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步入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从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入手,少年强则国家强。综观国内少儿科普图书,尽管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少儿科普图书作者编辑队伍人少力薄,原创性不够;少儿本位意识缺失,成人化问题严重;图书定价处于两难境地;装祯设计创意不够;营销策划工作不到位,发行量跟不上,针对这些问题,拟提出如下对策:精选优育人才,努力培养新一代科普作者编辑;研究少儿心理,回归少儿本位;升华设计创意,丰富装祯内涵;强化营销策略,促动图书发行;等等。

关键词:少儿科普图书;核心竞争力;出版;营销手段。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8)06-0137-05。

“科技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要步入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从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入手,少年强则国家强。因此,少儿科普图书出版肩负着发展科技和振兴祖国大业的重任。1999年,国家针对时有发生的伪科学事件的现象及时地召开了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并由此掀起了科学普及的热潮。21世纪初,由于对非典、禽流感等威胁着人类生存的传染性疾病的惧怕心理,我国公众又一次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高潮。在上述这种特殊社会背景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科普图书出版得到了快速发展,科普图书出版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具体表现在:一是出版规模有所扩大。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出版科普读物大约有8000种,科普图书出版取得了不少成绩。二是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品牌图书与品牌出版社正在逐步形成。如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它以具有地方特色的“白鳍豚”品牌推出了系列丛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白鳍豚少年知识大博览丛书》曾获得2003年冰心儿童图书奖;《少年科学瞭望台》丛书的销售量高达200万册。三是与西方出版业逐步接轨,版权引进工作有了突破。但是,在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发展迅猛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困境,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

一、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

1.原创性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

少儿科普图书品种、销售码洋、利润总额等数字记录一次又一次地被刷新,确有振奋人心之感。但在繁荣的背后,我们理性地分析市场:(1)国内少儿百科类图书的修订再版热与重版热在推动着少儿科普图书市场的发展。如,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1世纪初修订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及其延伸品牌一时洛阳纸贵;(2)少儿社、教育社和科技社等相关的出版社引进了许多优秀的少儿科普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引进的科普图书繁荣了市场。显然,少儿科普图书单靠重版和引进来维持市场,不是长久发展之策,它必须要不断地推出原创作品。只有原创性才是少儿科普出版维系可持续发展的法宝,才是少儿科普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少儿科普图书原创力不够主要输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少儿科普图书作者队伍力量不强,“输”在“起跑线”上。少儿科普图书的受众是少儿读者,一方面该读者群有很强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深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少儿科普图书不仅要具备科学知识属性,而且还要避免图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专业化,少儿科普图书必须要融趣味性、人文性、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所以,少儿科普图书作者必须要具备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学素养。目前,我国少儿科普图书的创作队伍,一是力量不强,二是科普修养不够。具体地来说,老一代优秀的少儿科普作者大部分年事已高;新一代中青年科研工作者没有时间或者不愿从事少儿科普作品的创作。少儿科普作者优质资源的匮乏,从根本上制约了少儿科普出版的发展。

其次,少儿科普编辑队伍人少力薄、修养不够,“输”在“助产室”里。据相关资料显示,1990年我国科普编辑为745人,2001年我国科普编辑也仅仅为1490人。与13亿人口的大国相比,我国科普编辑的数量实在是太微乎其微了。此外,老一辈优秀的少儿科普编辑已不在一线,新一代中青年编辑的中坚力量尚未形成,科普编辑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曾有一位科普编辑在加工丁大钊院士的《打开原子能时代的金钥匙——中子》一书时,将书名中的“能”字删去,改成《打开原子时代的金钥匙——中子》。丁院士写信告诉这位编辑“能”字不能删除,但丁院士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采纳。“能”字的删除使该书的意思大相径庭。

再次,选题策划力不强,“输”在“企划室”里。能否把住少儿科普图书的“脉搏”,选题策划是关键。只有拥有深厚科学素养和具有市场敏感性捕捉力的少儿科普编辑才能够策划出好的选题。可以说,一个好的选题策划就可以成就一本优秀的科普图书。由于素质的欠缺再加上有的编辑不能与时俱进,未能及时地了解、熟知和掌握最新高科技成果,因此,他们的选题策划能力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2.少儿本位意识缺乏,成人化问题严重。

