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宝:从“红三代”到“星一代”]重生红三代

“我不是紫荆侠!”万宝宝说。

“紫荆侠”类似于出没在香港的“蝙蝠侠”,不过她的行侠仗义不是大打出手,而是揣着6000元港币去香港天桥下、笼屋里“扶贫”。

2011年5月,“紫荆侠”刚一出动,就连续占据香港媒体头版。

“紫荆侠”穿着的“行侠服”性感、暴露,人们凭身材、穿着和自称的“名门之后,城中名媛”,锁定了在京港两地居住的万宝宝――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前副总理万里的孙女,中国贸易促进会会长万季飞的女儿。

2007年,万宝宝创立了自己的珠宝品牌

设计珠宝从来不打广告,价格从5000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主要接受一些“私人的订单”。

“她小心翼翼保护着她的‘禁区’,最终,我们看到的她,永远是光鲜亮丽却又面目模糊的剪影。

”美国《时代》周刊特约编辑马里昂・休谟这样评价万宝宝

2008年,休谟在《时代》发表了一篇名为《不是你们母亲时代的中国》的文章,第一次揭开了这位“中国名媛”的面纱。

家族的光环始终与万宝宝形影不离,“我的生活,就是在时尚圈和传统的红色家庭之间寻求平衡。

”      “纯粹的自卑”   万宝宝的生活里充满了各类时尚派对和名流间的私人聚会。

2011年9月3日傍晚,她穿着一条LV赞助的新款斑马纹连体抹胸裤裙,参加某时尚活动的开幕式,走红地毯。

在前一晚的另一个时尚派对中,她穿的碎花裙则来自迪奥的赞助。

每次现身,万宝宝还会充当自己品牌的模特,9月3日这个傍晚,她戴的是一条名为“宝瓶”的吊坠,价值近20万元。

在主办方安排的化妆间,万宝宝独自坐在角落里,没有与其他嘉宾交流。

助理拿出手机、照相机,交替从各个角度捕捉万宝宝的表情。

这些后台照片她从不传到微博上。

宝宝把参加时尚活动称为一种工作。

走红地毯之外,回到工作室,她常穿一身职业装,不戴任何首饰,除了一条佛像项链。

“我没有什么优越感,是纯粹的自卑。

”万宝宝形容自己小时候害羞,害怕外面的世界,“可能是被保护得太好了。

”万里有5个孙女,万宝宝是唯一随父母住在爷爷位于中南海的家里的孙女

日子在1990年突然改变了方向,9岁的万宝宝跟着父亲去了美国。

美国的生活跟在中南海时截然不同,万宝宝和父亲租住在一间地下室里,父亲的头发都长到肩膀了也没有剪,来看他们的母亲见了就大哭,然后给父亲剪头发。

宝宝回忆说,那是他们在一起度过的“这一生中最亲近的一段日子”。

临去美国前,姥姥一家带着万宝宝去北京友谊商店,给她买了一个当时最流行的变形金刚玩具书包。

到学期结束时,书包已经破损,同学们常跟在万宝宝身后指指点点,于是她决定换个书包。

她在商店发现了一个芭比娃娃的塑料书包,爱不释手,售价是17.95美元。

但妈妈的答复是:没钱,不买。

在万宝宝的记忆里,刚到美国时曾受了很多欺负,也因此变得要强、叛逆起来:“当人家欺负你、你的父母又没办法帮你时,你自己一定要坚强、增长本事,还要跟着大环境走。

一个国家强了,你的腰板才会直起来。

”   一年后回到中国,万宝宝成了老师眼中的“坏孩子”:不喜欢穿校服,常在校服上涂涂写写;把气球灌上水,站在高楼上,看到认识的同学就往下扔;还拔过老师自行车的气门芯。

“那是一种叛逆,一种抗议。

”万宝宝说。

“太安逸反而压抑”   “我在安逸的环境里反而觉得挺压抑。

”回忆在中国读书的日子,万宝宝说。

1997年香港回归,她16岁了,选择再次去美国读书。

中学时,万宝宝爱上了摄影,当时班里那些醉心文艺的同学,都被当成异类。

家人对她的摄影爱好也并不支持,觉得搞艺术不是特别稳定,从商、学医才拿得出手。

在美国读完高中,她考取了位于纽约州的著名贵族人文院校莎拉・劳伦斯学院,学习摄影和法国文学。

在那里,万宝宝呼吸着自由的空气。

课堂上,刮胡刀的声音就响了,男同学剃起了胡须,还有的同学躺着听课,老师毫不介意。

“我们不像有些学校里的人,每天比豪车,比衣服,我们更喜欢炫耀自己的才能。

”万宝宝说。

宝宝的摄影才能也得到了老师的赏识。

摄影老师是美国知名摄影师乔尔・斯坦菲尔德,他的作品常在大都会博物馆展出。

宝宝说,当她离开摄影,遵从母亲的愿望学习经济、哲学时,斯坦菲尔德很是遗憾。

“他说,你这个女孩子,真的有一天可以在博物馆展出作品,我不相信你会离开我。

”   大学最后一年,万宝宝离开美国,去巴黎进修,学习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那时我在纽约待得很安逸,我想不行,我得去巴黎。

