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分解与效果分析

摘要:近年来,美国实施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对企业要素投入成本竞争力影响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可以分解为技术进步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能源政策、市场拓展政策和投资环境政策六类。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实施,使其制造业发展成本优势渐显,制造业复苏态势趋稳,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刺激了全球资本流向的再调整。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偏重于从培育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力角度出发强化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全球竞争优势,而非强化产业政策的直接干预,其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的施政思路值得中国学习与借鉴。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国制造业发展政策应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着力降低企业成本与税负,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关键词:美国制造业回流;企业竞争力;要素投入成本;相对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发展环境;再工业化。

一、引言。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一系列制造业支持政策,意欲改变美国制造业日渐式微的局面,重拾制造业第一强国的辉煌,谓之制造业回流。从经济复苏角度看,美国无疑是在危机之后经济复苏最为强劲的发达国家之一,而其中制造业的复苏表现尤为突出,这使得美国实施的一系列制造业支持政策吸引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选择适当的视角深入分析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着力点及其实际成效与影响,并针对性地调整中国制造业支持政策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有关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主要从不同视角研究了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尤其注重分析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可能产生的重大冲击。

关于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原因大多数研究都归结到美国各类要素成本的下降上。例如,美国技术进步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了劳动力相对成本;页岩气革命带来能源自给率的显著提升与能源成本的下降;量化宽松政策带来廉价美元以及国际汇率比价下降,提升了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税收优惠、产业与贸易政策的扶持和保护直接降低了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张晓晶 等,2014)。实际上,这些成本因素仅仅反映了美国单方面的要素成本变化,与其他国家间的相对成本变化才最终构成了制造业企业考虑进行国际区域再布局的重大影响因素,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文献关注到了这点(胡峰 等,2014)。也有一些学者将美国政府减少贸易逆差、解决就业问题、保持制造业全球领先优势等施政目标作为制造业回流的主要原因(王丽娜,2013),实际上这些施政目标背后实施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产生的成本节约与营商环境改善,才是制造业回流的重要动因之一。同时,有学者研究发现,美国政府和人民对资本外流企业回流所施加的政治压力,也对美国制造业企业回流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胡峰 等,2014)。此外,美国商务部长普里茨克从更为广泛的角度将美国制造业回流影响因素归结为法治环境、知识产权、金融市场、大学、供应链、能源供给和消费市场等七个方面。

杨帅: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分解与效果分析。

关于美国制造业回流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会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可能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与转型升级步伐。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美国制造业回流一方面会改变中美之间的制造业比较优势,使得中国吸引外资的难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美国强化高端科技与产业领域的投入不仅会恶化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环境,也会制约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盛垒 等,2014;王婷 等,2014)。二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强化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竞争力,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轮制造业竞争新浪潮,并推动制造业国际产业格局的新调整,由此产生的制造企业外流将对中国制造业就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王福君,2012)。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美国制造业回流影响持乐观态度,认为美国制造业回流不会形成大的趋势(徐建伟,2013),一些资本回流、外迁只是正常的企业布局现象(我国外资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往往是此类观点的有力支撑);还有学者认为美国制造业回流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是一体两面的,可能反而有利于中国制造业进入美国市场,并学习到美国先进技术(朱颖 等,2013)。

当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跨国流动也已经成为常态,企业有关研发、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决策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统筹考虑。因此,我们认为,美国制造业回流本质上是企业主体基于竞争力的考虑,在综合分析跨国区域间成本、风险等诸多因素后做出的投资或布局调整决策。基于此,本文从企业竞争力的视角出发,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进行梳理和实际效果分析,探讨并提出我国制造业支持政策的调整思路。

二、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基于竞争力分解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开始反思过去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带来的弊病,并重新认识实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009年,美国奥巴马总统在乔治敦大学的演讲中明确提出,在各行各业中只有制造业抗危机冲击的能力最强,对保持经济稳定、保证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塑美国在高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必须依靠制造业的振兴。在此后的危机应对措施中,美国着力强化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出台了一系列促使美国制造业回流并推动再工业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渐纠正过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的问题。

从理论上看,近年来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实践焦点逐渐从最初的弥补市场不足、扶持产业发展,转变到目前对企业能力的提升上(杨帅,2013)。企业的本质属性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从竞争力视角看,如果产品价格既定短期中,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长期中,单个企业产品价格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企业创新能力。那么企业利润的多寡就完全取决于各类成本的高低,而投资或布局调整决策也就取决于不同区域间成本(包括风险)的比较。因此,我们认为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前提假设,从经济学中企业生产函数基本模型出发,探讨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企业投入要素成本以及产品销售市场的影响,能够抓住政策影响的关键。如图1所示,根据企业生产函数模型Y=A*F(K,L,E),本文基于对企业区域投资与布局行为的影响,将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划分为技术进步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能源政策、市场拓展政策和投资环境政策六类。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