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太极安天下 武有八极定乾坤 [年过八旬尚能武 只缘太极底蕴深]

吴式太极拳传人、技击实战家王培生先生,已八十有五,仍然是精神矍铄,谈起武之道、太极拳艺来简直是滔滔不绝,当真是天行健、老当益壮。

关于王培生先生的传奇人生,《精武》已在1999年第9期《吴式太极拳专辑》中报道(详见该期《中华自古有武术,独步当代第一人》一文),可说是述之甚详。

但其中有的事可能难以进一步披露,仅一笔带过。

如叙说王培生的“定位”打人法,就是因为关系到的人物乃当今武术界知名度极高,也就“语焉不详”了。

其实,当时王培生与几个弟子推手,在大厅中观看的人不少,他那些弟子正当年富力强,可一个个都被老先生发放到一个沙发上,煞是好看。

看到这一情景,那位已负盛名的武界“大佬”可能心想:都是你的徒儿,当然会给你(王培生)面子了,才恰到好处的摔到同一个沙发上。

待场面稍停,这位“大佬”便心有不忿地问:“王先生,如果咱俩推的话,你也能把我发放到那个沙发上吗?”   大概王培生一生耿直,也可能老先生的性子老而弥辣,根本未顾及当时在武林界的大庭广众之下这种场面,更未顾及对方的重要身份,便冷冷说道:“你也不是三头六臂,多个什么,有何不能!”   话不投机半句多。

已说到这个份儿,谁也没留退步,结果二人真就推了起来。

开始,这位“大佬”说什么也不背对那个沙发的方向。

只见他腰马扭转,举步投足均在自己设定的范围,心想:自己正当壮年,王培生已然老迈,耗的时间越长越有利。

可是,他毕竟没有轻忽王培生太极功夫,所以也没打算能胜个一招半式,只是游走了半圈之内,满心打算,只要不被王老头子发到那个沙发之上就是占了上风。

然而,王培生太极功夫的神明实在是出乎了他的预料之外,甚至用“出神入化”这四个字来形容亦不为过。

也就一盏茶功夫,谁也捉摸不透王培生究竟是用了什么手法,把那位说什么也不肯背对沙发方向的“大佬”一下子撂到了他该“坐”而又不愿去“坐”的地方。

关于王培生在八十年代“中日武术界座谈会”上以太极功夫宏扬了武术技击的神髓之后,还有一段小“插曲”。

我不知道读者在阅览“中华自古有武术,独步当代第一人”一文时,往往注意到日本少林拳法联盟代表团团长是位女子――竹林好美。

当时,王培生挑战之言刚一落音,同时站起两个人来,其中之一即竹森好美。

而当王培生较技胜了之后,有一日本代表团女子走近说是要看一看老先生的手。

王培生微然一笑,浑没在意的伸出来让她看,只见那女子轻轻握住老人之手后,猝然以擒技反关节撅折,是想牵制住王培生半身,使老人难以发力反抗,意欲制服之。

可是,当她反关节擒拿之力使出以为得手之时,骤然间感到自己拿捏住的竟如一条滑不溜手的泥鳅鱼,不待她讶然欲呼,又一阵疼痛急钻入心,“啊”,她一声惊叫!原来王培生于刹那间感到对方来力时,立即以蟋蟀触须般灵敏的皮肤神经意念自然而然生出化解之力,并于电光石火之一瞬即反客为主,使施以暗袭的日本女子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自己五指反而被王培生反关节制住。

本来意欲让王培生当场献丑的,她自己反而吃了个大亏!如果她不是个女子,而且是来访的日本客人,恐怕吃的亏更大。

日本女子竟在王培生较技胜了高手之后,还敢对老先生施以暗袭,看来她在武功方面也不是泛泛之辈。

而此次来访的日本少林拳法联盟代表团团长竹森好美是一女子,尚且首当其冲意欲挑战王培生,她率领的代表团中的女团员恐怕也是百中选一的个中高手,所以才敢在“太岁”(王培生)头上动土。

为使现在的读者神会王培生在八十年代的功夫底蕴,只有摘录《中华自古有武术,独步当代第一人》一文片断:   王培生技击功夫,愈老愈见精纯。

他年过花甲,尚在一次中日武术界座谈会上,以出神入化的功夫,让日本少林拳法联盟的高手们,见识到了太极拳的高超技击之术。

事情缘起于1981年5月在沈阳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

每逢这种形式的大会,日本武术界均派代表团前来,并且一再要求比武较技。

出于外交方面的考虑,我国武术界多次以种种理由回避。

从而使日本人认为,中国武术界已无人能够接受他们的挑战,甚至扬言:少林寺在中国,少林拳已不在中国了!   而且,日本少林拳法联盟对于太极古拳的认识,也仅停留在:日本也有练推手的,这没有技击意义,只有健身意义,活动一下身体而已。

