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乳酸评定武术套路训练效果的研究_血乳酸评定运动员能力的方法

摘要:目的: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专项素质、技术训练间歇时间的监控,来反映训练强度,把握合理的训练负荷。

方法:8名武术套路专业运动员分别以60 s、90 s和120 s组间歇完成三组专项素质动作训练,技术训练分别以2 min、4 min组间歇完成三组半套练习,分别以6 min、8 min间歇完成四个整套练习,在运动前、每组/个训练后取耳血测血乳酸,并监控心率。

结果:专项素质训练90 s、120 s间歇运动后即刻,血乳酸值与60 s间歇差异均具显著性(p1,LU Yong—jiang1,CAO Jian—min2,WANG Cong3,FANG Jian4   (1. P.E. Dept.,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000, Jiangsu China;2.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3.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14,Jiangsu China;   4. Sport Bureau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00, Anhui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reflect the training intensity by monitoring the interval of intermission training in specialized and technical training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training load. Methods: 8 Wushu routine athletes performed three sets of specialized training by 60s, 90s and 120s interval respectively, three sets of semi—routine training by 2min and 4min interval, and four entire routine training by 6min and 8 min interval. The ear blood lactate was measured at before and after every set of training, and the heart rate was monitored meantime.Results: Compared with 60s interval of specialized training, the blood lactate in both 90s and 120s interval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半套训练方式为间歇2 min和4 min完成三组半套动作练习,三个半套一组,训练前、每组半套完成后及训练后3 min、5 min时取耳血测血乳酸整套训练间歇6 min和间歇8 min两种方式完成四个整套动作练习,在训练前、每个整套练习后即刻及训练后5 min取耳血20 μL,加入提前加入40 μL破膜液的EP管中摇匀,用YSI—1500乳酸盐分析仪测试血乳酸

1.3 测试仪器 芬兰产Suunto T6心率表,训练前带好心率表传输带,调整传输带与心率表接收状况,训练前开启心率表,训练结束停止记录,并将心率表中数据传输到笔记本电脑统计心率变化数据。

美国产YSI—1500乳酸盐分析仪,采末梢血相关用品(采血针、医用酒精、微量取血管);测试前5 mmol/L乳酸标准液定标,测试数值偏差控制在±2%以内;按照要求测试待测样品中血乳酸值。

1.4 数理统计 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进行统计分析。

专项素质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半套整套练习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p[1,2]。

武术套路中的难度动作以跳跃类动作居多,如:旋风脚540°接跌竖叉、旋子转体720°接跌竖叉、腾空摆莲720°接马步、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接提膝独立等。

不难看出,这些难度动作都是由几个基本跳跃动作组成的,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这些基本动作练习,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为完成高难度动作提供一定保障[3]。

武术套路训练中通常采用一组完成多个上述动作多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和爆发力。

这些跳跃动作要求运动员以良好的爆发力来完成,其主要是磷酸原供能系统参与供能,这种练习方式的目的也就是提高运动员完成基本武术套路动作的质量,并且发展运动员的磷酸原供能能力(弹跳力)。

按照训练学原理休息间歇越短运动负荷强度越大,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越深,才有可能提高运动能力;但是如果刺激过深变为劣性刺激则不但不能提高运动能力,反而易造成运动性损伤[4]。

因此,不同的间歇对发展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效果不同,间歇时间成为影响训练效果的关键。

为了保证动作质量和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求运动员按照比赛强度完成每一个和每一组动作训练,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完成上述动作的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组间间歇为60 s最后一组完成后血乳酸值最高,而90 s和120s相对60 s要低。

因为在运动员每组要连续完成10个上述动作,磷酸原大量参与供能,消耗较为明显,在60 s的休息间歇运动员机体磷酸原恢复不完全,在完成下一组练习时当磷酸原大量消耗时只能动用糖酵解参与供能,所以导致完成三组练习后血乳酸大幅度升高,乳酸的堆积易造成肌肉敏感性的降低,后面技术动作变性,运动强度反而降低,这对提高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和发展磷酸原能够能力效果不佳;而90 s和120 s的间歇运动员磷酸原恢复相对较多,在完成下一组练习时基本可以以磷酸原供能系统参与供能,可以保障运动强度,完成技术动作效果较好,这对于提高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能力和发展磷酸原供能能力较为有利。

相对于90 s和120 s间歇比较,运动后峰值血乳酸差别不大,间歇越短则运动员承受的运动负荷强度越大,这有利于提高运动员在高强度下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的能力。

因此,90 s间歇效果最好。

3.2 半套多组练习武术套路训练中都是以分段练习作为技术训练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动作完成的质量和演练水平。

运动员半套动作要求在40 s左右完成,运动中运动员是以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共同参与[5,6]。

整套动作共是四段,测试中安排运动员三个半套一组,分别是前两段、二、三段和三、四段为一组。

目的是在每一段都能够练到的同时,增加了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这也是目前教练员普遍使用的训练方法。

通过半套多组练习控制间歇时间的不同来提高专项训练的效果和运动员的专项身体机能水平。

运动时乳酸的生成: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器官,是运动时乳酸生成的主要部位。

剧烈运动时,体内供氧不足,糖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乳酸

在这个过程中,一分子葡萄糖可以转变为二分子乳酸,并释放能量,这些能量由ADP接受生成ATP,ATP是肌肉运动的直接能源。

乳酸供能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终产物,也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的重要氧化基质,还可以在肝内经糖的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

