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摘 要】本文从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出发,通过阐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和必然选择。同时探讨了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意识 培养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2-0019-02。

一 引言。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把文化意识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同时也指出文化的内涵与文化教学的意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这表明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增强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这是对大学阶段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

二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

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比重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公共英语教学的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没达到要求;二是对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缺乏了解。对于前者,广大英语教师们正千方百计努力改进提高;而对于后者,我们才刚刚开始,应花大力气进行研究探讨。由于大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自然而然地对英美国家的文化缺乏了解,因而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洞察力、识辨力和敏感性,那么就会导致如下结果:一方面,对隐含文化内涵的英语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深刻,甚至产生误解;另一方面,在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往往按照汉语文化的习惯进行表达,造成运用不恰当、不得体,甚至出现语用失误,使交流受阻,影响沟通与合作。仅仅掌握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识记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能应用这门外语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导致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跨文化交际引入中国以来,在胡文仲、许国璋、何道宽、贾玉新等的引导性研究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和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撰文。

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是指人们通过对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的理解而形成的对周围世界认知上的变化,它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因素。跨文化意识包括自我意识文化意识两个方面,自我意识是指在跨文化过程中不断监视自身行为的意识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文化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客观比较和对比,使学生在领悟自身文化的同时,理解英语国家文化,排除民族中心论,欣赏多元文化,以便与本族语者进行有效交际。美国跨文化交际学者陈国明(Guo—Ming Chen)和威廉姆.J.斯塔罗斯(1996)提出的三角形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情感(跨文化敏感度)—认知(跨文化意识)—行为(跨文化技能),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这个模式在西方学者中较有影响。而在1997年、2000年再次由陈国明(Guo—Ming Chen)和威廉姆.J.斯塔罗斯特撰写的“跨文化意识”一文中,作者指出,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范畴,是对影响思维和行为的文化传统与习惯的认识和了解。他们认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是要有跨文化交际意识。199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文秋芳女士提出的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中,跨文化意识被放在了首位。贾玉新(1997)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跨文化意识归属于认知能力,是迈向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这些情况都反映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的需求,以及对大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时代性和紧迫性。

三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1.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改变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文化知识,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师要通过不断参加跨文化交际培训、文化讲座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强化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让教师多参与外事活动或出国交流学习和到有影响力的高校进修学习的机会,让教师在感觉跨文化交际重要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品位。使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握英语语言教学文化教学的度,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确实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把英语语言知识的讲授和文化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应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共同进行。把以教师和应试教育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改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化实际交际应用能力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语音室、投影和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身体会到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规则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价值取向、思维习惯、语言行为等认知方面入手。从多方面来建构一种合理的跨文化教学体系。比如,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把文化列为教学目标与内容,制定出分阶段目标,这样目标明确,教师也便于操作,例如,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从多个视角了解其文化。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直观电教手段体验异国文化教师可多方面地寻找资料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不仅了解西方文化,更可以通过实际的语境学会如何进行这种语言的社会运用,注重文化差异、加强文化对比,提高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也是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一种较高的要求和革命,教师在提高自身文化能力的同时花较多的时间来搜集合适的资料,并把搜来的资料与教学相关内容相结合。

2.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高职院校英语课本教材中有着介绍英美国家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材料,这为跨文化教学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素材。师生在进行阅读时候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通过阅读,加强学生英语国家的深层文化和隐藏在文化深层里的价值观的了解与认识。比如,教师可以借助除了教材之外的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纸杂志的阅读了解学习英美文化、了解文学典故等语言背景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和报纸杂志,再加以分析指导,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文化方面的语用材料。阅读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另一种文化的氛围里,产生“移情”的心理体验,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从而更加真切而深入地理解另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及信仰。

3.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词汇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首先,要注意词汇的字面意义与涵义及其感情色彩的差异:字面意义就是这个词汇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词的涵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意义。对于学外语的人来说,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要知道词的涵义。

此外,不同的词所带有的感情色彩也不尽相同。例如,表示颜色的词在中西方都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激发其特殊的情绪。比如:white 这个词的词义为“白色”,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而在中国文化中白色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常用来表示悲惨,无效,反动等贬义内涵,如:苍白,白色恐怖等。相反,中国文化中的红色源于太阳,因为烈日如火,其色赤红。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象征着吉祥、喜庆。而在西方文化中,(red) 红色,主要指鲜血(blood) 的颜色,而blood在西方人心目中是奔腾在人体内的“生命之液”。一旦鲜血流淌下来,生命之花也就凋谢,所以red使西方人联想到“暴力”和“危险”,于是便产生了一种颜色禁忌。

因为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的差异,表达同一概念的词汇必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英语词汇文化含义的理解,防止学生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而导致误解。例如,欧美人用under the weather代替sick,用have a heart condition代替 heart disease,用long illness代替cancer,用 social disease 代替 venereal disease or AIDS等。在人们给予不同事物各种名称时,选取符号是任意的,但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却使这些符号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内涵。所以,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联系语言文化背景,透过词汇学习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词汇

4.在英语口语训练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威多森(1978)曾指出:“语言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如何从一系列方言、语域、交际渠道和风格之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以适应情境;同时,也应教学生如何从一系列交际功能之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口语是语言交流的基本形式,包括言谈,社会语言和心理语言方面的能力。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按照英美文化的规约,创设与所学语言一致的情境,将结构、功能与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材料。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异国文化,发展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在特定的语境中得体交际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和环境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环境内完成所设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交际能力训练时,可根据教材里涉及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设置小型的口语课题让学生分组去完成,并就此展开交流讨论,使学生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和社会关系等相关文化交际知识,这样既练习了口语,又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阔视野和增强跨文化意识

四 结语。

总之,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跨文化意识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的第一步。因此,广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自觉、系统、更好地渗透跨文化知识,并正确处理和摆正跨文化交际意识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的各阶段和层次上,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英语学习中,帮助学生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成功的英语语言学习者。

参考文献。

[1]Boulding, E. Building a global Civic Culture [M]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8。

[2]Barry Tomalin & Susan Stempleski, Cultural Awareness.[M].牛津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Samovar, L. A. and R. E. Porter. (e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7th ed.)[M].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P324~352。

[4]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北京:中华科技出版社,2006。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7]许国璋.词汇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J].现代外语,1980。

[8]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9]秦秀白.当代英语习语大词典[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李锦雯〕。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