当向他们介绍王培生太极拳大师时,反应也极为冷淡。

针对日本人的偏见,王培生在那次中日武术界座谈会上即席讲解了太极拳技击作用。

他说:“太极拳的用处是让你看得见,却摸不到,抓不住,打不上,美国人称之为影子拳……而且全凭心意用功夫,主张用意不用力。

并以自己为轴心,以对方为轮,利用对方,指挥对方,让对方走大圈,自己走小圈,以小力破大力,以巧取拙,以逸待劳。

交手时,以随遇平衡保持重心平稳,来破坏对方重心的平衡。

这也是借他千斤力,不费四两功……”   为使对方进一步明白太极拳原理,先生又极其精辟、极其通俗地举例加以说明:“老鸡等米吃,小鸡追米吃。

主人撒米时,地上哪里的米多,老鸡就往哪里去,低头足吃;小鸡则是满地跑,寻找米粒,紧忙活也吃不到多少。

”形象地阐述了“不用拙力,以巧取拙”的内家拳精髓。

这时,他走向大厅中央,话锋一转,朗声道:“我说的这些太极拳原理,本人都能做得到。

习武就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只说不做,你们哪一位跟我试一试?”   “试一试”三字刚经翻译之口译出,就像捅到了日本代表团的兴奋点上,“噌”,同时站起两个人来。

一位是日本代表团团长竹森好美,一位是日本少林拳法联盟教务部长山琦博通。

可能是他们已经企盼了多年,今天终于有了机会与中国太极拳家一比高下,所以才如此激动,不谋而合地同时立身而起。

只见两位日本武术家以极快的目光“交流”了一下,团长先生便礼让教务部长先行试技。

无论这一场较量谁胜谁负,都是在激扬武道荣誉和维护武者的尊严。

王培生站到大厅中央时,是不是意识到了他已身负太极拳、甚至中国武术界的荣誉?而山琦君的出战,仅是为了实现日本武术界的多年夙愿――挑战中国武术界而已。

因此,这一战之荣辱对于王培生来说,不仅关系自己数十年之英名,更关系到已有着百年历史的太极拳之兴衰!   他乃花甲老翁,清癯瘦小;对方则是人在中年,四十上下的高壮大汉。

王培生能操多少胜算?   不知当时组织这一座谈会的国家体委武术司的领导们是不是也捏着一把汗?   当山崎君步履轻捷、昂然走过来时,王培生示之以礼,伸出右手。

教务部长先声夺人,一把刁住其腕,旋以左掌凌空劲劈先生的右臂肘。

这一招直如迅雷,倘落实处,王培生右臂非断即折。

好个花甲翁,身形仍是不动如山,避开正面冲突,待对方实劲欲出之际,顺势以被抓右腕“提手上式”,从而使对方攻出的合力化为分力,不仅恰到火候地钳制了山琦,而且使其足跟骤离地面,他心中一惊,王培生乘机以左手反按其右腕,并化开被控制的右臂反从对方腋下绕至其右臂之上,一招“进步栽捶”,向前复往下按,“扑通”,山琦双膝跪倒,脑门触地。

他强自挣扎欲起身,王培生以固技制住,使其难以再动。

这时,一日本女团员跑过来按下“快门”,抢下这一镜头。

山琦是日本一流武术家,岂能轻易服输。

他从地上爬起,吼叫着再次扑来。

王培生用按掌削其肩部大动脉,又一次使山琦跌翻。

他复爬起,再以右臂搂住先生脖颈,欲施“横踹踩子脚”。

王培生右手似挥五弦,又如在山琦胸前一掸尘土,口中却道:“这叫云手,你们说的摸鱼睡觉。

”岂知这轻轻一挥,几有千钧之力,山琦如遭雷击,再次滚了出去。

他屡败屡战,起身又抱王培生腰间,先生用“抱虎归山”,以横劲破竖劲,将其发出丈外。

日本武士道精神在山琦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立起身来又揪对方衣领,先生以“单鞭”化解。

继尔捋先生手腕部,王培生以“海底针”随其捋劲,活松手臂,五指向前反拿住山琦手腕,并向下一插,复令其跪于大厅中央……   此一回交手共七八个回合,山琦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如牛,跌跌撞撞退到墙角,低首弯腰,以双手按膝,心悦诚服地认输而结束。

已年过六十岁的王培生与正值四十岁壮年的山琦这一较量,犹如“老叟戏顽童”,真正体现了太极拳“耄耋能御众,四两破千斤”的技击精髓。

难怪日本少林拳法联盟访华代表团团长当时激动地说:“我们这次访华,收获最大,通过王先生(现身说法),真正认识到了太极拳技击功夫,希望王先生能到日本讲学……”   后来,日本《阿罗汉》杂志专题报道了王培生先生,尊他为中国十大武术家之一。

当时,《人民日报》、《武林》等十余种报刊,对于中日此次较技均有报道。

这一80年代的中日武术交流盛会,是在沈阳辽宁省体育馆迎客厅举行的。

目的无非是让日本方面了解中国武术,而由当时的国家体委武术司毛宝浩等领导拍板决定,才安排了这次座谈会,中方代表不仅有北京王培生,还有广西的姜星五先生

其时,目睹这一盛况者,尚有许多人。

当时,会议之后,山琦博通先生因为王培生胜了他,钦佩之余,便将身上带的一块日本少林拳法联盟皮腰牌、一枚胸章和一条毛巾赠送给王老,以示敬意。

□。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