由于糖酵解供能系统填补了磷酸原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空白,所以,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实践中可以应用血乳酸浓度的变化来评价发展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的效果,当然更多的是用于评价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能力训练方法的效果[7]。

结果表明,运动员完成不同间歇三组半套动作练习乳酸变化不同,并且差异很大具有显著性,心率变化差别不大。

间歇2 min和4 min的半套多组练习随着组数的增加心率都呈现递增上升,平均值最高分别达到(182.8±5.3)和(181.3±4.6)次/min;间歇2 min的半套多组练习乳酸呈现递增上升,平均值最高达到(15.00±0.83)mmol/L,而间歇4 min的半套多组练习乳酸在第二次达到最高值平均为(11.63±2.12)mmol/L,与间歇2 min的半套多组练习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半套动作多组练习的目的就是要在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的同时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也就是说要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员在高乳酸环境下的运动能力[8]。

从上述的测试结果表明2 min的间歇半套多组练习后血乳酸值显著高于4 min间歇组,其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糖酵解供能系统的效果较4 min间歇要好;2 min的间歇乳酸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运动强度大,达到较高的水平,与比赛时的血乳酸水平相近。

这是因为运动员在完成半套练习中动用糖酵解参与供能较多,2 min的间歇正好是肌乳酸向血液中基本达到最大扩散,乳酸消除较少,多次重复练习,使肌乳酸和血乳酸都达到较高水平。

因此,2 min间歇半套多组练习运动强度大,运动强度累积效果好,对发展运动员糖酵解能力十分有效,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耐受乳酸的能力。

由于4 min间歇时间相对较长,运动中所产生的乳酸在4 min的间歇过程中有所消除,运动强度累积效果相对较差,血乳酸不能堆积到较高的水平,这对发展运动员耐受乳酸的能力效果相对2 min间歇要差。

3.3 整套多个练习 武术套路在比赛中最终是以成套来体现动作完成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武术套路的赛前训练应以成套技术训练为主,随着套路难度动作的不断加大,以技术训练为主的特征更加明显[8,9]。

此前已有学者研究认为4个整套训练属于大负荷训练的范畴,适合赛前训练强度[10]。

但是,整套之间休息时间太长,运动员的强度就上不去;休息时间太短,不但动作质量不能保证,机体也没有一定的恢复,容易造成疲劳而导致受伤。

所以,控制练习间歇时间来掌握运动强度尤为重要。

研究结果表明整套动作多组练习6 min间歇和8 min间歇乳酸变化不同,心率变化基本相同,6 min间歇心率呈上升趋势,平均值最高达184.3次/min;8 min间歇心率在第三个整套练习时达到高峰,随后有所下降。

6 min间歇乳酸出现逐级递增的趋势,最后一次练习后血乳酸达到最高值16.9 mmol/L,而8 min间歇第三次达到最高值14.76 mmol/L,6 min间歇组最后一次练习后血乳酸值显著高于8 min间歇组。

武术套路整套练习不少于80 s完成,在整套运动中要求动静结合,强度较大,主要以糖酵解供能系统参与供能,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糖酵解供能能力,具备在高乳酸环境下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的能力[11]。

因此,整套动作练习是以实战出发来发展运动员的耐受高乳酸能力的主要训练手段。

从测试结果中分析运动员完成一个整套动作间歇6 min肌肉中生成的乳酸与血液扩散达到最大平衡,并且可能有所消除,进行下次整套练习乳酸逐渐堆积,到第四次整套练习后血乳酸堆积达到了最高水平,运动强度大累积效果好,对发展运动员耐受高乳酸环境的刺激效果较好。

而8 min间歇整套练习,由于间歇时间相对较长,肌乳酸不但向血液中扩散已经达到最大平衡,并且有一定量的消除,虽然运动强度大但累积效果相对6 min间歇差,多次重复练习无法使肌乳酸和血乳酸达到较高水平,对发展运动员耐受较高乳酸的刺激效果相对6 min间歇要差[12]。

武术套路整套多组训练过程中乳酸的堆积是造成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因素,提高运动员耐受乳酸的能力是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基础,在武术套路整套多组训练间歇的把握是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应用血乳酸指标是评价运动性疲劳和训练效果的良好指标。

4 小 结   在发展武术套路专项能力训练时,间歇时间是影响训练效果的关键。

单个动作多组训练,以90 s间歇效果最好;半套动作多组训练,2 min间歇运动强度大,运动强度累积效果好,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专项无氧能力;整套动作多组练习,6 min间歇对发展运动员耐受高乳酸环境的刺激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34—39.   [2] 刘同为,王震.我国竞技武术训练体制新模式的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4):31—34.   [3] 林北生.竞技武术套路跳跃难度动作旋风脚720度训练方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2):75—78.   [4] 崔志强,魏勇,张杰.武术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研究现状与分析(综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2):44—47.   [5] 赵萍,蔡莉.不同形式武术运动的能量代谢特征及训练方法[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10(3):72—74.   [6] 罗民生.武术套路竞赛项目运动时供能特点的初步研究[J].体育科学,1994,14(2):27—30.   [7] 岑兴宇.利用血乳酸合理控制运动负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5):98—100.   [8] 王国志,武俊昊.血乳酸指标与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3):96—97.   [9] 冯连世,李开刚主编.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10] 秦子来.从竞赛规则的演变看武术套路运动发展趋向[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4):80—83.   [11] 宗云涛.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变化对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8.   [12] 张选惠,郭永东.对武术套路训练中负荷强度变化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2,18(2):76—82.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