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完善与创新研究

摘要:日本在二战后快速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这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农协制度,它是新兴国家和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典范。

海峡西岸经济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受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制约,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方面却没有发挥出本应有的作用。

文章借鉴日本农协成功的经验,探讨海峡西岸经济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力求创新与发展,以加速海西新农村的建设和产业化进程,实现资源的合理和优化配置。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海峡西岸新农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日本农协      一、日本农协发展概况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农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合作组织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农协经过理论和实践的检验,逐渐实现与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节奏相适应。

日本农协是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力量和遍及全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团体,从中央到地方农协有一套完整的组织系统机构,共分3级:市町村、督道府、中央,集全国农协、地方农协和基层农协为一体,内部产权和职责较明晰。

它的主要特征是以综合性和多样性为主,根据会员的需要为会员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与招商银行网上银行“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相似。

截至2007年1月的统计表明,日本农协组织836家,较建初数量已大大减少,这是合并和产业布局优化的结果;而轻劳作、反季节、优品种,成了现代日本农业的典型特征,实现集约式经营。

日本农协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方面起到了非凡作用,它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

日本农协系统已有全国运输联合会下设众多运输组织,充分保证了农产品以高保鲜度迅速运到批发市场。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经过30年的农村改革实践,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福建省委省政府立足自身优势,提出了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构想,促进海西经济的稳健发展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劳动和资本联合的新形式、组织生产经营的新主体,是新阶段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具。

2007年福建省新建部、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14个,全省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1700多个。

海西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近年来势头强劲,它一方面促进了农业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实现了生产基地与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促进农产品直接与市场对接,并带动一村一品的发展,成为市场重要载体,增加了农民收入。

当然,海峡西岸经济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于90年代,比较规范的发展时间较短。

海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拥有成员36万人,带动农户59万户,仅占全省农户的8.7%,对于全省广大农民和目前的农业产业规模来说,数量太少,对农户的覆盖率较低。

且多限于专业协会,组织松散,缺乏利益有机联系、法律支撑与扶持政策不到位等,将直接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借鉴日本农协做法的可能性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日本农业经济发展领域有着相似的背景   1、两地同样面临着人多地少的基本形势。

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日本农户耕地面积较小,平均每户只有1.2hm2,且地块零散,在全部耕地中坡地占耕地面积的46.5%。

而福建亦是中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福建省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比重小,仅占总土地面积10.64%,据统计,2002年底全省人均耕地仅0.04hm2,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海西农业日本一样极易受到市场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农业收入占农户收入的比例都不高,且农业劳动力都呈现着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留住在农村中的人群仅剩下“603861”部队。

2、两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分散,均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进行小规模生产,然后面向大市场,形成“小资本”与“大市场”的对立格局。

这样的小农经济模式,在农业产、供、销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很多单家独户解决不好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经常出现供求关系失衡从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均得不到保证的弊端使其进入市场的成本很高,在竞争中常常处于最不利的地位。

特别加入WTO后,农业全面开放,面对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小农经济耕作的单家独户无法抵御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冲击和竞争,因此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强化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应和正的外部效应。

3、从深层次来看,二者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之前都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所面临的都是类似的背景,这也是最根本的共同之处。

海西地区和日本两个地区的农业初始状态及形势都有很强的相似性,同样是人多地少,同样是农户经营的小规模生产,同样是城乡差异较大,在市场上同样是面临着分散农户的小生产和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所在政府在该国或该地区承担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所施行的政策制度都深刻联系着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起步平台,海峡西岸经济区当利用新的制度和组织来透析海西地区久治不愈的“顽疾”并突破瓶颈。

(二)日本农协发展的经验借鉴――以三明市尤溪县八字桥金柑佛手瓜专业合作社为例   1、独立完善的金融系统。

日本农协自组建之后就有自己独立的金融系统,并以法律作为坚强后盾办理信贷业务等信用事业。

它以略高于当地银行利率的优惠政策吸收农民存款,然后再以优惠的条件向农民发放贷款,使农民能够以较低的利息相互融资。

截至2006年3月底,日本农协信用业务的个人存款金额达到76.6万亿日元,占整个日本金融机构个人存款的10.5%。

通过调研,三明农行在全国商业银行中首创“三农”流动服务工作组,实现了与金融领域的直接合作

2008年12月4日,尤溪县八字桥金柑佛手瓜专业合作社的账户,收到由尤溪县农行发放的50万元贷款,促成“农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巧解农民贷款难题和资金链薄弱的问题,是全国首批由商业银行直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

