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导学案] 高中论语十则导学案

今天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论语十则学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预习提纲】。

1.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字词。

人不知而不愠(y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i) 不亦说(yu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i)不知 是知(zh)也。

3.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4.重点词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5.试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归纳文章中的句子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合作展示】。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运用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3.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思考下面的问题。

(1)学而章。

此章为儒家压卷经典《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2)温故章。

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

(3)诲女章。

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5)岁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检测反馈】。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6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 )。

2.《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3分)。

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3分)。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分)。

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分)。

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4分)。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4分)。

8.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分)。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5分)。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填写)(5分)。

1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1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4分)。

1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学习心得】。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分享的《论语十则学案的全部内容。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