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普惠金融水平测度及其发展因素分析

[摘 要] 引用sarma指数,对安徽农村地区2010到2016的普惠金融指数进行了测度,并进一步依据发展的背景对其进行了分析及评价,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了当前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文章主要从人口维度渗透性,地理维度渗透性,以及结合安徽地区的现存的发展状况来提出建议,从改善金融制度指标、引入大中小型金融企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及政府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建议和看法来改善普惠金融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个阶层及收入的人民群体。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 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测度及指标;分析;困境;解决办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7. 045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7— 0108— 05   1 引 言   普惠金融是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的的一个概念,强调有效、全方位的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着重关注容易被传统金融忽视的农村区域金融消费群体,为其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

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改革方向。

而之后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摆到突出位置。

研究普遍认为,以合理的价格获得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监督、金融领域形成竞争,是普惠金融的主要特征。

实践中,可将金融服务覆盖面、可获得性以及福利影响作为普惠金融的衡量标准。

随着普惠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以及社会上普遍对普惠金融认识的深度不断加深,如何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的实践,尤其像皖区的农村地区,该用何种的评价方法来评价,用何种方法来分析其中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对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关于国内的普惠金融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到的:一个是直接测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一个是间接衡量普惠金融水平

直接测量普惠金融水平主要是用Sarma的地理渗透性,产品接触性,使用效率等来测量,但Sarma指数也有不足之处,没有考虑金融维度对其的影响;间接衡量则利用该地区金融排斥程度来测量。

而我国是一个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各个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尤其是农村一些偏远地带,其普惠金融发展进程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本文以我国的中部地区皖北为例,利用普惠金融指数,对该区该区进行测度,分析并提出建议。

2 安徽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和指标选取   2.1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计算方法   本文采用Sarma(2008)借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HDI的计算方法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

假设普惠金融有n个评价维度D(i=1,2,...,n),Ai表示第i个维度,Xi表示第i个金融维度的实际值,Mi为第i个金融维度的最大值,mi为第i个金融维度的最小值,则   Ai=■i   xi属于mi和Mi,若Ai=1,则不存在金融排斥,该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最高;若Ai=0则存在完全金融排斥,该普惠金融维度水平为0,若Wi表示每个金融维度所占权重,则每个维度的计算公式为   Di=Wi×■   因为每个权重的维度都在0,1之间,当每个维度的权重都相等时即Di=W1=W2=...=Wi时,此时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最高。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   当W1=W2=W3=...=Wi时,则   IFI=■Wi×Ai   在本文中,k取1,则   IFI=■■■   2.2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指标选取   借鉴已有的普惠金融测度指标及相关研究,依据Sarma指数,提出的三个测度,即地理维度渗透性、人口维度渗透性、使用效率性。

在本文中,主要考虑地理金融维度和使用效率性。

地理维度渗透性,即测算一个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其选取的指标为每万平方米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以及每万平方公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数,在本文中?⒍哉饬礁龈秤柘嗤?的权重。

使用效率性,即在一定经济水平下,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多的金融发展成果,本文选取的两个重要指标为人均存款率/人均GDP以及人均贷款/人均GDP,在本文中,也赋予它们相同的权重。

3 安徽地区的IFI值的计算   本文将依据以上的普惠金融测度方法对皖北几个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指数进行测度

即用地理维度渗透性,以及金融使用效率性两方面来进行IFI的计算。

(1)地理渗透性维度P1   根据以上计算可得安徽农村地区的地理维度渗透性,见表1。

由以上的测度分析和IFI的值可知,IFI的值越大,金融排斥程度越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程度越高。

从数据上看,自2010年后,安徽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地理渗透维度也在不断加大,即安徽省的金融机构数和从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也能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在2011年安徽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数的减少导致了地理维度的减少和人口维度的减少,这是由于一些小微企业面临转型的困境,面临经济下行的时候,没有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来迎接,也是由于地方政府的突出的财政的矛盾,导致政府投资不足,导致银行金融企业的动力不足。

4 影响安徽地区普惠金融水平因素分析   4.1 研究方法   由第三部分的指标选取及测算结果可知,普惠金融水平测度都介于0与1之间,可以利用解释变量的都在某个确定的范围之内的模型,而截断式回归模型符合于这种特征。

模型的具体表达式为:   Yi*=xi β+Ui Ui~N(0,σ2)   Yi=Yi* if yi*>00 if yi*≤0   4.2 指标选取   根据研究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安徽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四种不同的指标,分别如下:   (1)安徽地区的人民收入状况水平

根据研究可知,即农村农民收入水平越高,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当居民的收入的提高,会直接导致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会导致居民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普惠金融水平

(2)安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本研究中,利用人均GDP来测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

(3)安徽地区大小型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质量。

在本研究中主要利用存贷款水平来表示,即用贷款水平来反映。

(4)安徽地区新型金融机构的密度。

本研究利用金融机构商业网店的个数来测度,即银行和其他非金融机构的个数和自动取款机机的个数。

利用EViews软件,说明解释变量具有多重共线性,通过整合数据和实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数据:   X1,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根据回归分析可得,其相关性为8.67e,说明其与普惠金融水平呈正相关,有很强的相关性,X2相关性为4.11e—0.6,X3的相关性4.07e—0.6,X4的相关性为2.09e—0.5。