”   2003年,万宝宝在法国受邀参加了“克利翁名媛舞会”――后来在身份介绍中,万宝宝使用得最多的标签就是:第一个拿到西方上流社会“入场券”的中国女孩儿。

舞会诞生于1991年,由法国社交公关高手欧斐莉雅发起,每年有不同的时尚赞助商,直到2000年才开始全球闻名――因为邀请了布什的侄女参加。

到万宝宝受邀的那一年,舞会已经云集了各路“名人”后裔,包括戈尔巴乔夫的孙女、托尔斯泰的孙女、海明威的孙女

舞会前,包括法新社在内的多家西方媒体预告了万宝宝的出场,并提到了她的家庭,这是她第一次进入公众、媒体的视线。

“那根本不是我自己的成就,如果你家里有合适的身份就可以去,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万宝宝说。

事实上,“克利翁名媛舞会”为万宝宝打通了与西方时尚界、上流社会的社交通道。

舞会上,她穿着的晚礼服由朗雯赞助,舞会举办地克利翁酒店则紧挨着迪奥总部,万宝宝和这些奢侈品牌都保持着不错的联系。

2011年9月,迪奥最新一季的时尚大片“迪奥小姐”中,“因为和迪奥的员工很熟”,万宝宝受邀成为其中的一名模特。

在她之后的珠宝事业中,除了接受中国的“私人订单”,她还在法国、意大利开设网站,专门接受欧洲客户的订单。

而在中国,万宝宝参加“克利翁名媛舞会”却直到5年后才被广为人知。

2008年,休谟在为采访万宝宝搜集材料时,“偶然”从西方媒体报道中发现了这段尘封近5年的历史,藉由《时代》,“克利翁名媛舞会的第一个中国少女”开始成为万宝宝最醒目的标签之一。

“她认为那是件小事,不值一提。

休谟说。

“做艺术的不正经”   “珠宝设计师”是万宝宝最愿意提及的段落,她的珠宝事业是从香港开始的。

2005年,她离开法国去了香港

香港是因为家人依然认为“做艺术的不正经”,妈妈安排她去香港的一家金融机构上班。

“那个真是做给我妈妈看的,你要我去,我就去,我证明给你看我真的做不下去。

”万宝宝说。

让她无法接受的,不仅仅是每天要穿制服、打卡,过朝九晚五的生活。

“那时我只能接触到秘书之类的人,香港女孩子比较喜欢看八卦杂志,谈论哪个明星的肩膀又露出来了,哪个明星又长了一颗青春痘。

”万宝宝不熟悉业务,还必须给她们端咖啡来讨好。

3个月后,万宝宝辞去了金融机构的工作,开始频频出席时尚派对、慈善晚宴、明星聚会。

很快,她就成了“香港女孩儿谈论的话题”、娱乐杂志的报道对象,享受娱乐明星般的待遇,关于她的报道集中在绯闻和显眼的穿着打扮上。

服装品牌圣罗兰举行2006秋冬时装秀,前来捧场的万宝宝特意打破上衣的传统穿法,把上衣前后掉转来穿,露出黑色文胸,这个形象登上了许多香港杂志的封面。

刚到香港时,万宝宝的电话本中只有一个香港人,等她离开香港回到北京时,几乎所有的香港名流都认识她,她成了香港社交圈有名的“万小姐”,“大家都争着邀请我出席各种不同规模的活动。

”她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说。

一次,在好朋友关之琳的推荐下,万宝宝报了GIA宝石鉴定课程,课程为时两学期,近一年时间,每天要学习地壳变化、钻石的化学结构,从地理学看哪里可以找到钻石,钻石成分怎么样。

“摸石头需要有感觉,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对石头是非常有感觉的。

”万宝宝学得兴致勃勃。

2006年,宝石鉴定课程结束后,万宝宝开始筹划创办自己的珠宝品牌

香港的《东方日报》上,她穿着一件粉红色低胸镂空蕾丝吊带衫,首次自述家史。

她谈到了与爷爷的关系,是爷爷“最疼爱的孙女”,“每次从国外放假返回老家时,爷爷都拉着我不让我走”。

“我从来不会向外宣扬自己的背景,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无聊的事。

”万宝宝在那篇采访的最后说道。

一年后,万宝宝香港注册了自己的珠宝品牌,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不合格的生意人”   “她是谁?穿得真有趣!”休谟第一次见到万宝宝时,对她“一无所知”,“她穿着一件白色貂皮大衣,亮蓝色及膝长靴,在寒冷的长城脚下,嘉宾们都把自己裹得紧紧的,她却松开大衣,露出性感的乳沟。

