具书,历史很久连续收藏的专业期刊、内部及特种期刊,博硕士论文等等,这些特色收藏是学科发展的宝贵资源,将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开发,形成特色数据库。将呆滞的资源开发为动态资源,丰富网络共享专业资源

目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已经建立了多个依托重点学科文献保障的数据库,如: 西科大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煤炭技术与煤矿安全数据库、馆藏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投稿指南数据库等。还计划建设两个特色数据库:矿业及安全技术文献数据库,西科大数字文库。矿业及安全技术文献数据库分为:专业图书库、重要期刊全文库、标准手册全文库、会议文献库、学科进展等五个专题。西科大数字文库主要分为西科大学位论文库(包括本校博硕士毕业论文和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西科大教师和校友著作电子书库、西科大教师和校友论文库、西科大教师和校友科研成果库、西科大其他资料库(包括教师课件、会议文献、讲座报告资料、媒体报道、校报、校发文件等其他内部出版物)等五个专题。通过基于本校重点学科的特色文献信息的收藏建设,形成较为全面的文献保障体系。

3、建立学科服务模式和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信息服务模式和信息服务方法的创新。

信息服务模式所描述的是用户服务者、服务内容和服务策略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信息服务与利用模式是与信息载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密切相关的,在网络载体成为信息的主流载体后,用户信息活动正从文献信息的获取逐渐转变为对信息内容的知识发现,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向着“用户”中心模式演变,并正发展为一种基于用户信息活动、面向问题、再现知识服务主动与利用自助相结合的集成式服务模式。其内容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按用户需求提供知识服务;二是按用户特点来组织信息资源,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在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学科属性上,逐步将学科知识服务与情报分析研究服务资源整合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全球获取,集成服务”的数字化知识化的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把加强对资源库、学科知识库的建设,面向学科开展知识服务,作为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创新服务模式。在服务方法上,把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作为适应数字图书馆用户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学科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方式,提供专业化的个性化服务,实现通过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系统,按照用户要求定制特殊用户界面,积极推送集成化的信息资源服务资源

4、建立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服务保障制度以及直接介入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实施保障机制。

通过“学科馆员制”为核心的服务保障机制,可以在学科范围内为学科用户提供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服务,使学科资源用户需求、学科馆员知识服务做到无缝联接。学科馆员学科知识服务体系的重要成员,应该既具有某专业的学科知识背景又精通图书馆业务,能深入学科专业领域,参与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的各个环节,以开发学科专业知识信息资源为目的。在了解对口的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目标、最新成果、未来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完成对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整合,形成含有思维成果的新知识产品,为学科知识用户提供学术层面上的服务。在学科知识服务体系中,学科馆员既是知识服务的消费者,又是知识服务的提供者。其角色要从目前单纯依托公共信息源提供通用服务,转向直接介入科研活动过程,介入知识信息资源建设、用户培训、知识服务平台维护和参考咨询等整体工作流程。

5、建立按学科开发、建设、组织信息资源服务的组织模式,为特定学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

学科服务的特征就是它的学科属性。建立按学科开发、建设、组织信息资源服务的组织模式,就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目标,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注重信息资源的学术性、研究性及其水平,制定按学科开发、建设、组织学科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案,在集中现有专业资源,形成具有本校学科化特色的馆藏体系,并在数字资源服务数据库基础上,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重点和性质,及其对学科知识服务的要求,建立分学科或专题的信息服务平台,将在互联网上或其他资源库中获取的动态信息学科或专题进行整合,由学科馆员进一步综合和提炼,为特定学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

6、建立基于网络化的学科服务工作模式和服务平台。

图书馆实施学科知识服务,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分析用户需求满足度与现有资源保障程度的相关性,建立学科知识服务工作模式,并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化的学科知识服务智能化平台,来展现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的工作模式和提供的学科知识服务内容。构建专门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是图书馆实现个性化、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基础,是开展专业化的学科知识服务的基点,应更具针对性地解决从学科角度进行信息挖掘和知识发现,采集学科资源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挖掘技术,主动获取动态信息,并建立索引,按学科用户需求定制信息服务。因此,围绕学科建设积极构建学科知识利用的平台和环境,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向。

综上所述,高校学科研的专业化决定了图书馆服务学科化的特点。因此,图书馆要更新服务理念,不断开拓创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条件,挖掘潜力,积极开展学科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促进高校科研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遥立会,郑桃珍.电子环境下科技期刊管理与服务探讨[J].情报杂志,2002.3:75—76.

[2] 李大林.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45—47.

[3] 包巧英.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科技信息,2009.34:355—356.

[4] 贺秀英.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技术创新与管理,2010.15.

[5] 曹彩云,贺秀英.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与利用[J].科技•人才•市场,2002.3:60—61.

【作者简介】。

贺秀英(1964—)女,西安人,馆员,主要从事图书文献信息工作.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