2、健全的内部治理和运行管理机制。

日本农协经过半个多世纪探索形成了独特的组织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了“产供销、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为社员提供科技服务、供销运输、生产加工、金融合作等,在振兴战后日本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社员管理方面,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宗旨理念,遵循着“一人一票”的原则,选举农协干部、决定农协事业方针等事项时,不会因为会员出资不同而使得所拥有的选举权和表决权有所差异,而是每个会员一人一票,享有同等权利,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大大增强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八字桥佛手瓜合作社也秉承了这项方案,通过二次返利等机制,形成年销售佛手瓜和金柑近2万吨、创营销附加值2000万元的规模。

但八字桥佛手瓜合作社没有撷取日本农协股份制合作经营的方式,这是一大缺憾。

3、完善物流环境和公共服务机制。

日本农协不仅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而且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服务于农民

日本农协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以及保鲜、加工、运输、信息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物流配送和销售,担当了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的中介。

海西农业主要生产水产、水果、园艺产品等易腐产品,更需要一定的科技和物流相支撑。

金柑佛手瓜专业合作社在生产流通中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帮助农民购买生产资料,解决“买难”;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解决“卖难”。

并通过建立十几个营销小组,与农户之间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组经营、合理定价、盈余返还的利益联结机制,2007年销售金柑12280吨、佛手瓜8750吨。

目前,该社在全国26个大中城市设立有农副产品营销网点,链接本地2200多个金柑、佛手瓜种植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借助日本农协发展经验,进一步完善海峡西岸经济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一)发展模式的抉择以及所带来的部门管理问题――现有凌乱的发展模式   截至2006年,海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仅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建中,存在依托地方政府部门和农业部门、供销社、龙头企业等主体,各种模式竞相争鸣(见表1)。

由于采取了各种的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模式,管理和经营理念不一,缺乏有效地指导和协调,导致了一致对外的链条颇显薄弱,影响了海峡西岸农业事业的发展进程和整体的竞争力,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负担和资源的浪费,无法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日本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模式截然不同,也缺少了一股凝聚力。

此外,部门登记情况更是五花八门,有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也有在农业部门登记的,还有的去民政部门登记,甚至干脆不去登记,缺乏秩序牵引。

(二)政府守夜人的政策倾向问题   当前海西农产品市场体系之所以发育不完善、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结构存在缺陷,其中深层次原因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国一直处于“强国家(政府),弱社会(商会、行会)”的状态,长达20年的新中国合作运动就是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进行的,人民公社体制不仅使中国的农民合作组织变质而且严重损害了群众的积极性,甚至“谈合色变”。

海西经济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一定要借鉴历史经验与教训,实现政府的合理定位,通过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和进行制度创新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和减轻农民的负担。

根据日前《福建日报》报道,2009年9月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在福州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着重强调加强海西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种养业良种工程,安排渔政渔港建设,同时建立部省间共同推进海西现代农业建设的交流协作机以及农业管理人才的交流培养机制等,旨在支持福建发展产业化经营。

(三)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   农业合作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者的素质,增强农民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关键。

海西应设教育培训中心以及每年拨出巨额专款用于培训合作社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大力培养和造就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急需的各类人才,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农村能人,培植农民企业家队伍,充实经营管理队伍,大力开发人力资本。

同时,要注重对农民合作思想的教育。

宣传普及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及合作组织经营管理等知识,增强广大农民合作意识。

金柑、佛手瓜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针对生产中的技术要求、生产管理中的技术规范和新技术的推广,聘请了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对生产人员进行了品种选定、耕作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投入项目资金2万多元,培训人员累计达1152人次。

参考文献:   1、李中华.日本农协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J].农业经济,2003(6).   2、日本农协在农产品流通中服务农民[DB/OL].新华社,中国农业网,2007—05—21.   3、福建省厅办公室.2007年农业概况[R].2008—01—11   4、黄华弟,郑向丽.日本现代农业对福建省农业发展的启示[J].福建稻麦科技,2004(3).   5、三明农行巧解农民贷款难题[N].福建日报,2008—09—24.   6、尤溪县工商局全程帮扶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DB/OL].三明在线,2008—07—06.   7、刘颖娴.对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个案研究――以尤溪县八字乔金柑佛手瓜专业合作社为个案[J].乡镇经济,2008(7).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