”   2007年冬天,时尚品牌芬迪在长城脚下举行了一场时装秀,作为《时代》特约时尚、旅游记者,休谟随芬迪来到北京采访,万宝宝是那场时装秀的受邀观摩嘉宾之一。

休谟时尚秀认识了万宝宝,同时也了解了她的家庭背景。

休谟当时正在为《时代》策划的专题“新千年的中国女孩儿”寻找采访对象,他觉得万宝宝是最合适的人选。

那时,万宝宝珠宝事业刚刚起步,“她很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请求。

休谟说。

宝宝休谟带到了北京一家高级饭店的私人包厢。

在包厢里,万宝宝展示了自己设计的几款珠宝,“她对于她的事业非常有野心,并希望我能将这些珠宝介绍给《时代》的读者。

”几年过去了,休谟对当时的细节还记忆犹新。

在万宝宝的回忆里,创业是一段“艰苦”的日子,从印名片的纸、名片的字体,到设计包装的盒子、盒子的用料,都要亲自去找,所有的用料,她都要求用最好的。

做包装盒时,她找到了香港一家专门为奢侈品牌做盒子的工厂。

工厂接的都是动辄上万个订单的活儿,看到只订100个的小订单,根本不愿意做,万宝宝为此吃了不少闭门羹。

她也被人骗过,骗她的人是一位知名设计师,也是她崇拜的设计领域的前辈,设计师要了很高的价钱,还不把她的东西当成一回事。

“他觉得我是纨绔子弟,纯属玩票,根本不在乎。

”这让万宝宝很受伤。

“别人都说,你的家长一定可以帮你吧?”万宝宝摇着头,这是她最常遭遇的质疑,“我爷爷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珠宝

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个行业,没有任何人帮我,我只有一个人。

”   万宝宝自称“不是合格的生意人”。

创业之初,经常一个订单都接不到,几度关门。

“谁说不在乎金钱,根本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在乎钱,但是我觉得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万宝宝说。

“我应该是在上升阶段”   休谟说,万宝宝对奢侈品牌的购买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北京奥运之前的中国,西方奢侈品牌的到来并不新鲜,但是,中国女孩儿能买得起所有奢侈品牌的故事,对于美国《时代》的读者而言,还是相当新鲜。

休谟说。

2008年,《时代》刊登了休谟的《不是你们母亲时代的中国》。

在文中,休谟并没有过多介绍珠宝,而是描述了万宝宝同西方女孩儿们一样的“美国梦”:找一份好工作,遇见对的他――比起自身的家庭、背景,万宝宝更愿意讲她对男人的看法。

通过《时代》,“红门经历”“海外留学”“克利翁名媛舞会”“时尚交际”……万宝宝的故事开始被广为人知。

而这显然为她带来了“好运”,此后,一间珠宝店买下了她设计的6颗钻戒,那是她接到的第一笔订单。

入选知名珠宝公司Forevermark的珠宝设计,则进一步为万宝宝的事业带来转机。

2009年,Forevermark邀请了一些年轻的设计师做了一个系列,他们找到万宝宝,希望她能设计一款手镯,要“以宝贵的东西为素材”。

那段时间,她常跟一位信佛的朋友去偏远地区捐助粮油,这件事给了她灵感,她设计了一款手镯,取名为“宝”,是用佛教八大吉祥图里的莲花和舍利拼接在一起,制成的一个手镯。

“宝”登上了许多国际杂志,在伦敦、日本等地展出。

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时,万宝宝带着父母出席了展览。

“你还真行啊!”一度戏称她为“个体户”的父亲对女儿刮目相看。

“那是我的个人光环第一次被隐藏和忽视,我的家庭背景和我的名字全部都被忘记了。

”万宝宝说。

童年时期在中南海的那段美好生活成为万宝宝珍贵的记忆,其中的点点滴滴也成了她如今设计珠宝的重要灵感来源:蝴蝶、竹子、秋天的落叶、亭台、楼阁……散见在她设计的各个系列。

宝宝坚称自己会做设计师做到老,“我现在应该是在上升阶段吧。

”   万宝宝很感激自己的“职业”,“女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独立,精神上独立,思想上独立,经济上独立,只有这样,你才能被社会看得起。

”   (荷塘月色摘自《南方周末》)。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