少儿图书成人化问题不单单出现在中国,西方也曾出现过少儿图书成人化的问题,只是他们早已觉醒并得到了改善。成人化问题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选题策划阶段忽视了少儿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出版社侧重于开发成人喜闻乐见的“少儿图书”;其二,文字内容缺乏趣味性与可读性,其运笔也缺乏幽默感,未能用心去观照少儿心理。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启蒙学者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卢梭强调的“少儿本位”的教育观,受到后世许多著名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的认可,也成为我们当今的主流教育观。尽管如此,在实践上,少儿本位文化并未有效形成。少儿文化是一种感性认识文化,它强调情趣性。少儿认识事物主要通过各种感官的体验,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逐步完成的,这与成人科学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少儿文化着重游戏精神,强调参与性。没有主动参与就没有游戏可言,参与即为互动,它是自我肯定与自我表现的展示。在少儿生活中,游戏随时随地在发生。游戏是少儿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生存状态,它将会自然地渗透到少儿生活的当中去。其实,理性的应然与现实的实然却相去甚远。

此外,目前还有一种现象,即将“德育功能”奉为标准原则,忽视少儿文化特性。在惟“德育功能”观念指导下出版少儿图书,不仅不能有效地传授奥妙无穷的科学知识,而且反而还会影响少儿读者科学知识探求的乐趣。由于这种对少儿文化认识的不充分,因此,也导致了少儿图书的诸多问题,如,图书要么过于低幼化,要么过于专业化。另外,少儿读者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在选购图书时必须依赖成人,不能自己决定“买”什么书,“看”什么书,这引起的不良后果便是科普作品的成人化。因而,可以说,少儿科普图书的购买者不一定就是最后的使用者,也是导致少儿科普图书成人化的原因之一。

3.少儿图书要求高,定价“两难”。

有业内人士调查发现,在印张与用纸相同的情况下,单色印刷的少儿图书要比成人图书每印张的定价平均低0.2元到0.4元;而彩印的图书相差更大,同是100g双胶四色彩印,每印张成人图书的价格可以定价4元左右,少儿图书则只能在3元以下。少儿图书定价低,利润较薄。加之,少儿读者购买能力受成人的左右,市场竞争压力大,图书需求弹性也大。以英国少儿图书市场为例,在英国,如果对一本原来定价为5.99英镑的少儿图书重印发行,若把批发的定价调整成3.99英镑,该少儿图书的销售额可以增加4倍。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少儿图书只能是薄利多销。

据调查,从4岁到11岁的少儿读者有80%以上喜欢看连续出版物,年龄稍大的读者也有60%以上有这种阅读嗜好。少儿科普图书朝系列化发展也就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它们往往以百科类、博物类、科学传记类等介入少儿市场,即所谓“连续剧”模式。这种系列图书,需要精心策划,长时间准备,因此,成本高,定价不菲。如辽宁教育出版出版的《牛津少年儿童百科丛书》的定价高达969元;吉林美术出版社的《学习百科图鉴》的价格也高达698元。系列丛书的高价也使许多家长与少儿读者望而却步。

图书快餐化时代,学生阅读越来越功利化,在家长的要求、监督下,学生阅读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这些书主要是教科书以外的参考书、习题集、辅导书以及少量的文学性课外读物,像少儿科普图书这样“功利性”不够鲜明的读物既不像辅导类图书一样受家长们的喜爱,又不像文学读物一样受小读者的青睐。

综上所述,少儿科普图书图书质量与制作成本上并不比其他任何少儿读物的要求低。相反,少儿科普图书在各方面的要求甚至要比其他读物的要求更高一些,制作一本优秀的少儿科普图书必须在图书的封面装帧、插图、彩印、版式等外在表现的各个方面下足功夫。少儿科普图书成本高,“功利性”不够鲜明使得出版社在对少儿科普图书定价时左右为难:定价高,少儿科普图书有高高在上之嫌;定价过低,少儿科普图书又不能给出版社带来经济效益。

