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哮喘机械通气治疗32例分析

作者: 顾乃刚 陈玉凤 刘淑芹。

【关键词】 危重哮喘

【摘要】 目的 总结危重哮喘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危重哮喘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经验总结。结果 29例危重哮喘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迅速改善,3例死亡。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危重哮喘效果不佳时,机械通气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

关键词 危重哮喘 机械通气

气管哮喘药物治疗及预防效果良好,但少数危重哮喘虽积极治疗,病情进展仍然缓慢,常迅速危及生命,往往需严密监护。及早判断是否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生,此时机械通气治疗常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重症哮喘患者43例的治疗,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断的分度标准 [1] ,均经过甲基强的松龙或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爱喘乐、喘乐宁、氨茶碱及多种抗生素抗感染、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11例配合无创通气缓解;23例无创通气效果不佳,进展至危重哮喘改用有创通气治疗;9例迅速进展至危重哮喘,直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32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例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4~71岁,平均52岁。

1.2 方法 机械通气相关指标:(1)机型:Drager—Evita2,Evita—4,NPB840等。(2)初始通气模式:IPPV,SIMV+PEEP,SIMV+PSV+PEEP,BIPAP等。(3)通常初始参数:FiO 2 30%~100%,f12~18次,VT300~630ml,I/E1/3,Ps15~20,PEEP3~7mmHg等,所有病例均应用咪唑安定等镇静剂配合治疗。结合前述药物加强治疗,逐渐过渡通气模式至SIMV、PSV等并逐渐减小参数至撤机撤机后继续坚持应用无创通气

1.3 结果 上机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29例,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效果,见表1,上机时间12h~3天;3例死亡,上机时间6~10天。死亡原因:(1)合并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死于心源性休克。(2)合并肺不张、电解质紊乱、脑梗塞、上消化道出血,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心肺复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于尿毒症。

表1 32例(29例缓解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注:用SPSS10.0软件包作配对t检验。

2 讨论。

由于平喘药的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很多重症哮喘药物治疗即可逆转病情,故临床上一般应避免首先使用机械通气,只有少数危及生命的危重哮喘,才需机械通气治疗。通常重症哮喘患者的精神状态改变、心肺骤停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绝对指征 [2] 。另外,不能保护其气道或接近窒息、呼吸明显窘迫、呼吸肌发生疲劳也是其重要指征。其他如血气分析提示严重的酸中毒,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等。对合并多种严重疾病,加强药物治疗不能缓解或结合无创正压通气不能缓解或加重的应尽早插管上机。无创正压通气(NIPPV)已成功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及有创—无创序贯治疗 [3] 。在重症哮喘的早期试用,可避免气管插管或对准备气管插管患者预先维持通气,本文11例配合缓解,避免插管上机。另外可试用有创通气拔管后的过渡治疗,本文29例机械通气改善后均应用无创通气过渡撤机成功。无创通气时,面罩可使患者有恐怖感,焦虑状态加重病情,以及患者呼吸频率过快不能配合,气道雾化、给药、吸痰困难,应密切监护并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