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年养出条牛仔裤

去年底一个朋友去香港旅游,在尖沙咀嘉廉威老道上误打误撞进了一家牛仔裤店。

回来后她这么跟我们描述那家店的古怪:“那些裤子好像不是用来穿的。

一条裤子都硬邦邦,有的甚至能将裤管直接立在地上不倒。

买家也古怪,他们不问品牌,不问型号,却只问磅数―――老板,给我来这条21磅的―――简直没法想象,牛仔裤也能跟市场上的猪肉一样称重量卖!” 毕业论文网   当时我们以为是她夸张,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证实了她所描述的“遭遇”。

花伦是那家牛仔裤店的常客,他告诉我,像他那种骨灰级的牛仔裤高手是绝对不进普通商场的。

他们只进这种“原装店”,只买从未经过洗水褪色处理的“原装裤”。

然后花上三五年时间,悉心“养”出只属于自己的牛仔裤

当个“养牛郎”不容易         “养牛”是牛仔裤玩家们的行话,“养牛”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甚至十年。

刚买回来的“原装牛仔裤是一致的深色,玩家需要靠穿着使它褪色

并且各个区域褪色程度不同,这样养成后的牛仔裤才立体好看。

这事说来简单,做起来可是不易。

两年只穿一条裤子      既然是“养”裤,自然裤不能离身。

花伦有两年就只穿过一条裤子!实在太脏了他也会洗,但洗的次数越少越好,因为水和洗涤剂会加速牛仔布料褪色,那样就达不到自然褪色的效果。

所以,这条牛仔裤两年内花伦一共才洗过4次,还都是晚上洗白天又继续穿上。

实在粘得、臭得受不了了,就企盼出大太阳吧――那也是唯一“人裤分离”的时候:花伦就着太阳为牛仔裤“杀毒”。

等太阳一落山,裤子马上又回到人身上。

玩家们还很不喜欢春天,因为潮湿天脏裤子容易生霉。

“那时候只能把不穿的牛仔裤装在密封柜里,一天一天地挨过去,等到雨季一过马上拿出来晒晒再穿。

”      坐有坐法,站有站姿      “猫须”是分辨一条牛仔裤“养”得好坏的关键。

头三个月最重要,因为头三个月基本会让牛仔裤的褶皱定型,“猫须”的排列和形状也就固定了。

“养”每条牛仔裤最初一段时间,花伦同学是能坐就坐,姿势还是固定的――两腿膝盖朝外,脚心相对,形成一个大阔口的“八”字。

即使双腿已经麻木了,但抚摸着裤子上支棱起的条条“猫须”,看着它们颜色一天天变浅,心里的自豪感会“扑扑”往外冒,所有的不适也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站,双手也一定要插在兜里,插的深浅也固定不变。

那不是为装酷,而是让口袋表面布料能磨得更厉害,加速褪色

大半年后,裤兜会有一个相当明显的色斑了――“那代表细节处的成就。

”      不是所有牛仔裤都值得“养”      1、看布料   正宗“原装裤”每条都是采用稀有的红耳仔布。

这种原始质料够厚,密度也够大,不经过几次洗水的话就仿佛木板一块,边缘处会有一条很细的红线。

2、看染料   现在的牛仔裤都使用混合型染料,因为造价更低,染出的裤子褪色也更有层次。

玩家们依旧只挑使用老式天然染料的“原装裤”。

3、看细节   透过裤子的细节演变看社会历史的变化,这是玩家和收藏者们乐此不疲的追求。

比如1947年出产的美国牛仔裤,由于之前的二战物资严重不足,牛仔裤布料也有大幅“缩水”―内兜由牛仔布变成了“百家布”(破布头),裤兜粘合处的铜钉也取消了。

4、看品牌执着度   花伦最近用1800元人民币买回一条日本品牌牛仔裤,还没来得及养,这间只做原装牛仔裤的厂就垮掉了,于是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现在有不少人出高价买来收藏,但花伦不肯,因为他认为该品牌牛仔裤文化的坚持令他敬佩。

(摘自:色影无忌论坛2008年2月25日 编辑:何乐)。

2 次访问