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收入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说明人均收入越高,人们参与金融市场的积极性就越高,其对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就越多。

安徽地区发展水平更是促进农村地区的更为直接的原因,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更对促进产业及居民收入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所以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具有很明显的作用。

除此之外,产业与互联网的契合度,以及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都极大地影响着安徽普惠金融的进程。

5 安徽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建议   发展普惠金融,不同国家创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模式,以解决普惠金融推进中的难题,如巴西等国的代理银行模式,肯尼亚的移动支付模式,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的微型金融模式,墨西哥、菲律宾等国的简易账户模式,印度的生物识别身份系统,以及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政府推动模式,等等。

我国在充分借鉴普惠金融国际经验的同时,注重结合自己的国情特点,进一步创新发展,探索出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助农取款服务点模式、账户模式、数字支付模式、微型金融模式

安徽在面临此种经济大形势下,也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解决困境,尽快提高自己的普惠金融水平,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

5.1 完善普惠金融结构体系   由2012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银行金融业机构的减少导致了人口维度和地理维度的减少,从而影响了普惠金融指数,而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没有统一的组织和领导体系,导致普惠金融发展较为分散,而且差距较大,安徽省可以积极创新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可在全省使用的普惠金融体系,规范化统一化体系结构,明确测度指标,采集有效数据,向公众公开数据并更新。

应加大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管理。

立足于安徽发展的实际,在推动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同时,加大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新的激励模式来刺激相关工作的发展,促进、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服务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由此来推动全省的发展

5.2 注重发挥大小型金融机构的作用   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微型金融机构服务于普惠金融目标群体的优势。

基于我国自身的实际和对普惠金融的探索,普惠金融不只是微型金融机构的责任,大型金融机构有义务、也能够做好普惠金融工作。

纵观我国的大型企业发展的历程,中国农业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向商业化转轨的过程中,其县一级网点一度大幅收缩,但2008年以后这种状况得到了扭转。

2008年以来,农业银行持续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在提升县域和涉农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成为中国农村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在服务三农和小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017年5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

截至2017年6月末,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在总行层面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

由此看出我国的普惠金融工作正在蒸蒸日上,国家也不断增加大型金融事业的发展

而这些大型企业,比如一些政策性银行,由于其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上具有人力物力的优势,而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在制度,产品形式以及服务模式方面等地方不断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如为小微企业,农产品提供新的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创新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还贷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对小微企业,边远地区的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5.3 依据互联网等新型现代技术创新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以现在最为盛行的数字支付为例,2010年,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并于2011年5月首次核发支付业务许可,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等网络支付

目前,人民银行共核准271家非银行支付机构从事支付业务,其中116家提供网络支付服务。

非银行支付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广泛覆盖中小企业和个人,特别是网络支付,作为互联网经济交易的必备环节,主要服务于电子商务、网络缴费、日常消费等诸多领域,便利了各类中小网络卖家和个人买家,发挥着重要的普惠金融作2013—2016年,支付机构每年处理的业务量从371亿笔增长到1 855亿笔,金额从18万亿元增长到12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1%和90%。

说明依赖这些新型的金融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普惠金融水平,使普惠金融发展覆盖面更广,使其信贷等金融交易的成本更低。

5.4 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收入差距   由当前的安徽普惠金融水平可以看出普惠金融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均衡问题,既包括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在区域间、城乡间不均衡,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区域间城乡间不平衡。

为此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对加强基础设施,促进人民收入增长,促进小型金融企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金融环境加强人民可分配收入,以此可以极大程度促进普惠金融水平提高;除此以外政府更应该对银行进行注重加强征信、支付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营造良好的普惠金融?l展环境,为商业机构可持续地发展普惠金融夯实基础,加强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备性。

在加强支付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加强系统建设,不断加强人民银行及各专业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组织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为高效、准确地处理海量支付清算业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此安徽省可以顺应国家发展的形势。

主要参考文献   [1]Beck T,Demirguc—Kunt A,Penia M S M. Reaching out:Access to and Use of Banking Services across Countries[J].Joum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5(1):234—266.   [2]Sarma M.Index of Financial Inclusion[R].Working Paper No.215.Indian Council for Reseacrch 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2:613—628.   [3]Mandira Sarma,Jesim Pais.Financial Inclusion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1,23(5):613—628.   [4]Nobel Maurer,Stephen Haber.Related Lending and Hconomics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Mexico[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2003,67.   [5]徐敏.农村普惠金融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开发研究,2012(5):104—107.   [6]向静,时金春.普惠金融程度的测算[J].经济视野,2013(2):286—288.   [7]田霖.我国金融排除空间差异的影响要素分析[J].财经研究,2011(3):107—119.   [8]孙永强.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金融研究,2012(4):98—109.   [9]蔡洋萍.湘鄂豫中部三省农普惠金融发展评价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5(2):43—45.   [10]李建伟.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失衡调整[J].金融理论与政策,2017(10):16—18.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