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

唐·德里罗(Don DeLillo)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当代“另类的巴尔扎克”,在世界文坛享有较高声望。他的创作形式多样,涉及小说、戏剧、短篇小说、剧本等多种题材。作品主题触及美国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媒介、消费文化、科技、政治、历史、体育运动、电影、行为艺术、涂鸦艺术、冷战以及恐怖主义等,在为读者描绘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社会全景图的同时,记录了美国当代社会历史的变化与发展,呈现了人类社会和主体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为人类考察和反思当代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空间和人文启示。在几十年的创作中,德里罗在国内外先后斩获多项文学大奖,为他的的传播和接受奠定了学术基础,自上个世纪《白噪音》获奖以来,他的作品不断受到世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近年来,德里罗声望的不断提高,对其作品的研究日渐成为欧美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相关评述文章和研究专著逐年增多,研究领域也不断走向纵深。相较于国外,国内的德里罗研究还处于摸索与成长阶段,还没有太多系统性、阶段性的成果出现。在这种背景下,张瑞红博士的专著《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可谓恰逢其时。

一、理论文本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理论问题的开拓和深入探讨离不开对文本的研读。理论必须以文本阅读为基础,理论结合文本,才能做到内容详实,不流于空泛。针对很多文学评论文学作品阅读量少,重理论作品,生搬硬套西方文论、文化研究,以为证明其理论为放之四海皆而准的神话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的现状,张的专著强调文本细读,将细读法作为其文学批评始终坚持的准则,抵制理论阐释凌驾于甚至代替文本细读的不良倾向。文本细读有助于弥补当前读者文学素养严重缺失的问题,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所谓细读法,是指研究者把作品文本视为一个有独立生命的对象,通过文本的详细读解,对文本结构、意象、语义等细致精到的剖析,实现对文本意义的解读。这种细读文本,自然摆脱了教条化或理论化的解读方法,易于提出新颖独到的看法。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细读文本的目的在于通过细读,逐渐培养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重想象、重创新的阅读技巧。专著中涉及德里罗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多部作品,结合当代文学理论媒介文化理论和社会学理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这样一来可以对读者文学理论知识做出有益补充,开阔其学术论文写作的视野,二来可以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为自己的论文写作寻找切入点。当前,很多理论书都堆满了西方的学术名词,对西学的借鉴和引用发展为硬性“移植”学术术语,造成了读者的接受障碍。张的专著成功地避免了这种情况,虽然文学评论范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只要细心阅读,便会发现专著的语言并不晦涩,每篇论文都援引中外经典评论作为分析的辅证,分析深入浅出,易于读者理解和借鉴,并能够在阅读中提升理论素养。如对《白噪音》一文的解读,同类文章有很多,但该论文的优势在于用一半篇幅对媒介文化概念进行理论介绍和评述,另一部分则是将麦克卢汉的“媒介环境学”、德波的景观社会学、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凯尔特的媒介奇观的理论不着痕迹的融入文本解读之中。对于该文的阅读和借鉴不在于其结构安排,而是要认识到“理论服务于实践”的批评理念,这是一种入门式的写作训练方法,有利于培养习作者的理论功底和文本细读技巧,值得初学文学评论写作者尝试。此外,该论文对于媒介文化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了历时的、系统的梳理,叙述清晰,对理论的探究与阐释十分深沉,可见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二、内容与形式统一,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文学批评不同于街头巷议,而是运用文学理论研究、探寻、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对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做出判断和评论,以指导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的实践活动。评论一部文学作品、一位作家或一种文学现象,应当尽量保持客观公正。优秀的文学评论,既要对文学的审美形式作出评判,又要对文学形式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做出客观评价,而且要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升华。目前大多数文学评论仍旧侧重于文学形式和技巧的文学性探讨,而忽略具体写作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思想,造成外国文学评论过程中重形式轻内容的困境。张的专著不仅介绍了作家生平、作品,而且详细评述了作家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和美学意义,给了作家作品以科学的总结,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随后就众多研究者的选题立意、结构形态、表达方式、审美特征和学术价值进行释疑和分析,并对德里罗小说中凸显的媒介主题与当前媒介文化批评理论的契合之处以及媒介理论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和说明,简单地概括和总结了其要点,富有思想性和创见。这样的写作可以让读者作家作品有更清晰地理解,进而展示了批评理论的灵活和深入应用以拓展文学挖掘的空间,为多角度的文本解读提供了更多言说的可能性。张的专著媒介主题作为切入点,以多元化的视角和不同的当代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来评论作家作品、流派和文学现象,写法各具特色,结论颇有见地,为当前的文学评论提供了范文。这种文本分析突显了作家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该专著脉络清晰地分为历时与共时结合,又分别从历时与共时结合、历史与想象结合、现实与幻想结合三个角度细读文本,拨开层层迷雾,从文本的细枝末节中寻到作品最为隐蔽的主题,只有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才能触及文本的艺术内涵,否则很难发现隐藏在曲折的情节和无数的细节中的真正创作意图。该专著作品的评析,以文本阅读为基础,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内容具体,理论有据,注意整体结构与各部分的结合,环环紧扣,同时通俗易懂,避免了概念化、抽象化的毛病,是在不可多得的优秀范例。

三、理论联系实践,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文学作品通常被认为是作家个人才能的体现,但这种才能并非凭空而来,仍旧是社会历史化的产物,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个体认识。因此,任何文本中故事与情节的架构、语言技巧和叙述模式的创新,都不可能成为对于小说家及其作品的评价和阐释的单一标准,文本意义的建构同样要有赖于作品本体意义上所折射的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小说不仅要反映时代变化过程中的民情风俗和人的生活状态,紧扣时代脉搏,还要揭露和呈现社会、历史、文化中的各种问题,引发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和价值考量。文学评论既要关注文本的架构、语言技巧和叙事风格的演变,又要探析和释疑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在文本与现实之间建立关联,揭示人类对所处境遇和时代发展的深度思考,以反思过去、观照现在、预设未来。张的专著在方面的分析和指射具体详实,对今天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确实具有可借鉴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张的专著是针对德里罗的文学欣赏与专业批评方面存在的问题而撰写的具有学术性、指导性和现实性特征的学术专著。该书的出版是她多年努力的结果,她对德里罗小说深入浅出地分析和阐释,使读者可以得到最简洁实用的指导。这本书是学术论文写作的书籍中较有成效的范例,对于促进美国文学评论的深入研究和推动高校英美文学专业的文学评论写作教学,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