4.设计创意不够,广告效应欠佳。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商品的包装已经不仅只具有保护商品的单纯意义,它还具有审美价值。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对商品的第一认识来自视觉即包装,对出版物而言,图书的封面、版式等装帧设计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既具有宣传作用,又具有广告效应,还具有审美价值。在少儿读物中,外观表现形式对少儿科普图书尤其重要。少儿读者的形象性思维比较发达,他们对图画、色彩、线条的认知也比较敏感,因而抽象性较强的科普作品应加强装帧设计,用形象的封面、插图来解释抽象的科学知识,使其更贴近小读者,达到心灵的共鸣。

封面缺乏吸引力。封面是吸引读者视线的第一元素。封面除了它的实用价值——组成书籍的存在形式和保护书籍之外,还以它的欣赏价值给读者以美感享受。但目前,其美学价值并没有充分挖掘。不过,少儿科普图书封面设计既不能过于花哨,与图书的科学内容冲突,又不能过于严肃,与少儿特性及读者的审美与阅读兴趣相去甚远。前者使少儿科普图书的封面设计过于低幼化,后者使少儿科普图书的封面设计缺乏动感与灵性。如何做到“知识属性”与“少儿特性”的和谐统一,是改善少儿科普图书封面设计的关键。

插图少而不美。插图顾名思义,是指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精美的插图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还可以使图书更具趣味性。相对于其他少儿读物而言,少儿科普图书插图除增加了审美功能外,还具有解释文字的功能。用形象的图画解释抽象的科学知识,可以使少儿读者更加形象地感知科学,了解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兴趣。目前,少儿科普图书插图不仅少,而且不精美。因为,插图的成本比纯文字的制作成本要高,插图数量的增加直接影响着科普图书的制作成本。许多出版社从经济成本角度的考虑,不得不减少插图。其次,插图不精美,缺乏幽默感,这与插图作者难寻有着直接的关系。

少儿科普图书的色彩、开本等比较单一。目前,市场上科普图书的色调大部分还是以黑白色调为主,开本还是以传统的16开与32开为主。这种设计风格并不十分符合少儿读者求新求异的阅读心态。

5.营销意识不强,图书宣传乏力。

我国图书出版业接受营销的概念并且身体力行的历史并不长,尤其少儿科普出版领域内的图书营销意识更是更淡薄。许多出版社对少儿科普图书的销售模式主要还是采取“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发式的口头相传的模式。事实上,营销运作的成败同样可以左右一本科普图书的“兴衰成败”。湖南科技出版出版的《时间简史》一书在出版后的数十年内发行量并不乐观。2000年该社围绕《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来华访问这一事件展开了积极的全方位的营销手段,在一系列的大规模营销运作后,《时间简史》不仅彻底摆脱了长期销售不佳的状态,而且一年内热销15万册,创造了科普图书领域的营销神话与销售神话。一前一后之比较,过去销售不佳恐怕与宣传不力不无关系。另外,媒介环境的改变也在影响着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发行。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正威胁着传统的纸质媒体。少儿读者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和依赖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远离了传统的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在传播科学知识不仅可以做到图文并茂,还可以运用语音、视频、音乐等不同的形式来讲解科学知识,更具观赏性。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类似的科普栏目。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强有力的营销策略,少儿图书的发行是可想而知的。

针对少儿科普读物出版作者队伍不强、编辑队伍修养不够、少儿本位意识缺乏、营销策划意识不强、少儿科普读物价格难定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出一套可解决问题的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少儿科普图书的健康发展。

二、繁荣少儿科普图书市场的对策

1.精选优育人才,为原创性奠基。

图书出版领域,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原创性。一支优秀的科普作品创作者编辑队伍是追求原创,打造少儿科普出版核心竞争力的两大支柱。

第一,培养科普作者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坚实根基。少儿科普作者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少儿科普出版发展的后劲,培养优秀的少儿科普作者是繁荣少儿科普市场的必然选择。但作者的培养并不能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厚积薄发的过程。少儿科普作品自身的少儿性与知识性,要求少儿科普作者既具备深厚的科学功底,又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底蕴,又要有不凡的人格魅力。针对这种情况,出版社在培养科普作者时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强出版社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互动,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少儿科普作品的创作。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与湖北省科协、省科普作家协会共同组建了“湖北少儿科普创作研究中心”。该中心以扶持和奖励。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