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催生监管新模式

以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等是否可以同时经营,世界业大体上分为混业全能型、分业经营型两类。    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危机之前,金融业处于混业经营状态。在经历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分业经营”诞生。    90年代初,经济出现房地产和证券热,大量银行资金流入股市,中国出现了泡沫经济。1993年底,中央提出了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原则。1995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国内不得从事信托和股票业务,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投资。

世界金融业呈现混业经营趋势    20世纪80年代,美国逐步放松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限制,***年美国允许一些银行持股公司通过子公司经营证券业务,也允许各商业银行经销企业债券,并于1990年9月批准“摩根大通”经销企业股票。1999年11月12日,美国废除了使用了66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颁布了《金融服务法》,正式允许金融业混业经营,标志着美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时期的结束和混业经营的开始。    日本、英国和韩国等国也纷纷宣布金融机构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世界金融业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趋势逐步确立。中国金融业也将逐渐从分业经营混业经营过渡。而仍实行“分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无疑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金融控股公司雏形: 从“中信控股”到“平安保险”、“海尔集团”。

毕业论文     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中信控股”,把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中信公司”)所有的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以及期货等业务都放在“中信控股”的框架下。    截至2000年底,“中信公司”的总资产为3586亿元。金融业是“中信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其资产约占公司总资产的80%,包括两大商业银行(全资子公司“中信实业银行”、持有香港上市公司“中信嘉华银行”55.29%的股权)和证券(“中信证券”)、保险(“信诚人寿保险公司”,与英国保诚保险公司在广州合资组建)、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这是中国金融业自实行分业经营以来,第一家经批准设立的可以跨金融业务领域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这也标志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与此同时,“光大集团”、“平安保险”、“海尔集团”等也逐渐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    “光大集团”自身集证券、银行、保险和信托业务于一身,成为一家准金融控股公司。目前,“光大集团”还是“申银万国”的第一大股东,“申银万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     “光大集团”持有55.49%股份的香港上市公司“光大控股”,业务涉及银行、证券期货和保险,是一个准金融控股公司。“光大控股”的商业银行业务主要通过“光大银行”和“港基国际银行”提供,“光大控股”分别拥有20%的股权。“光大控股”的证券期货业务则由“光大证券”和多家全资子公司提供,“光大控股”持有“光大证券”49%的股权。此外,“光大控股”还全资拥有“光大证券(香港)”、“光大财务投资”、“光大资产管理” 、“光大融资”、“光大期货”、“光大外汇”。“光大控股”的保险业务由“标准人寿保险”(持有20%)和全资子公司 “光大保险代理公司”负责。 毕业论文     “平安保险”作为中国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目前已形成以保险为主,集证券信托业务为一体。其中,信托业务由“平安保险控股的“平安信托”提供,而证券业务则由“平安保险”间接控股的“平安证券”提供,“平安证券”由“平安信托”直接控股。    “海尔集团”在2001年通过一系列投资和购并,形成了集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业务于一身的准金融控股公司。    据国泰君安所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海尔集团”拥有青岛商业银行60%的股份。持有鞍山信托(600816)20%股权(第一大股东),控股“长江证券”,成立保险代理公司,并且拟成立“财务公司”。此外,“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纽约人寿”海外分支机构“纽约人寿国际公司”成立合资保险公司(各占50%股份),携手进军寿险市场。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